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老人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研究

2017-01-04张家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现代化

张家芳

[摘要]留守老年人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中独特现象,老年人无法参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进程,而在农村经济建设里又因为体质的原因而处于尴尬境地,对留守老年人的关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经济建设人性化的体现,从体育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两个角度考虑留守老年人状况,既有对身体又有对心理的强调,从内外双向角度来提高留守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现代化;体育生活方式;身心健康;农村留守老年人

前言

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经济刺激下,农村的整体布局逐渐解体,土地不再成为唯一的依赖,具有活力的青年人走出农村并参与到城市经济建设中。长期的远离乡村,远离老年父母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对老年人的身心关怀。作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特殊群体,留守老人独自承担着农村发展的重任,在壮年子女进城务工时还要帮助抚养教育其子女,也就是说留守老年没有享受到传统观念中的天伦之乐,而是需要付出重复的精力来帮助子女更好地提高家庭的经济实力。留守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要面临着抵抗力衰退的现实,生活压力的加大也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对留守老年人的关怀既有必要性也有现实性。对留守老人的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的研究从老年人自身的发展角度来人手,分析相关的因素可以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路径。

一、留守老人群体界定及产生原因分析

留守老人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在经济现代化中,城市工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在城市经济中,工业发展需要原料、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有限的城市空间所能容纳的劳动力毕竟有限,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现实下,需要更多的外来劳动力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留守老人就是在这种经济发展格局中产生的。农村青壮年在城市经济的巨大吸引下跨出农村涌向城市嵌入到各个分工的岗位上,农村中没有强体力能力的老年人只能固守,帮助子女减轻在农村中的家庭压力,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传统农村的家庭观念“父母在不远游”适合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在以劳动力为依托的农业发展中,这种理念配合农村发展实际,从而稳定农村的家庭秩序。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具技术实现了更新,农业劳动力效率得到了提高,从而释放了农业束缚的青年劳动力活力,为农村家庭提供了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农村劳动力在技术的帮助下能够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农村壮年劳动力在土地上受到解放,从而具有向城市转移的可能性。

一些发达的城市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在政策配套上紧密部署满足来自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最基本生活指标。城市在移民政策以及基础公共设施的完善上都增加了对外来劳动力的照顾性措施更加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员。在收入的对比以及生活质量的差距面前,拥有更多农闲时间的农村壮年劳动力选择城市作为自己发展的平台,渴望融入城市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年轻劳动力将家庭琐事以及孩子的教育就托付给自己的父母。留守老人成为年轻劳动力后勤保障,为年轻劳动力在外打拼解决后顾之忧,但是他们远远没有考虑到留守老人的体育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子女外出改变了家庭原有的生活氛围,大大减少了老人能够获得的日常陪伴和关怀。调查结果显示,外出子女半年以内回家一次仅占16%,每次回家停留一个月以上的仅占10%。

二、留守老年人的群体特征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迁移,大量农村青壮年流出农村流向城市,动摇了家庭养老的基础。留守老人生活在农村居多,在不同的地区数量不一,这主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在一些较为开放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留守老人的数量较少,在一些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地区,迫于生活压力,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现象较为严重。留守老人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中所独有的一种现象,根本上说是由经济差距造成的,具体分析其群体特征需要紧紧围绕经济这个关键因子。

(一)农业劳动强度大

地区发展程度不一,在利用农业工具技术发展农业生产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在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的背景下,留守老人只能自己承担农业繁重的劳动,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并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收割,必然需要留守老人提高自己的劳动强度才能完成。年龄对留守老人的农业和非农劳动参与及收入的影响显著为负,呈现出随着老人年龄增加而退出农业与非农劳动的趋势,收入也因此降低。农忙时节往往挤压留守老人的正常休息时间,高强度高负担的劳动远远超出他们的身体承载限度。

(二)身体状况差

留守老人居住农村,医疗水平较低,农村医疗资源有限,加之受到传统的风俗习惯影响,坚守勤俭节约的品德,对一些必要的花钱开支选择忽视,特别是在一些小病危害自己身体健康时,他们往往拖延,尽量不去看医生,长期导致自己身体的免疫力下降,最后身体问题集中爆发。农村的劳动强度过大加之处于农村对卫生知识匮乏,很少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导致自己的身体状况令人堪忧。

