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1-09朱俊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山羊黄花红花

朱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故事,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这一心理特征,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教学“比较”时,利用小羊和小鹿比岁数大小的故事引出问题。有一天,一只小山羊和一只小鹿在为一个问题争吵,小山羊说:“我8岁了,你6岁了,我比你大两岁。”小鹿说:“你说得不对,应该说我比你小两岁。”小山羊说小鹿说得不对,小鹿说小山羊说得不对,它俩争吵不休。这时来了一位大象伯伯,它说:“你们俩不要争了,我们班上的同学最聪明,还是让他们来评判吧。”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都想知道谁说得对,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由于数学教学中充满了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对数学提起兴趣。直观教学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能帮助学生丰富想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在教学长方体时,教师准备可拆装的正方体教具,组织学生一起拆装,证明长方体对应面的面积相等,拆框架比较、验证长方体对应棱长度相等,再将拆散的长方体框架进行组装,还其原貌。通过“一拆一装”的操作,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中既轻松自然,又兴趣盎然地认识和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

三、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善于模仿,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

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

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

四、实践活动,增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

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豆子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

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激发兴趣是成功开展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它既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以激趣为突破口,潜心钻研教材,娴熟地运用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小山羊黄花红花
小猴过河
黑黄花天牛
黄花歌
我是一棵忘忧草
红花鳍,白鳍豚
不识钟的小山羊
战地黄花
天堂在天上
红花行情分析
绿叶红花 珠联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