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壁鸠鲁生死观浅析

2017-01-10

华夏文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神灵友谊原子

□ 高 敏

·读 书·

伊壁鸠鲁生死观浅析

□ 高 敏

哲学作为一门试图探索和解决人类生存困境,寻求人类终极命题答案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探索个体生命的存在和消亡,即所谓的生与死的问题。从古至今,哲学家们面对生死问题,展开了许多认真而深入的探索,并且极具多元性和多样性。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前270 年),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充满了伦理学色彩,通过对个体生死问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人的内在生活。伊壁鸠鲁利用原子论证明:死亡与我们无关,人类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和幸福,而这种快乐和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哲学和追求正义达到的。

一、伊壁鸠鲁生死观的理论基础

伊壁鸠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永恒不变的,而虚空则是完全空虚的东西,它为原子的运动提供了场所。原子在虚空中不断运动变化,一切物体和自然现象都由原子的碰撞结合产生。他赋予原子以重量,当原子在绝对向下的垂直运动时,受到自由意志的影响从而产生偏移,并与其他原子相撞,从而解释了世界万物中各种偶然性的存在。

在伊壁鸠鲁看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世界。它是由原子充斥而成,在这个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世界里,由于原子的偏斜运动,所以充满了各种意外和偶然。人类作为原子组成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他的命运也是由原子或垂直或偏斜的运动决定而不是所谓的神灵。

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也是由组成这个物体的原子不断运动碰撞流射出影像,从而进入我们的感官系统,使得我们对于事物产生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类型的感觉。所以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可以通过感觉认识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可以认识和感知的自然世界,我们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而对于神灵和死亡的恐惧是我们追求快乐的两大阻碍。

二、死亡与我们毫无关系

在伊壁鸠鲁看来,神灵和死亡虽然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两大障碍,但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和面对,就可以冲破阻碍获得幸福。

伊壁鸠鲁利用原子运动解释世间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否认超自然的原因。他承认神灵的存在,但是神灵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只不过他们在自己世界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根本不会干预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应该打消对神灵的恐惧。

按照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人和世间的其他万物一样是由原子偶然和合而成,由于这种组成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人的生死其实是由与我们毫不相干的原子决定的。这些原子组合到一起便是生,而当这些原子消散时就是死亡。所以死亡不是别的东西,而是那些偶然组成我们的原子重新消散成和我们无关的原子。这些原子消散之后又将会和其他的原子组成别的什么物体,因而这种消散式的死亡与我们的血肉身躯没有联系。在他看来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是物质的东西。灵魂存在,人的感觉就存在,灵魂一分解,人也就失去了感觉。灵魂则是依附于人的身体存在的,一旦人的肉身灭亡,灵魂也就消散了,那么感觉也就不存在了。正因为灵魂随着肉体一起消亡,感觉在灵魂消散之时也随之消失,所以死亡来临时我们是无感觉的,那就更不必恐惧死亡了。

正是从这样一个观点出发,他才能面对死神高傲地宣布:“我已经预感到你了——命运,我已经以壕沟防卫自己以免你的全部偷袭。我们绝不会像俘虏一样屈从于你或者别的机遇。但是当我走的时刻到来的时候,我们将蔑视人生,蔑视那些徒劳迷恋人生的人,我们将听任人生高唱我们生活的很好的光荣凯歌。”(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刘玉鹏、王玮玮译: 《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后同)

三、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

在伊壁鸠鲁那里,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是不畏惧死亡的,我们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或者快乐。快乐是生活的起点也是终点,是最高和天生的善,而感觉是评判善恶的标准。

但是,这里所说的快乐不是指放荡的生活和肉体的快乐,快乐是身体的不痛苦和灵魂的宁静。伊壁鸠鲁把快乐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于运动的,即肉体上的快乐;另一类则来自于静止,即精神上的快乐。所以快乐用他话来说就是“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和灵魂的无侵扰”。但是对于人生来说,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肉体,而在于精神的快乐。故此,伊壁鸠鲁要求人们只满足于面包和水,他主张一种对身体有益的、简朴的生活方式,强调“知足是一种大善”。从这一角度看,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不是享乐主义,而是反对享乐主义的。

伊壁鸠鲁认为,要通达生命就要善于把握生活的限度,只有这样,完满的生活才容易达到。“这个使我们可以快乐幸福的生活状态就是自我满足或自足……谁要是不觉得他拥有的东西是最完满的,他即使当了全世界的统治者、也仍然不会幸福。”那么,怎样判定自足的这个限度呢?伊壁鸠鲁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每个欲望都问这样的问题:如果我获得了欲望的对象,我会怎么样?如果我没有获得的话,又会怎么样?”所以他讲,“肚子并不像大众所想象的那样难以满足,真正难以满足的是关于口腹之欲难以餍足的错误信念”。

