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10

关键词:椎板后路胸椎

孙 刚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515)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观察

孙 刚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515)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胸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均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评分。结果 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评分依次为(6.87±1.08)、(39.15±4.08)°和(4.38±0.58)。手术后6个月依次为(2.68±0.51)、(19.71±2.47)°、(8.07±1.02),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疼痛的缓解和神经损伤症状的恢复,并且有一定的后凸矫形功能。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胸椎管狭窄症

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症状、体征往往呈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多数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1-2]。但是胸椎椎管腔较细,手术时容易加重脊髓损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容易引起严重后果,所以采取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我院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并且取得较好的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龄40~73岁,平均(52.16±3.49)岁;病程为8-58个月,平均(31.45±3.23)个月;病变位于上胸椎者23例,位于中胸椎者18例,位于下胸椎者29例。

1.2 治疗方法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全麻生效后,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以病变部位为中心取后正中手术切口,沿棘突、椎板行骨膜下剥离,分开椎旁肌肉暴露双侧椎板、关节突以及横突。在病变节段以及上、下节段植入椎弓根螺钉。用磨钻、椎板咬骨钳等沿双侧关节突关节中点处纵行开槽,并切断病变部位的黄韧带。小心去除残余的薄层椎板内侧骨皮质,使减压区域整块椎板和两侧的半关节突漂浮,用神经剥离子分离硬膜与椎板间粘连部位,合并硬膜骨化者用尖刀将骨化硬膜一并切除。彻底行椎板及黄韧带切除减压,以使脊髓获得完全减压。安装连接棒,适当撑开矫正后凸畸形,透视下内固定位置良好。冲洗切口,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术后予以抗感染、消肿、改善微循环以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躯干及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情况,以观察有无硬膜外血肿及神经症状 加重情况发生。术后3天给予甲基强的松龙80 mg强化治疗,同时应用胃粘膜保护剂,术后24~48 h去除引流管。

1.3 评价标准

疼痛VAS评分:(1)无痛记为0分;(2)有轻微疼痛但能忍受为1-3分;(3)疼痛并影响睡眠但勉强能忍受为4~6分;(4)有强烈的疼痛且难忍为7~10分。局部胸椎Cobb角,即从拟减压区头端椎上缘延长线的垂线与尾端椎下缘延长线的垂线相交所成的角。胸椎JOA评分:采用JOA脊髓损害评分表(11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估。

观察患者治疗前以及术后6个月后疼痛VAS评分、局部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评分,以评价手术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评分依次为(6.87±1.08)、(39.15±4.08)°和(4.38±0.58)。手术后6个月依次为(2.68±0.51)、(19.71±2.47)°、(8.07±1.02),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胸椎管狭窄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见的有胸椎黄韧带骨化、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突出等[4-6]。对于胸椎管狭窄症保守常常治疗无效,神经损伤症状常进行性加重。所以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应当尽早选择手术治疗,可防止脊髓发生不可逆损害。

本次研究中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患者术后6个月时疼痛VAS评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分析考虑认为,手术中进行彻底减压,因此术后疼痛症状以及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减轻。术中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为脊柱的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患者术后局部后凸Cobb较有一定的改善。手术中应当注意,在进行减压时,应在硬膜外侧方,从而可很大程度上避免损伤脊髓,增加了手术安全性。术中使用高速磨钻对椎板进行开槽,可减小震动,减小术中对脊髓的影响。

总之,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疼痛的缓解和神经损伤症状的恢复,并且有一定的后凸矫形功能。

[1] 马 迅,关晓明等.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7):6.

[2] 王 博.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9):2613-2615.

本文编辑:李 豆

R681.5

B

ISSN.2095-6681.2017.18.16.01

猜你喜欢

椎板后路胸椎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蚕宝宝流浪记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