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爱情、友情:马丁·伊登个人成功之路解析

2017-01-10冯亚利

关键词:事业伊登马丁

冯亚利

摘要: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马丁·伊登》讲述了一位出身贫寒的青年水手马丁·伊登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从一名水手蜕变成一位知名作家的故事。从事业、爱情和友情三个维度解读了马丁·伊登的个人成功之路的核心要素——坚韧的事业观是马丁·伊登个人成功的关键;理智的爱情观是马丁·伊登个人成功的动力;正直的友情观是马丁·伊登个人成功的支撑。马丁·伊登的个人奋斗精神与其成功之路对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杰克·伦敦;马丁·伊登;个人成功;事业、爱情和友情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6.0033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出身贫寒,他早年曾在美国各地流浪,目睹了各种社会怪状,对当时的社会本质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加入了19世纪末美国阿拉斯加的淘金之旅,却没有投身淘金大军,而是根据自己在阿拉斯加的生活体验创作了“北方故事”系列小说,其中《野性的呼唤》、《白牙》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杰克·伦敦最为自豪的小说是根据他自身的成功经历撰写的一部半自传体的伟大小说《马丁·伊登》。这部小说取材于作者早年的生活经历和个人奋斗的过程。小说的前半部分有明显的自传痕迹,后半部分则采取了想象和杜撰的手法。无论如何,整个小说都充满着一种身处逆境,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马丁·伊登曾是一名社会底层的水手,他因为爱慕资产阶级小姐露丝而走上写作道路。他对自己的写作才华很有信心,但是出版界并不认可他的作品,露丝小姐也因此反对他以写作为事业。频频陷入经济危机的马丁·伊登凭借超强的意志和毅力,在穷人朋友的帮扶下顽强拼搏,最终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获得成功。他回馈了自己的穷人朋友,认清并放弃了庸俗的资产阶级小姐露丝。马丁·伊登的奋斗之路困难重重,事业、爱情和友情系于一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的个人成功难能可贵,他的奋斗精神催人奋进。

一、考察“个人成功”的三个维度:事业、爱情和友情

杰克·伦敦写《马丁·伊登》[1]的本意是为了抨击“个人主义”,小说的结尾也刻意安排了马丁·伊登投海自杀的结局。但是,纵观《马丁·伊登》小说全文,马丁·伊登的“个人奋斗”[2]才是全文的精华所在、精彩之处。正是这种精华和精彩之处鼓舞了读者,反而冲淡了作者抨击“个人主义”的本意。笔者出于对马丁·伊登的“个人奋斗”的喜爱,重点研究了马丁·伊登的“个人成功”[3]之路,认为“个人成功”必须经历三个方面的考验:事业、爱情和友情。那么,我们不妨把坚韧的事业观、理智的爱情观和正直的友情观视为马丁·伊登个人成功的三个维度[4],这三个维度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具有主次性。事业维度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会影响个人在其它两个维度的表现;爱情维度是评价个人成功的隐性指标,在特定时期会发挥强大的助推力;友情维度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甚至比爱情维度更有力量。从事业、爱情和友情三个维度衡量个人的成功才是合情合理的评价。

其一,坚强的事业心是个人成功的关键。马丁·伊登赤手空拳,不畏艰难困苦,在美国文坛打下了一片天地。这样的个人成就在马·丁伊登的身上尤为不易。“事业成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首先,个人认定的事业道路不见得是主流道路,是否能够让个人达到预期的成功目标,对奋斗者的信心是很大的挑战。其次,如果个人事业不幸遭到亲人朋友的质疑甚至阻挠,成功的难度就会倍增。 最后,在个人奋斗过程中很可能会面临经济困顿、健康受损、爱情背叛等困难。以上困难只要存在一项,就会让人望而却步,更何况它们常常会同时出现。所以,在衡量个人成功方面,事业的成功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