(三)农业收入低

农业发展受地区气候环境影响,在农村农业产品种植种类较为单一,农民单独依靠几种农作物为生,但是农作物的生长并非是年年丰收,一些农作物吸水量较大,一些作物耐旱,所以农民在种植时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选择,自然环境决定了农民收入。单一农产品窄化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农民的收入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就会出现持续走低的可能。

(四)精神生活较单一

我国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差距较大,无论在娱乐还是在休闲上,城市拥有较完备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满足了巨大的市场消费人群。与城市的繁荣相比,农村则显得孤寂很多。农民固守自己的理念与习惯,没有和外界太多的交往,农民在物质生活还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很少去享受精神生活。同时,农村散落分布,各个乡村距离较远,尤其在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后,农村老年人很少有时间和其他村民共同参与某项活动。

(五)照顾抚育孙辈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就将孩子的抚养义务转移到自己的老年父母手中,也就是说留守老年除了要完成一定的农业活动,还要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由于生活成本的问题,青壮年劳动力还是选择将孩子交给老年父母,给自己创造了更大的自由空间,而留守老人因为对子女的疼爱,也乐于接受抚育孙辈的义务。留守老人和孙辈居住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减轻对孩子的思念,缓解相思之情,对于摆脱老年孤独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三、留守老人群体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的现状

留守老人群体要承担着农业生产,以及孙辈孩子教育的双重任务,在时间安排和生活压力上都会出现紧张的现实性情况。留守老人因年龄的问题而出现各种类型的疾病,深受疾病的困扰参加农业活动,由于和子女的空间距离较远,很少受到较悉心周全的照顾,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上都存在着问题。

(一)留守老人体育方式的现状

留守老人缺少明确的锻炼动力,一般是因为生活的单调才会选择体育锻炼来和其他老年人实现互动,加强感情的交流,或者是因为自己身体状况认识到体育健身对身体素质的益处。但是大多数的留守老人是因为自己没有明确的健身活动动机,所以在健身过程中往往不能坚持到底,在健身活动的强度以及时间安排上都没有计划性,很少会出现具有纪律性较强的组织。在广义的体育健身活动中也是自愿的参与其中,没有组织架构存在体育健身中,即使在一些具有团队合作的体育健身活动中也是临时性的小组织,出于好玩的心理来参与其中,一旦活动结束了就自动解除,所以说在农村很少存在具有组织性的体育健身活动。留守老人在体育健身上因为没有历史上形成的习惯性约束,因此就很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主要是因为农村村落布局原因加之城市化的影响,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地减少,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少数人的健身活动显得很单调无聊,在对健身方面就缺少激情。

(二)留守老人身心健康的现状

留守老年人长期生活在农村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尽管存在着信息沟通工具,但是远离自己的子女亲友,这种孤独感只能依靠着日日夜夜的劳动才能够得到暂时性的忘却。留守老人自己承担着病痛的困扰,在疾病来袭时选择忍耐,考虑到昂贵的看病费用会增加子女的负担所以就很少向子女透露相关的病情信息。同时因为没有亲友可以倾诉自己的心声,大多数留守老人显的孤寂和落寞。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

解决留守老人的体育生活方式以及身心健康问题需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一)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体育卫生服务建设

留守老人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就留守老人而言,体育设施的缺失使得他们缺少可以选择的空间,而看病费用贵,看病难的问题也是因为医疗资源在县级地区分布较少,在巨大的需求量面前无法实现均衡。要解决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首先就需要政府能够发挥作用,合理布局财政预算,实现财政资金的转移,在关键部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分类设计和分布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二)完善地方经济结构吸引青壮年劳力回乡就业

留守老人身心问题的出现缺少相应的照顾对象,而有赡养义务与责任的青壮年因为生活的现实性原因没有及时的孝敬父母。现实倒逼着年轻人远走他乡,引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要解决好这些社会问题需要地方能够大力的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减少劳动力的外流,一方面解决了经济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给留守老人的社会问题提供了路径。

(三)引入民间组织参与服务留守老人

留守老人问题从纵向来说是社会问题的分支,但是从横向角度来看,它是一个类别的问题。民间组织可以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实现对地区老人的帮扶,从知识上可以对留守老人进行普及体育以及身心健康的常识,老年人应该学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学会关爱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与此同时,加强锻炼,提高晚年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也可以从行动上解决留守老人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缓解老年人的生活压力。引入民间组织参与服务留守老人帮助老人充分地利用了社会资源,也缓解了政府的压力。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