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诗教学中凸显“美”

2017-01-09许亚芳李臻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瀑布古诗意境

许亚芳+李臻

生活中有美,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激情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美学原理处理教材,根据古诗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古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品尝美,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诗人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古诗中蕴含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领悟诗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王国维有言:“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1.动之以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2.突出特点。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3.领悟意境。如教学程颢写的《春日偶成》这首诗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哪些美景让诗人乐在其中的,那是“云淡”“风轻”“花”“柳”“川”等景物。就是这样风和日丽的日子让作者沉醉其中,就连路人也在笑他偷闲出来玩耍呢。接着,在学生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我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我的心情会怎样?我又会怎样表现?最后是课外拓展,结合课后练习四要求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体会诗人春游的快乐。这样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诗的意境,自然就体会到诗人的那份快乐,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如杜甫的《绝句》一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到成都草堂怀着喜悦的心情写出的诗。全诗四句四景,各臻其妙。教学时可让学生披文入境,凭借有关词语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讲读第三句诗,要着重抓一个“含”字,表现诗人在观赏到“千秋雪”的美景时,油然而生的舒畅心境。讲读第四句诗,要抓住一个“泊”字,诗人想到从此可以飞舟东下,“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振兴国家的壮志豪情又有了新的希望,怎不喜上心头呢!这样教学,就能让学生领会四句诗所构成的优美开阔的意境,形象地袒露出诗人无比欢畅的情怀。从而让学生懂得:只有把自己当作诗的“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情脉相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在各种境界中所抒发的真情实感,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二、表现诗的音韵美

诗原用于吟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使诗歌流溢着音乐的旋律。许多诗只要读一读,就美得使人流连忘返,神情激荡。如孟浩然写的《春晓》一诗,诗中一、二、四句的“晓”“鸟”“少”押韵,一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如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和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一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语言都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能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在诗的优美韵律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展示诗的想象美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想象与联想,使欣赏的过程成为艺术形象再现与再创造的过程。教学古诗时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才能让学生驱遣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来再现、丰富古诗中的形象,欣赏到绝胜的佳景、动人的情思、美妙的旨趣,从而推测情节,放飞梦想。有时候我们读一首古诗,总会觉得意犹未尽,浮想联翩,这就是事件本身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教师不妨让学生沿着这首古诗向后推测其结果或根据情节向前推测其原因,也可以将中间的情节进行放大。如教学《小儿垂钓》一课时,让学生想象一下:小孩是否钓到了鱼?问路的人后来问到了路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一是描摹了一个美妙奇幻的境界: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峰,在红日的映照下,蒸腾缭绕着紫红色的烟霞,飘忽于青山、蓝天之间。一个“生”字,便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烟雾升腾的动态,给人以神奇缥缈之感。二是展现了香炉峰前瀑布的雄姿:远远望去,一道瀑布从高山峭壁上奔泻而下,银光闪烁,飞珠泼玉,犹如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用得极为工妙奇绝,引人遐想,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绘出了瀑布高悬的壮美形象,也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想象与赞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一步想象:诗人挥起巨笔,极力勾勒瀑布的动态美:遥望瀑布如从云端飞泻直下。诗人极尽夸张、悬想之能事,“飞”“落”“直”“疑”“三千尺”“银河”“九天”等突出瀑布流速之急,水势之猛,源流之高,气魄之大,撼人心魄,令人神往!三是诗中的比喻新奇而又真切,夸张而又自然,使得瀑布整个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意境更为雄奇瑰丽,充分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古诗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进入意境,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

四、创造诗的改写美

古诗多用五字或七字的对偶句,为我们展现了极美的田园风光、古朴而又淳美的民风。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改写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既能部分再现古诗词中的田园美、人情美,又能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不失为古诗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改写不是简单地把诗句解释一下再连成短文,而是通过文体的转换,在准确表达出诗句意思的同时,把自己学习古诗之后,对有关内容的体会加以想象、联想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奏出情感与诗文的共鸣。如教学朱熹的《春日》一诗时,在学生能真切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诗句意思结合生活体验,把古诗进行改写,使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体验古诗的情感,陶冶性情,达到美育的目的。一个学生是这样改写《春日》一诗的: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来到了仙境般、童话般的地方——泗水湖边,我站在湖边赏景。无边无际的风景焕然一新,处处可以领略春风姑娘的面容,一会儿笑,一会儿没表情,一会儿生气……万紫千红的花,贪婪地享受阳光。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跳来跳去,蜜蜂在花心里采蜜。我看得入了迷,仿佛身临其境,春天多美呀!红花绿草,美不胜收。此时,微风吹过,柳树姑娘弯下身子洗头发,花儿们头对头地说话,小草们欢快地跳舞,动物们呢?早回家去了。

五、吟诵诗的情感美

在古诗的教学中,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彰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中的意境,体会古诗的情感,引起心理上的愉悦和审美联想,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感受美必须要有情感体验,只有真正体会了诗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与作者的心灵情感相沟通。如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为什么用“绿”字?用“绿”字有什么好处?通过对照比较,交流互动,让学生懂得:诗人经过反复推敲,精心筛选,感到“入、满、过、吹”等字都不如“绿”字,只有用“绿”字最为恰当,极富于表现力。通过咬文嚼字,反复吟咏,反复品味,学生不仅深悟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浓浓的乡情,还欣赏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获得美的熏陶,受到美的感染。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要挖掘古诗文中的“情韵”美,抓住诗文中某个人物、情节、意境哲理及情感的交织点,通过延伸拓展,变式重组,挖掘探究,吟诵品味,多方位体验等方式唤起学生的审美记忆,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瀑布古诗意境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劳劳亭
一起看瀑布
春色满园
瀑布
一朵花的意境
瀑布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