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2017-01-03李海波刘琳李玉华

大学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建设实践卓越工程师环境工程

李海波+刘琳+李玉华

[摘 要]以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手段,开展环境工程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学校在分析湖北环保产业现状和人才素质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科特色,确立以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修复为专业建设特色。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推动校企合作、开展多种办学、探索培养机制等措施的应用与实践,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专业建设成果发挥了较好的辐射与示范效应。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环境工程;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37-02

2011年教育部启动并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省属高校首批环境工程品牌专业,开展专业建设改革与创新,既是落实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重要工作,对推动省属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专业发展概况

我校1998年申报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并获教育部批准,从2000年开始,环境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2009年,专业获批湖北省环境工程省级品牌专业;2011年获批湖北省“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开始环境工程产业班招生;2012年申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获立项,开始环境工程中-澳国际班招生。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每年招收三个不同性质的班,在校学生超过320人。

本专业拥有省级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两个本科教学平台。专业教师共有26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8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4名;外聘“双师型”教师12人,这些教师全部具有教授级高工职称;专任教师91%是博士,这是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二、湖北省环保产业现状及人才素质分析

(一)环保产业现状

湖北省是我国著名的千湖之省。湖泊水资源保护是湖北省环保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三大领域:一是环保技术与装备,涉及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垃圾处理、土壤治理与修复四个方向;二是环保产品,涉及环保材料和环保药剂两个方向;三是环保服务,主要是推进污染治理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湖北省高等教育环保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人才素质分析

对照教育部颁布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教高函[2013]15号),卓越工程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有 11 条,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维度进行划分可以归纳为: 在知识层面上强调通识教育,要具备专业理论、工程设计、自然科学知识;在能力层面上强调终身学习与组织、沟通、合作的能力;在素质层面上强调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及国际视野等。[1]在环境保护领域,其技术应用涉及多学科交叉。在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中,产品开发、工程设计、超前规划、预防为主、协同防治、综合治理、事故应急等均是卓越环保工程师应考虑的问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创新思维对卓越环保工程师尤显重要。

三、专业建设思路

湖北大学是省属重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是其重要任务之一。环境工程专业作为省级品牌专业,如何办出影响、发挥示范是专业建设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本专业师生员工逐步凝练和统一了专业办学思路,即“服务地方、错位发展、多种办学、突出特色”。

服务地方,即以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培养为己任,结合地方环保人才需求,培养合格的环境保护人才;错位发展,即与在鄂985高校和211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错位发展,主要为地市州县环保领域输送应用型专业人才;多种办学,即紧紧围绕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争取政策支持和倾斜,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产业人才定向培养等办学方式;突出特色,即以本校的发展历史和学科沉淀为基础,结合湖北省环保领域的发展需求,确定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为本专业发展特色。

四、专业建设措施

(一)加强师资建设,打造教学团队

1.近5年来,围绕专业建设特色方向,我们引进了10名具有博士学位和留学背景的专职教师,改善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

2.按照卓越环保工程师培养要求,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结合课程、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需要,聘请了12名湖北省环境工程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级高工,作为本专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让他们到校讲课、指导学生,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3.以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课程为目标,组建创新型专业教学团队并积极申报校级和省级立项支持。专业教学团队由一名教授牵头,4-5人组成,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和学术氛围,增强教学团队的内在凝聚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1.在课程体系方面,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模块化设置课程体系。以卓越环保工程师素质要求为基础,设置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专业方向课上,凝练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以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为核心,模块化设置专业方向课,提高课程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办出专业特色。

2.在课程建设方面,积极推进精品课程战略。通过近5年的努力,本专业已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学和环境影响评价;3门校级精品课程,环境监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在课程信息化方面,不断加强网络课程建设。通过建设标准化网络课程平台,使本专业核心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资源在校园网上运行,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提供优质信息化服务。

(三)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

1.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先后与湖北孝昌菲力污水处理厂、湖北君邦环境技术公司、湖北富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手,从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就业、贫困生资助等方面进行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在正常课程实验基础上,设立8个DIY实验室,实验室配置常规耗材、测试分析仪表和小型工程机械如风机、水泵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组装实验装置,通过网络预约自行开展兴趣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四)转变教育理念,开展多种办学

1.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我们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12年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始招生。该班采用“2+2”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学校共同编制教学计划、互认学分、互派教师授课、共享教学资源。通过近3年的教学运行,学生课堂活跃,学习热情高涨。

2.依托湖北省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产业人才定向培养。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重点,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3]在专业建设中,我们结合专业特色水污染治理方向,2011年申报获批“湖北省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并开始招生。该班教学计划单列,即结合水污染治理行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合作制定教学计划,聘请“双师型”兼职教师授课,课程比例不少于30%;加强实践环节,即加强生产实践环节的比重和考核,学生在水污染治理企业生产实习不少于3个月,由企业指导教师考核生产技能,评定成绩。该班首批毕业生2015年已毕业,通过学生和企业反馈的信息看,“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融入产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

(五)探索培养机制,提高综合素质

1.创新基金制度。学院每年拿出专项经费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类型包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竞赛、小型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报告等。这一制度解决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经费支出渠道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热情,为学生进一步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奠定了基础。

2.综合导师制度。综合导师由本专业专职教师担任,其职责包括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生活指导、考研指导和就业指导等。学生二年级即可进入综合导师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综合导师制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拉近了师生距离,是一种“贴近式”人才培养的有效尝试,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结语

我校环境工程省级品牌专业通过近5年的建设与实践,专业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专业建设为培养卓越环保工程师打下了良好基础。下一步我们还将深入分析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动力,全面落实“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使我校环境工程省级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魏昌廷,何敏.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理工教育,2012(1):38.

[2] 李玲,忻海然.产学研合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开发路径探究[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0.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建设实践卓越工程师环境工程
对话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的探讨
环境工程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海洋学》课程特色与建设实践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分析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环境工程监理的相关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