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时代”话语权的高校党建路径创新研究

2017-01-04张铮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微时代话语权党建

张铮

[摘要]微博、微信的普及全面推动了“微时代”的到来,使高校党建环境面临新的变化。通过分析与评估基于“微时代”话语权的高校党建工作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如何借力“微时代”媒介提升党建工作话语权,为创新党员教育理念、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拓展党员教育路径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微时代;话语权;党建;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的发展、微信的普及全面推动了“微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以手机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微信,由于其便捷、快速和强大的传播功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获取、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深刻的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微时代”带来的不仅是信息传递的革命,其自身技术创新带来的话语权变革,使得大学生在获取便利信息的同时,也面临负面信息的影响,公众话语权的不确定性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微时代”话语权下高校党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微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其核心是通过即时通信工具实现信息交互性交流,具有社交化媒体平台与沟通平台的特征,其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截至2015年9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6.5亿,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时间超过1个小时。以微信为核心的“微时代”传播媒介已成为青年学生使用最为广泛的信息沟通平台,成为获取资讯和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

(一)“微时代”媒介特征

“微时代”媒介较传统媒介而言尤其自身明显的特征。首先,“微时代”信息传播受众面日益广泛,导致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增长。传统媒体中,信息接收与传递往往是单向传播的,信息传播面受媒体的限制比较窄。而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的线性式传播转变成裂变式传播,将所有的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变成了信息源。其次,“微时代”信息传播实现“同步零距离”。微信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把信息传播和扩散出去,甚至可以实现同步传送与实时更新。最后,微信、微博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其传播形式多样化。信息传递的形式突破了文字静态的束缚,使得信息的传播的形式更多样、更丰富,传递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微时代”话语权

“微时代”话语权使得传统媒体下高校党建话语权集中、官方、权威的舆论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信息传递的界限,引发了人们交流方式、学习方式、话语方式的变革,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开放、便捷的话语权表达平台。“微时代”话语权是以微信、微博为媒介的传播主体,对受众人产生传播效果的能力与成效,受众通过其直接或间接控制并影响社会舆论,其对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严谨与客观,“微时代”媒介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网络法治与社会监督尚未健全,网络暴力、不良思潮和谣言惑众等信息在微信、微博中的泛滥传播,导致话语权滥用,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青年学生更容易受到微信、微博话语权的开放性和随意性的负面冲击,直接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话语权实现的效度,甚至严重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高校党建要直面“微时代”话语权变革的挑战

首先,话语权从精英向大众扩散,导致信息传递的随意与无序。传统媒体信息的发布必须经过严格审核,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应有的保证。而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信息来自于信息发布人自我认知,信息发布具有随意性与无约束性易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干扰和挑战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其次,话语权容易被利用或是扭曲,对意识形态产生挑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将微信、微博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渗透、演变工具,传播各种各样的不良的社会思潮和舆论,少数敌对分子更是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相互串联开展各种反动活动,对高校和社会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最后,掌控话语权给对党建工作队伍提出更高要求。“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党建工作影响深远,向党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务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微时代”媒介特点,善待和善用新媒体优化党员教育的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对党员教育效率高、互动性强的特点,牢牢将党建工作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微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场地教育为主完成的,如党课培训、政治理论学习、座谈会和报告会等,受到场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在信息传播和覆盖面方面均无法广泛涉及。而以微信、微博为主体的“微时代”,其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速度、传播范围极快极广,传播形式突破了单纯的文字,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信息传递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首先,创新党员教育模式。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受时空间等限制,通常是“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授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校党员教育需要。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使党员教育活动可以随时、随地、随处进行,只要处于网络环境,交流双方即可通过电脑或是移动设备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受众不再仅仅扮演接受者和旁观者的角色,从而突破了传统灌输式的党员教育工作方式,大大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其次,开拓党员教育平台。微信、微博具有实时性与传播广泛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与老师同时获取信息,使之成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使学校、老师、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交流更加方便。同时微信、微博也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点,党员们能够随时随地交流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观点,发表个人见解与建议。

最后,丰富党员教育形式与内容。传统党员教育更多的依赖书籍、资料,信息获取往往具有滞后性和局限性。微信、微博借助快速、及时、高效和多元化的新媒体技术,极大丰富了党员教育的资源,并通过图文并茂、直观新颖的形式展示出来,极大地丰富了党建思想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二、基于“微时代”话语权的高校党建创新路径

党的十八大将“要紧盯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2015年10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着力提升网络运用能力,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把掌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操作技术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必备能力。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要以时代为出发点,树立“微”观念,加强“微”行动,积极探索“微时代”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话语权的新对策,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一)建立“微信党校”

从客观实际出发把握大学生诉求,利用微信平台搭建“微信党校”,设立“微党课”、“微党史”、“微课堂”、“微团日”等栏目,定期向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团员青年推送图文、视频、声音等信息,使党员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党的教育,能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学习。广大学生还可利用“微信党校”开展线下的学习交流活动,参与者可以随时大胆发表意见,打破“面对面”的尴尬,充分交流和互动。

(二)组建虚拟党支部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利用微信平台虚拟社区功能,构建微信虚拟党支部,为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青年大学生提供网上党支部的虚拟空间。跨专业、年级的学生可通过以交互的方式对学习主题和活动内容进行充分讨论,打破原有基层党组织的边界,实现跨界的交流和协商,拓展补充支部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创新组织模式,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发行微信党刊

成立“党刊微信工作室”,运用微信群发功能,创办和发行微信党刊,引导学生进行关注和订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不定期向关注对象发送微信党刊,以新颖时尚的方式实现育人目标。党刊可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发行。可以设置“党建知识”、“党日活动”、“党员先锋”、“时事热点”等主题板块,内容设置上把握大学生的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生活,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想看爱看,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长知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思想的结晶。高校党建工作要把握“微时代”话语权,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工具对高校党建工作影响的重要性、紧迫性,在观念创新、模式创新、途径创新上下功夫,加强对微信平台运营与管理,主动占领高校党建工作话语权的制高点,掌握党建工作主动权,勇于探索“微时代”话语权下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微时代话语权党建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