其二,理智的爱情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推手。爱情是美好的,有时也是有毒的。美好的爱情催人奋进,有毒的爱情让人堕落。马丁·伊登对待爱情很自信,贫寒时他为了爱情努力打拼;被露丝抛弃后,他能迅速认清露丝的庸俗本质并保持理智。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无论是在追求事业还是在追求爱情的时候,都是专心一致的。品行高尚的人,知道如何甄别爱情,就像甄别自己的事业一样。他也许会有取舍,因为在相爱的过程中,恋爱的对象能否跟得上彼此的脚步很重要。 有些人会把想象中的“完美爱人”形象硬套在现实中的爱人身上,盲目陶醉,疏于甄别。一旦幻想破灭,心理平衡就会打破,人生就有可能失衡。这不能责怪爱情,问题更多地是出在个人选择上。选择正确,就是助推力,否则,就是破坏力。这两种力量都比较隐蔽,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怎么显著,所以,奋斗者大都不会太警惕。如何在经历了失败的爱情后保持理智,是一个人能否继续坚持奋斗的考验。所以,在衡量个人成功方面,爱情的考验是重要的一环。

其三,正直的友情是个人成功的有力支撑。没有人可以完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马丁·伊登也不例外。 他虽然信奉斯宾塞的“个人奋斗”精神,却仍然摆脱不了他是个凡人的事实,饿了得吃饭,病了得看病。在他穷困潦倒时,帮助他的都是出身贫寒的朋友。他们并不会因为马丁·伊登贫穷而嫌弃他,也不会因为他是无名小卒而鄙视他。因此,成名之后,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助人,帮助曾经帮助过他的亲人和朋友。注定成功的人,必然会有一帮子不计得失,不顾生死的朋友,在相互扶持的过程中结成牢靠的关系。这样的人,能量巨大,魅力十足,只要接近,就想亲近。这样的友情,是个人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撑。所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友情维度是必要的衡量指标。

以坚韧的事业观为核心、理智的爱情观为动力和正直的友情观为支撑,马丁·伊登在写作的道路上目标坚定,心无旁骛,在与露丝的爱情中充满信心又不失理智,在接受了穷人朋友的帮助后给予他们更大的回赠。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评价,马丁·伊登都是“个人成功”当之无愧的典范。

二、坚韧的事业观是马丁·伊登个人成功的关键

马丁·伊登是一名水手,这是他这个阶层的小伙子们司空见惯的职业,他也一直觉得不错。“他和周围的人一样,把生活当作一种美好的东西,从不提出疑问。”[1]39然而,马丁·伊登与他这个阶层的人还是有些不同。他喜欢读书,也善于思考,一旦他的见识和书本里的知识挂上了钩,他的大脑立即就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更何况,这见识里还包括一位美若天仙的资产阶级小姐。于是,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寻找另外一条道路,可以无限接近这位高不可攀的资产阶级小姐的“捷径”。正是由于这强烈的愿望,让他产生了写作的念头,并坚信自己可以通过写作获得事业的成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这念头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也带着点“异想天开”的成分。他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英语词汇匮乏,语法也是一团糟,不可能是那些拿着大学文凭的作家的对手。然而,马丁·伊登却出乎意料地坚持,认准了写作这条道路,宁可饿着肚子,也要坚持写作。他的写作事业困难重重,最大的阻力就是贫穷。为此,他不得不三度中断写作,前两次他不得不出外打工挣钱,而第三次却是由于饥饿导致的疾病。

马丁·伊登第一次向写作发起进攻有点仓促,是在出海归来的路上,“他决定要把南海的旖旎风光好好地向她(露丝)描绘一番。想到这里,创作的欲望在他心里熊熊燃烧,怂恿他把这种美展现给比露丝更广大的民众。”[1]70这种想法很好,现实却很残酷。他的写作基础几乎为零,对出版界也几乎毫无了解。此外,他身边的人,包括露丝,对他的决定都持不赞同的态度。他的第一次写作尝试必然是以失败而告终。“第一场战斗结束了,但还会有第二场战争和第三场战争,一仗仗地打到最后……。”[1]116他用这句话总结了自己之前的努力和之后的计划,既是肯定,也是鼓励。只有他对自己的写作事业怀有信心,他只能自己给自己打气。

