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2017-01-09刘梅艾嫩香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算理个位竖式

刘梅+艾嫩香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1页例2“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中第2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活

请全班学生列竖式计算74-35(其中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后,课件呈现以下三个问题并指名学生交流。

问题1:4减5不够减时,怎样退位?

问题2:退位后,被减数个位上的4和十位上的7分别变成几?

问题3:个位怎么算?十位呢?

交流后,教师顺势而引:今天我们继续运用“退位”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 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退位”知识经验,为学习连续退位做好铺垫。

二、探究

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数据,根据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列出算式435-86并板书。

1.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在黑板上写好竖式后,观察学生的思维。

2.接着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参与倾听、指导。

指导1:针对还没有掌握退位方法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怎样算个位。

指导2:针对迁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说算十位时,发现什么,怎么办。

3.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重点说十位怎样算。

先算个位:个位5-6不够减,从十位退“1”,变成15个一减6个一得9个一,

9写在个位上;(第1个学生边说边写算个位的竖式)

再算十位:十位上的“3”退“1”剩“2个十”,2个十减8个十不够减,从百位退“1”,变成12个十减8个十得4个十,所以十位上写4;(第2个学生边说边写算十位的竖式后,教师再运用复述、补充等策略让学生理解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和算法)

最后算百位:百位“4”退“1”剩3个百,所以百位上写3。(第3个学生边说边写算百位的竖式)

为突破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及算法,组织学生相互提出问题,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充当学生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十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题2:十位上是3个十,怎么变成2个十?

问题3:百位上是4个百,怎么变成3个百?

为让学生体会“连续”退位的含义,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都是退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再减。

当学生说到都是退位减时,教师追问:计算435-86时,第一次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第二次也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对比发现,第一次退位是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第二次退位是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由此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十位退给个位后,百位又退给十位”即是“连续”退位,补充课题。

不同点:退的次数不同。计算74-35只需要退一次,而计算435-86需要退两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质疑,提出问题,既巩固退位的方法,又帮助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算法。

三、练习

1.列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既巩固了连续退位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结

1.我们是怎样学习万以内多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

2.在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体验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算理个位竖式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