把握生活的自我满足的限度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我们善于时常地自我洞察或自我反思。伊壁鸠鲁通过对欲望的化解,有效地解决了物质生活对人的心灵的束缚。正如塞涅卡在评说伊壁鸠鲁的简单饮食时所说的那样,“诚然,水和大麦粒或一块大麦面包不是什么惬意的东西,但是最大的快乐在于:你甚至从这样的东西中也能得到快乐;在于意识到你已使自己进入一个人和厄运都不能加以剥夺的境界。”这种对于物质生活的豁达态度,满足“必要的欲望”的生活,是伊壁鸠鲁的理想的自足状态。他曾讲,“自足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自由”,个人的内在自由通过外界物质生活的自足达到了。这两个方面其实都是对人本身价值的肯定,是对如何驱除人性中恶的倾向而趋向善的探索(以伊壁鸠鲁来说,快乐是一种最高的善),是对如何实现个人独立自由的新理解。在宽容和自足中人获得了自由,同时也得到了限制,即在人与人的界限和人与物质的界限中才有望自由。这种自由是感性的自由(当然也是伊壁鸠鲁整个世界中的自由),而非理性的自由。这种自由也是向死而生的自由。

伊壁鸠鲁认为,学习和研究哲学,不断汲取知识,才能克服死亡治疗灵魂,即他所谓的哲学是“治疗灵魂的药剂”。在他的笔下,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理想的。他对于神明有着虔诚的信仰,对死毫不畏惧;勤奋思考自然的终极,蔑视有些人认为可以主宰一切的命运;可以断定有些事是偶然的,有些则是由于我们的缘故而产生的;他看到了必然性取消责任,明白偶然的不稳定,我们的行为是自由的,故能有所取舍,相信有智者的不幸胜于愚昧者的命运。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就是人中之神,也就是精神境界达到恬淡宁静的哲学境界人。这样的人已经无所谓生死,所以他已经超越生死。

对于如何消除恐惧追求快乐,伊壁鸠鲁提出了以下几点:

首先, 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学习是实现快乐的根本手段。伊壁鸠鲁认为, 对于死亡和对神灵的恐惧是阻碍人们快乐的两大障碍。没有哲学的研究,便不能享受纯净的快乐,所以他劝导人们要学习哲学:“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当学习哲学。”自然科学和哲学本身都是人们用来获得幸福的工具。自然科学通过对所有自然现象的解释,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哲学则是证明人的感觉是有限的, 人死后肉身消散就没有感觉了, 因此也能帮助人们消除对死亡的恐惧。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帮助人们消除恐惧获得幸福。

其次,友谊也是实现快乐的重要手段。伊壁鸠鲁十分重视友谊, 并经常赞扬友谊。他认为,智慧提供给我们可以保证我们获得终生幸福的手段中获得友谊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在我们有限的生活条件中,友谊可以帮助增加我们的安全感。为了获得友谊,我们对待朋友必须像对待自己那么好。伊壁鸠鲁甚至说过聪明人会为朋友而牺牲自己。友谊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正如他在《格言集》里说的:“在智慧给整个一生的幸福带来的各种帮助中,最大的是获得友谊。使我们坚信可怕的事情不会永远持续、甚至不会持续很久的同一个信念,也让我们相信,在我们的生活中,友谊最有助于增强安全感。”

再次,美德也是获得快乐的手段之一。他认为, 勇敢就是为了使人获得忍耐苦难和危险的心境;节制是以智慧为基础的使人得到适度的快乐和幸福的能力;正义或公正就是守法和使别人得到快乐和幸福的相互能力。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接近死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恐惧,会有迷茫。正是由于这些恐惧和迷茫遮住了我们的眼睛从而使得我们忘却了生死其实本于自然,不是我们的恐惧与迷茫就能逃避的。而伊壁鸠鲁则在这些恐惧与迷茫之中为我们点燃了一盏明灯,让我们在死亡的黑暗中看到一丝火光。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因为“生命是大自然最美好的创造,而死亡是它的娇柔做作的手段,以便有更多的生命”。即使“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们在接近死亡的同时思考死亡,在活着的时候思考活着,如同我们在高空自由落体的瞬间选择以何种姿态坠落,伊壁鸠鲁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下落的过程只要做好姿态,至于落地的瞬间是否有恐惧和痛苦,我们无从而知。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邮编710069)

猜你喜欢

神灵友谊原子
以城为“媒”话友谊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友谊之路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神灵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