马丁·伊登第二次向写作发起进攻时已然思想成熟。经过七个星期“无休无止地干着地狱里的苦役”,马丁·伊登意识到“沦为干活的牲口是无法跻身社会上层的。” [1]140马丁·伊登辞职回到奥克兰,“写作的欲望又在他的心头冲撞。”[1]151他重拾写作,这次比第一次稳重很多。他分析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他甚至都规划好了自己的职业道路,先写小作品,赚钱生活,然后再写大作品。他已经丢弃了之前急于求成的心理,往成熟作家的道路上稳步前进。然而,现实依然残酷,明明是很好的作品,却得不到出版社的认可。他又一次因为写作而一贫如洗。“他继续写作,但心里却非常痛苦,几乎万念俱灰。他开始意识到第二场战斗已经失败,自己迫不得已还要出去找工作。”[1]186马丁·伊登斗志昂扬,才华卓然,专注事业,却总是在经济困顿这个绊脚石上屡屡跌倒。这让人不得不感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同时,又不得不佩服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钢铁意志。

马丁·伊登的第三次进攻差点夭折,因为饥饿,身体虚弱,他患了流行性感冒。“一个人即使著作满天飞,却命丧黄泉,又有什么用呢?”[1]193他已然心生退意,不是对自己的写作才华质疑,而是对当下的编辑和出版社心生绝望。但是,命运之神并没有彻底忘却马丁·伊登,在他心灰意冷之时小小地露一下脸,就勾起了他继续写作的欲望。此时的马丁·伊登已不再为自己的作品质量而烦恼,他的事业瓶颈出现在编辑这一块。偶尔寄来的几块钱的稿酬支付不了他的正常生活开支,期间他还不得不向无赖编辑当面讨要五块钱的稿酬。马丁·伊登的写作事业再一次陷入了危机,而这一危机却让马丁·伊登束手无策。他已经写出了质量上乘的作品,编辑们就是视而不见,宁愿采纳那些在他看来像垃圾一样的作品。这一次不能叫做“战斗的失败”,更应该是马丁·伊登事业上遭遇的“黎明前的黑暗”。

“厚积而薄发”是对马丁·伊登事业成功的最好描述。当他的第一本书被某知名杂志社社出版后,编辑们的约稿络绎不绝,稿酬越来越多,马丁·伊登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经历三次“战斗失败”的马丁·伊登,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成功。他是个人成功的英雄,他的奋斗精神值得敬佩[5]。

三、理智的爱情观是马丁·伊登个人成功的重要动力

爱上资产阶级小姐露丝·摩斯,既是马丁·伊登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一方面,出于对露丝的爱和想要与她平起平坐的愿望,马丁·伊登立志要以写作为自己的事业,从而摆脱了浑浑噩噩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露丝从始至终都不相信也不同意马丁·伊登从事写作事业。当马丁·伊登一遍又一遍向写作事业发起进攻时,总是伴随着两种巨大的障碍,一是他的经济窘境,二是露丝的阻挠。出身富裕的露丝,只是迷恋马丁·伊登的雄性魅力,从来没有把他的困境放在心上,就算偶有关心,也只是“戒烟”这等小事。她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马丁·伊登,她感悟不到或者说没有能力感悟到马丁·伊登气势磅礴的内心世界,更遑论去正确地帮助他。品行端正的马丁·伊登对物质的享受很不在意,对精神的追求却非常严苛。他从来没有想过,凭借露丝对他的爱恋,去索取任何物质上的帮助。正是这种不掺杂任何世俗观念的爱,让马丁·伊登与露丝平等相爱。

马丁·伊登爱情的第一阶段:越爱越自信。水手马丁·伊登遇见了露丝,一个资本家的独生女儿,从而品尝到了真正的爱情,并找到了终身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他觉得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正是爱情在他的心里引发了一场革命,把他从一个粗鲁的水手变成了一位学者和艺术家……。”[1]170起初,对于这位出身优越的资产阶级小姐,马丁·伊登视之为“一个精灵,一个天仙,一个女神”[1]6,简直高不可攀到让他要顶礼膜拜。但是,马丁·伊登并没有被这种巨大的身份差异吓到,对露丝的渴望激起了他的斗志。他天生就是一个思想敏锐、情感丰沛的人,尤其爱上露丝之后。他能抛弃四处流浪的水手生活,走上写作的道路是自身性格和美好爱情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次把露丝从神坛上请下来的是粘在露丝唇上的黑樱桃汁,马丁·伊登惊讶的同时也意识到“她并非来自天外的仙女,只不过是个普通女人,双唇照样可以被樱桃染上颜色”[1]88。他对露丝越了解,对他们的爱情就越自信。“无需言语,拥抱和抚摸对工人阶级里的姑娘可以产生效用,而这一套对上流社会的女子同样有效。她们都是凡身俗体,骨子里都是姐妹…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们结合。阶级差别是唯一的差别,但阶级差别并非本质性的东西,是可以克服的。”[1]161 马丁·伊登在爱情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因为他看到了阻挡在两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而这一区别在雄心勃勃的马丁·伊登眼里不算什么, 他认为他所缺的不过是时间。他后来甚至看出自己在智力上比露丝有优越性,只不过他认为这与爱情没有关系,被他忽略了。在这一阶段,马丁·伊登一直都在为了爱情而完善自己,他成长得很快;露丝则依仗自己的资产阶级出身和文学学士身份对马丁·伊登指手画脚,自身学识却没有任何提高。所以随着两人之间爱的加深,在个人修养和见识上,马丁·伊登不但靠近了露丝,而且超越了她。他的自信并非妄自菲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个人努力获得。

