APP下载

从宁夏地区笔译从业者对翻译的认识管窥翻译职业化

2017-01-11柴明颎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笔译职业化双语

王 静,柴明颎

( 1.上海外国语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上海 200083;2.北方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

从宁夏地区笔译从业者对翻译的认识管窥翻译职业化

王 静1,2,柴明颎1

( 1.上海外国语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上海 200083;2.北方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

本研究调查并描述宁夏翻译市场上的笔译从业人员群体,包括专职和兼职笔译人员,考察他们四个方面的基本状况:译者资质、他们对译者角色、翻译能力和职业翻译的认识;以此为视角,了解宁夏翻译市场的基本情况,为当地翻译走向职业化提供有效数据和可能路径。

笔译; 从业人员; 调查; 翻译职业化

宁夏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然而,宁夏的翻译人才供需极为不平衡。根据《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1],宁夏只有6家翻译公司,占全国翻译服务总数量的0.11%。宁夏的翻译公司不但数量少,且大部分是外地翻译公司的分公司,设在本地的专职译者很少,远不能满足当地的翻译需求。对翻译服务企业来说,翻译人才是企业满意度和重要度最高的四个因素之一(其余三个因素是战略定位、经营模式、人员稳定性)。为此,本文针对宁夏当地笔译从业人员进行调查,从笔译从业人员的资质和对译者角色的认识、对翻译能力/译者素养的认识、对职业翻译的认识四个方面考察译者群体,比较职业译员与双语教师对职业翻译概念的认识差别,从而管窥宁夏翻译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并为当地翻译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数据和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

一、宁夏笔译从业人员基本调查

本次调查以问卷为主,自由和定向访谈为辅,受访者主要为当地外事办的专业译者(8名)和高校双语教师(25名)。需要指出的是,宁夏的大部分外事活动都是外事(侨务)办公室翻译室的专职人员完成。每当有重要会议和展会时,外事办会抽调高校教师和学生做一些陪同口译和笔译工作。因此,本调查也包括高校双语教师。其他专职笔译人员散落在翻译公司和企业中,但数量非常少,可以作为调查的补充考量对象。

(一)笔译从业人员的资质

译者的资质要求可以分为学历、所学专业、工作经验、资格证书/职称等四项。中国最为权威的翻译资格证书是需通过2003年始国家人事部推出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后获得,这是全国范围内的口笔译人才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评价方式。由于CATTI已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且CATTI持有者需每三年登记一次,保证一定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是迄今较为认可的资格考试证书。因此,本调查中会以CATTI资格证书作为衡量译者资质的一个方面。鉴于所调查的两个群体没有MTI院校的毕业生,除去所学专业,其余三项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调查群体中译者资质情况简表

通常来说,专职译者的比例与翻译职业化程度成正比。从上表1可以看出,宁夏专职译者的占比只有24.2%,表明当地的翻译职业化程度不高。专职翻译人员获得的资格证书(75%)比例比兼职人员(4%)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翻译市场准入制度的执行,CATTI的再教育登记制度也保证了从业人员的持续发展。

专职译者的受教育水平为75%,兼职译者学历更高(84%以上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体现出宁夏翻译市场译者准入较为规范,译者资源还有潜力。但受过双语语言教育并不能与翻译水平直接相关;从笔译从业者的专业教育背景来看,大部分从业者是外语语言专业的毕业生,未受过长期的专门翻译培训,只是积累了一点翻译实践经验,这一点对翻译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宁夏外事办的翻译培训与地方高校的联系不少,但并不深入,只限于翻译培训讲座共享和少量重大会议的翻译合作。

从年龄层上来看,专职译者群体相对年轻(20~30岁人员较多),与《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2]中全国的数据一致,表明译者还需要翻译实践积累;这还体现出宁夏的翻译市场较为年轻,有发展空间。然而,在较为成熟的翻译市场中,从业人员需要首先获得翻译经验才能进入市场,其年龄构成呈金字塔状,即低于30岁的译者/译员很少,相当多的从业人员处于40~49岁的年龄区间[3]vi。

(二) 笔译从业人员对译者素养的认识

有关译者素养,本调查以多项选择题的方式设计,多项填空题问题如下:请列举优秀译者应有的素质(从您认为最重要的素质开始)。受访者的回答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工具能力、心理生理素质能力,其中最后一项也包括职业素质。受访者的答案按照PACTE小组的翻译能力分类,其中,语言外能力是指有关常识和专业学科外在的和潜在的陈述性知识,包括双文化知识、百科知识和主题知识等。工具能力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诸如字典等文献和其他技术(如使用搜索引擎等)的能力。心理生理素质也包括职业素质,指认知、态度以及心理活动机制,即记忆力、感知、注意力和情感、好奇心、毅力、批判能力、自信、评估自身能力的能力,创造性、逻辑推理、分析与综合能力等。所得数据如下表2所示:

