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概念内涵、特征与能力模型

2017-01-09王宗宗

审计与理财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化专业化机构

■王宗宗

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概念内涵、特征与能力模型

■王宗宗

内部审计职业化是内部审计专业化和内部审计职业保障的综合,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重点是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是持续不断的动态的改进提升过程。借鉴IA-CM模型,将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分为初始级、基础级、整合级、管理级与最优级五个层级,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化和内部审计机构专业化的角度,构建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的能力模型。

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概念内涵;能力模型

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是审计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审计能力的核心。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确保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2016年2月,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召开的审计署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抓班子、带队伍是新常态下做好审计工作的迫切需要,审计队伍的素质、能力、作风、精神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层次、水平和效率。”显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审计专业化队伍建设已上升到一个空前的、全新的高度。

一、文献综述

目前,有关内部审计专业化方面的研究颇少,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专业能力”观。该观点强调,内部审计专业化是审计人员应具备开展审计业务所必备的专业水平,包括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另一种观点是“专业胜任能力”观。该观点认为,内部审计专业化是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履行内部审计工作职责的相应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实战经验及相关职业经历等。可见,相比较而言,“专业胜任能力”观的表述更加确切。

此外,与内部审计专业化密切相关的是内部审计职业化,理论界与实务界常将两者混为一谈,而且理论界对内部审计职业化的概念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观点强调内部审计职业化是指审计职业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门的知识结构,掌握特殊的技能方法,能够独立履行审计职责;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内部审计职业化是指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和制度化,也就是说要具备恰当的行业组织管理和良好的职业环境。因而,为了更深入更严谨的研究,需要从比较的角度,在明确内部审计专业化和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作出界定。笔者认为,审计职业化是审计专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扩大的必然产物,更是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的保障,而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重点是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内部审计专业化应包含两个方面,即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内部审计机构整体的专业能力,专业化水平则意味着审计专业能力整体的适应程度。没有专业化,内部审计就无法在组织中提供有效服务,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内部审计职业化与内部审计专业化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内部审计职业化=内部审计专业化+内部审计职业保障。进一步,内部审计职业化和职业保障是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着力要解决的问题,即内部审计职业环境问题;而内部审计专业化是内涵建设问题,有赖于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整体和个人两个层面的专业胜任能力,需要审计行业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共同努力来打造。

二、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一)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的概念内涵

内部审计在高校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分支,在高校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逐步获得审计“话语权”或“一席之地”的专业地位,日渐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推手和领导决策的重要助手,而该目标的实现路径是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作为内部审计专业化的一个特殊领域,是指在教育系统中,内部审计这个职业群体在一定的时期内,通过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逐步符合行业标准(如高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技术体系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可见,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化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化两个层面,而高校内部审计的职业保障决定了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具体而言:

1.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专业化。教育部《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保障内部审计部门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公告审计结果;学校主要负责人应“直接领导”审计工作,把审计结果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审计业务范围要从主力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合同审计逐步向预算管理审计、科研经费审计、工程管理全过程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对公务支出、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审计延伸;审计机构内部管理要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和信息化,逐步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审计作业细则及审计业务流程,有效规范和约束审计行为,同时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2.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IIA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诚信、客观、保密及胜任原则。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审计人员,除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讲政治,懂规矩。二是具备扎实的执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由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事业编制身份的有限性和内审机构的非主流性,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工作环境,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除了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审慎能力之外,还应拥有较高专业学历和职业资格认证,尤其是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从业经验。三是具有审计“工匠精神”和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有追求“高质量、高标准”的审计精品目标,能持续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3.高校内部审计的职业保障。如果说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专业化是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的微观层面,那么高校内部审计的职业保障则反映的是宏观层面。近年来,国家对审计越来越重视,审计的地位也逐步提升,这种改观体现的是审计职业环境的不断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行业主管部门作为高校内部审计职业保障的主体,应从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方面确保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如构建完备的高校内部审计职业制度体系,包括职业准入、资格考试、职业等级、行为准则、职业激励、绩效考评、职业教育以及监督与责任制度等。

(二)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的主要特征

受高校的组织属性和行业特点、高校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事企并存的双重性、业务内容的全方位和全面性、高文化背景下的高层次与高要求等主要特征和内在要求[5]。此外,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的改进提升过程,具有发展的动态性、持续性,它需要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以及执业环境,不断地与外界相匹配、相协调、相适应。这就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执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内部审计机构要注重能力建设,优化内部审计机构资源配置,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和地位,取得更大更多的发言权。

三、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的能力模型

(一)IA-CM模型的启示

根据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IA-CM)(见表1),它以内部审计能力层级为纵轴,具体为初始级、基础级、整合级、管理级与最优级;以内部审计活动各要素为横轴,用其应达到的实施状况作为内部审计能力层级的判断标准和能力发展中需要制度化的具体策略。

表1 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矩阵

启示一: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矩阵对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从表1可见,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包括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及作用、人员管理、专业实践、绩效管理与受托责任、组织关系及文化以及治理结构等六个评价标准,这六个评价标准也是内部审计专业化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可以对照该评价标准,评估内部审计的专业能力,同时该模型对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专业化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化都有借鉴意义。

启示二: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能力建设是一个不断制度化、标准化的过程。从表1可以看出,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制度化和标准化的过程,这项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样,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能力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制度化、标准化的过程,在从一个层级迈向更高阶段时,必须有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逐步出台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职业保障。

启示三:根据高校内部审计发展阶段可确定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能力定位。表1显示,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分为初始级、基础级、整合级、管理级与最优级五个层级。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分支,其专业化建设同样也可以分为五个层级,根据高校内部审计发展所处阶段确定其专业化能力定位,使得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更具有规划性和前瞻性。

(二)构建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能力模型

根据IA-CM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矩阵,结合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的概念内涵、特征及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关系图(图1),构建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的能力定位模型,该模型的横坐标为高校审计人员专业化和高校审计机构专业化,模型的纵坐标为初始级、基础级、整合级、管理级与最优级,每个层级的专业化能力定位具体如下表2:

图1 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关系图

层级初始级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能力定位高校审计人员专业化高校审计机构专业化1.审计人员具备会计、审计、工程等学科领域的专业背景,熟悉高校管理制度与流程,具备一定的审计业务技能。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主要方式是与纪委监察合署办公及隶属财务部门,内部审计职能界定不明确。3.成立内部审计科室,审计人员基本上是从财务、基建等学校业务部门调入。4内部审计科室尚未进行专业化的区分,根据要求开展必要的审计工作。

表2 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的能力模型矩阵

四、结论及展望

内部审计职业化=内部审计专业化+内部审计职业保障,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重点是内部审计专业化建设。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的内涵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专业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化以及高校内部审计具有良好的职业保障。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制度化和标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双管齐下”,即抓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化和内部审计机构专业化建设,还需要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所属高校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体系,为高校内部审计专业化提高相应的职业保障,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和壮大。未来可加强对高校内部审计职业保障体系的探讨,为高校内部审计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1]杨明月.审计职业化目标下的审计教育培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6):85.

[2]CIA考试应试指南1[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刘家义.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必须弛而不息常抓不懈[N].中国审计报,2016-02-26.

[4]谢志华.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5,(6):7-9.

[5]吴清风,王兵.打造新时期专业化高校内部审计队伍[J].中国内部审计,2016,(7):4-7.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

*【项目名称】中国教育审计学会20115-2016年科研课题(项目编号:JY20153101)。

猜你喜欢

职业化专业化机构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加速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