马丁·伊登爱情的第二阶段:理智分手。一名小记者为了出名,把马丁·伊登塑造成了“奥克兰社会主义者最臭名昭著的领袖”[1]294。马丁·伊登既无辜又倒霉,他还未摆脱经济困窘,就迎来了名声的毁谤。不管是露丝所在的资产阶级阶层,还是马丁·伊登所在的无产阶级阶层,都对他的“社会主义者”身份避之如蛇蝎。没有商人愿意赊账给他,这让马丁·伊登的生活更加困难;紧接着,因为这一事件,露丝顶不住家人的压力,与他解除了婚约。马丁·伊登为此写过信,也当面质问过露丝,因为在他看来,他是否是“社会主义者”跟露丝爱不爱他没有丝毫关系,坚贞的爱情应该是独立于世俗观念的。可惜,露丝不这么认为。经过一番徒劳无功的努力,马丁·伊登作出了理智的思考,“他现在才发现,他没有真心爱过她。他所爱的是一个理想化的露丝,一个他一手创造的天仙,爱的是他的爱情诗当中所描绘的那个金光闪闪、灿烂耀目的精灵。这个满身资产阶级的缺点,脑子里无可救药地装满了资产阶级思想的真正的资产阶级的露丝,他却从来没有爱过。”[1]351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马丁·伊登已经清清楚楚知道了露丝的本质,并明白这个女人配不上他所追求的爱情。这也是为什么,当摩斯先生取消了他们的婚约,当露丝写来断交信后,马丁·伊登并没有纠缠露丝。甚至于当马丁·伊登在美国文坛的名气蒸蒸日上,写作带来的收入无比丰厚时,他也没有想着要与露丝重温旧梦。直到露丝前来找他,想与他恢复旧情,马丁·伊登都没有表现出之前和露丝在一起的激情,他表现得很理智,甚至于苛刻,他的一句话就能让露丝尴尬而退,他说:“你现在来找我,就是图这些,图我的名声和钱吗?”[1]349这是马丁·伊登在爱情上的成功。他不会因为露丝的阶级优越性而盲目崇拜她,也不会因为她的愚蠢反对而放弃事业,更不会因为她的趋炎附势而重温旧梦。他能很好地甄别自己的事业,也能理智地甄别自己的爱人。美好的爱情成就了他追求事业的决心,腐烂的爱情被他弃之不顾。他一直都在很好地做着自己,不管贫穷还是富有。

四、正直的友情观是马丁·伊登个人成功的有力支撑

中国有句古话:“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真理:无论是在生活还是事业中,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不可或缺。马丁·伊登的写作事业能够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离不开朋友的帮助。马丁·伊登的朋友并不多,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和他出身相同的劳苦大众,如房东玛丽亚、洗衣工乔、女工丽茜以及姐姐葛特露等;第二类只有一个身患痨病的勃力森登先生。