表2 调查群体中译者的素质情况简表

大部分受访者对语言能力作为译者素质的主要能力表示赞同,且本题让受访者按照重要性排序,提及语言能力的受访者都将本能力放在前两项,显示他们对语言与翻译的紧密关系非常认同。第二项受到较为普遍认可的是语言外能力,一些受访者用“渊博的”、“广博的”等形容词限定“知识”一词,但大家各有侧重:有的受访者认为跨学科专业知识比较重要,更多的受访者特别提到文化知识/素养(18人,占54.5%),表现出受访者对翻译和文化紧密联系的特别认同。较多受访者还提到了心理生理素质,特别是“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责任心”(11人,占33.3%)。另外,有的受访者特别提及了“时间观念”(1人,占3.0%)和“保密精神”(2人,占6.0%)。总之,提到“职业操守/道德”的有6人,占比18.2%。8名受访的专职译者全部认同敬业和合作等社会能力相关的职业素养是译者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翻译行业对从业者行为规范的特别影响力。

本调查特别采用工具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进行考察,因为市场化、职业化的翻译行为需要译者适应科技时代的翻译方式。除了会高效正确使用字典等工具,职业译者应该会使用搜索引擎和一些机辅翻译工具等技术,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受访者意识到工具能力重要性的只有4位(占12.2%),表现出笔译从业者尚未意识到职业化翻译时代工具——技术的潜能。本文后面还会调查受访者的工具使用情况。

另一个研究角度是了解笔译从业人员对译者的角色认知。达尼尔·葛岱克指出,“新型译者……应该能够同时扮演以下角色:档案员、资料员、技术人员、术语专家、惯用语专家、纯译者、本地化专家、校对人员、审校人员、质量管理者(质量管理负责人)、译后编辑人员、排版员等。”[3]58本调查以多项选择题的方式设计,受访者的回答如下(图1):

图1 受访者角色情况简图

所有受访者都认同,在翻译过程中,他们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纯译者,而且还是编辑人员,排版人员,校对和审校人员等。除了笔译工作,他们担任最多的角色是译前准备、校对—审校和译后编辑这三种角色。这四个角色是笔译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工作,与传统译者的工作模式吻合,而体现翻译职业化的其他角色,如术语—惯用语专家恰恰是当地翻译市场未触及的领域,表现出宁夏翻译市场离职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当然,本数据与选取的样本相关,需要谨慎解读该数据。

(三)笔译从业人员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谢天振教授认为,翻译进入职业化时代后,翻译的主流对象、翻译方式、翻译工具和手段、翻译研究对象、翻译研究队伍这五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6]4,其中前三项与译者切身相关。由此,本调查试图了解宁夏笔译从业者对翻译能力与双语能力的关系、翻译文本类型和翻译工具的使用,从侧面管窥笔译从业人员的翻译态度和翻译行为过程。

1.笔译从业者对双语与翻译能力关系的观点

翻译的本质是促进异族异语群体间的交流和沟通,这个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翻译只是双语转换的概念。职业化时代的翻译是有目的和功能的,双语转换的表象远远不能满足影响职业翻译的其他纷杂因素,如意识形态和诗学等。从最本质的特征考虑,本调查设计了一个问题如下:

“双语语言能力好,翻译能力就好。对此你的观点是 (单选题 *必答)_______。”

图2 双语能力和翻译能力关系图

并从“非常不同意”开始,呈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让受访者选择,然后将每个受访者的态度打分,算出平均数,得出总体态度分。该题以开放式的“请写出您对翻译的定义”一题作为辅助,综合两题考察受访者对翻译本质的看法。将数据输入SPSS软件后分析(见图2),单选题的最后均值是2.85分,曲线分布靠左,表明大部分受访者不认同“双语语言能力好,翻译能力就好”的基本观点,结合受访者对翻译定义的开放式问答,受访者态度基本符合以上答案。本调查可以看出,至少从认识上来说,大部分受访者对翻译的认识基本正确,能够区分翻译能力与双语能力是不同的概念。且一些受访者(10人,占30.3%)认为翻译是涉及“沟通”、“交流”和“传播”的交际活动,是信息传递的桥梁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