自从确立了写作为自己的事业,马丁·伊登可谓是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战斗着。他身边的朋友们无一不被他狂热的精神所感动,却又因为他的作品卖不出去而担忧。马丁·伊登是个让人心疼的弟弟、工友以及房客。所有和他接触稍久的人,都会被他的奋斗精神所感染,并伸出双手施以微薄的援助,尽管他们也都是“可怜人”,挣着微薄的工资,却干着异常繁重的苦活。虽然马丁·伊登自己穷困潦倒,朝不保夕,却不能妨碍他对这些善良朋友的怜悯之情,这种情感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写作。到了后来,马丁·伊登不光是在为了自己而写作,也是为了能够回馈他的穷人朋友们而奋斗。不得不说,这些朋友的遭遇刺激了马丁·伊登,他们的乐观精神激励了他,让他坚持走向事业成功。

勒斯·勃力森登先生的出现,就像一位天使降临,让马丁·伊登阴霾已久的心灵获得了阳光。这是一位真正的作家,是马丁·伊登在写作事业上唯一的知己。勃力森登先生身体孱弱,却活得肆意狂热。他对马丁·伊登的作品推崇之至,对他也非常慷慨。他认为马丁·伊登的作品充满“有胆有识的观点”,让他不要理会杂志社那些“空洞无聊的垃圾”。马丁·伊登从他那里得到了安慰,不再为作品的质量而担忧。勃力森登先生让马丁·伊登明白,他需要的只是等待,等待一个有胆有识的编辑,给他“有胆有识”的作品以公正的待遇。在勃力森登先生病入膏肓的岁月里,是马丁·伊登陪伴着他。而且,马丁·伊登在自己的作品得不到杂志社赏识的困境下,还帮他去投稿,一遍又一遍,直至这篇稿子被采用。勃力森登先生死于自杀,料理后事的钱来自于这篇被采用的稿子的稿费,马丁·伊登一分钱都没有拿,尽管他的日子入不敷出。马丁·伊登正直善良的品质再一次让人感佩。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马丁·伊登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的作品成功发表,版税源源不断入账后,他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助他的患难之交,毫不吝啬地帮他们实现了各自的梦想。马丁·伊登从事写作的最初动力来自对露丝的爱情,可惜,露丝却做了爱情的逃跑者。后来,这动力有了新来源,就是那些支撑他走向事业成功的穷人朋友们,让他立志要以事业的成功来回报他们的善行[6]。

总之,不管马丁·伊登获得成功之后的选择如何,他的成功之路传递的都是正能量,是任何人都无可挑剔的、完美的成功之路。从马丁·伊登的身上可以看出,衡量一个人的成功,绝不能单方面看他的金钱和名气,而应该从事业、爱情和友情三个维度来综合评价。马丁·伊登的“个人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事业上的坚韧和执着,也体现在爱情上的自信和理智,同时还有友情上的正直和悲悯。他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表现堪称完美,他的成功精神令人钦佩,他的成功之路催人奋进。

[参考文献]

[1]杰克·伦敦.马丁·伊登[M].方华文,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6.

[2]丁丽蓉,张广林.关于“奋斗”的叙事:马丁·伊登与孙少平形象比较[J].文艺争鸣,2013(7):153-156.

[3]Charles N. Watson Jr. The Composition of Martin Eden[J]. American Literature, 1981,53(3):397-399.

[4]王 智.协商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的柔性维度[J].党的建设,2011(5):13-14.

[5]梁玉兰.马丁伊登的毁灭源于个人主义?——读《马丁·伊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4):60-61.

[6]Renny Christopher. Rags to Riches to Suicide: Unhappy Narratives of Upward Mobility: Martin Eden, Bread Givers, Delias Song and Hunger of Memory[J]. College Literature:Fall, 2002:82.

(责任编辑 文 格)

Abstract:American writer Jack Londons masterpiece, Martin Eden, depicts how a low-class young man, Martin Eden, strove to be a famous writer from a sailor through persevering efforts.This paper interprets Martin Edens individual success mainly through three dimensions: career, love and friendship. The persevering career outlook is the key to Martin Edens individual success;the rational love view is the motivation for Martin Edens individual success;the right-minded friendship is the support to Martin Edens individual success. Thus, Martin Eden sets a positive example for todays young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self-fulfillment with his struggle spirit and individual success.

Key words:Jack London; Martin Eden; individual success;career, love and friendship

猜你喜欢

事业伊登马丁
马丁·伊登的精神成熟之路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神笔马丁
维马丁的诗
事业、爱情、友情:马丁·伊登个人成功之路解析
论马丁·伊登女性观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