2. 笔译从业人员的翻译文本类型

翻译的职业化还体现在所译文本类型的变化。实用文本(pragmatic text)取代了文学社科、典籍类文本,逐渐成为翻译的主要文类,这种变化正是职业化时代翻译的新特征。本调查按照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两类分类,受访者回答翻译文学文本的有11人,占33.3%,其中10人(占比30.3%)都是高校教师,体现出宁夏当地翻译市场需求偏商业化,实用性较强,但由于样本中高校教师人数占75.8%,导致文学文本翻译的实际占比相对较高。

3. 笔译从业者对翻译工具的使用

前述考察受访者对译者素养认识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并未意识到工具能力的重要性,与翻译职业化时代的发展较为脱节。本节继续调查他们对翻译工具的使用分布情况。本题为多项选择排序题,设计为:

请将您翻译时使用的翻译资源排序,从最常用的资源开始。

双语字典/单语字典/电子字典,在线字典,译者专用术语库,平行文本,百科全书,翻译记忆软件(如Trados),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博客/译者互助论坛等,专业化软件(如字幕生成、语音识别等),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

在对各个选项赋以权值计算后,各项的综合得分排序可参看表3:

其中一位受访者在“其他”项填写了“请求他人帮助”,因为数据太小,未能在图表中显示。该项

表明了译者结合自身能力和求助外部资源,以解决翻译问题的行为恰恰符合PACTE小组的预实验显示:在译者行为方面,解决问题时,译者使用内部资源支持加上外部资源支持的方式,通常都会产生较高质量的译作。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受访者使用最多的工具资源还是在线字典和纸质字典/电子字典,最后的得分分别是6.63和6.44;排在第三、四位的是百科全书(得分为4.59)和搜索引擎/网站/论坛等(4.06)。根据王育伟博士论文的调查,专业组译者在翻译时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搜索引擎。在访谈中,专业译者也表示,“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语料库”[4]218,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网络进行核实查证,因为双语、单语字典提供的释意词条只是孤立的、脱离语境的意义,不足以解决问题。而本调查显示,受访者使用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的行为只居于第四位,他们对工具和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还相当欠缺。

表 3 译者资源使用排序图

四、调查显示的问题

综上所述,宁夏专业译者的翻译资质基本可以保证翻译市场的规范操作,但专业译者在整个译者群体中比例不高,且从业人员较为年轻,缺乏翻译经验积累。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专业译者都认同敬业和合作等社会能力是译者素养的重要能力,这种观点与非职业译者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翻译职业对译者认识的提升。

但从调查中还可发现,虽然大部分受访者(24人,占72.7%)表示曾经接受过翻译培训,但有84.8%的受访者(28人)表示与中国/宁夏译协的关系不密切或非常不密切,译协作为译者/译员的共同体,没有发挥出核心凝聚力,未能在从业者提升翻译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调查还发现,宁夏本地笔译从业者的语言组合需要调整,受访者中有29人(占87.9%)都是中—英语对,还有少数人是中—日(4人)和中—法(2人)语对,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语对,如中—阿,中—俄等,而加强这些翻译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推动宁夏对外贸易、对外交往等领域的发展。

本文只是通过对宁夏笔译从业者对翻译的认识,侧面了解宁夏当地的翻译市场,难免会受到受访者主观性因素的干扰;且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调查难以将翻译公司的从业人员包含进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某些项目的调查数据和结果。但若以本调查为发端,后续调查扩展到当地的翻译产值,译者的翻译工作量,译语方向等方面,可以有效补充本调查的不足。

[1] 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 2014. http://www.go-tone.net/hangyexinwen/fenxibaogao2.htm

[2] 谢天振.论翻译的职业化时代[J].东方翻译.2014.(2).

[3] 达尼尔·葛岱克(著).刘和平,文韫,译.职业翻译与翻译职业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 王育伟.中翻英过程中查证行为实证研究 [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O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s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Ningxia Area

WANG Jin1,2, CHAI Mingjiong1
( 1.Graduat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China )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describes the translators in the translation market in Ningxia, including professionals and part-time translators, examining their basic situation in four areas: translator qualificati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From the above perspectives, this study elaborat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market in Ningxia, providing effective data and a possible path for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loc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ractitioners; investigation;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ization

H059

A

1673-9639 (2016) 06-0139-05

(责任编辑 白俊骞)(责任校对 张凤祥)(英文编辑 田兴斌)

2016-09-14

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跨文化传播视野下宁夏特色品牌对外译介策略研究”(NGY20140144)。

王 静(1975-),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

柴明颎(1954-),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

猜你喜欢

笔译职业化双语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