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效果

2016-12-28刘铭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0期
关键词:醒脑静纳洛酮脑血管病

刘铭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效果。方法 98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A 组(55例)和B组(43例)。A组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 B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 高于B组的86.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358, P<0.05)。结论 利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其治疗效果显著, 应在临床中多加推广。

【关键词】 纳洛酮;醒脑静;脑血管病;意识障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14

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是临床常见病症, 常见临床表现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其病因是脑缺血水肿、脑血管病、氧气潴留或是二氧化碳等因素引起脑功能严重紊乱。临床症状有烦躁不安、头痛头晕、抽搐、精神混乱和昏迷等, 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1]。为了探究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本文特将98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该病, 旨在分析其治疗效果, 并得到以下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9月~2016年7月收治的98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A 组(55例)和B组(43例)。A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35例;年龄28~72岁, 平均年龄(45.17±8.96)岁;其中, 深度昏迷4例, 浅度昏迷25例, 昏睡17例, 意识模糊9例。B组患者中, 男17例, 女26例;年龄31~76岁, 平均年龄(47.60±9.48)岁;其中, 深度昏迷6例, 浅度昏迷15例, 昏睡19例, 意识模糊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B组采用常规治疗, 包括抗凝治疗、他汀类药物治疗等。A组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 患者于每日清晨8:00, 静脉滴注纳洛酮(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811, 规格:1 ml:0.4 mg)治疗, 将2 ml纳洛酮溶到250 ml生理盐水(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10870001, 规格:100 ml/袋)中, 进行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60 ml/h, 治疗1次/d。晚上8:00时, 将20 ml的醒脑静(河南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41020665, 规格: 2 ml/支)溶到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南京小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3217, 规格:250 ml:25 g)中, 进行静脉滴注。静脉滴注60 ml/h, 治疗1次/d。深度昏迷患者的疗程是7 d, 浅度昏迷患者的疗程是5 d, 昏睡或意识模糊患者的疗程是3 d。

1. 3 疗效评价标准[2] 治愈:患者意识恢复清醒, 思维反应达到发病前水平, 昏迷患者神志恢复清醒;显效:患者意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思维反应明显变快, 昏迷患者神志变为嗜睡或是昏睡;好转:患者意识障碍有好转, 思维反应有积极变化, 昏迷患者有轻微好转;无效:意识障碍并无变化, 或是出现加重现象。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 高于B组的86.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8, P<0.05)。见表1。

3 讨论

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作为高发病之一[3], 会对患者日后的基本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严重者更会威胁生命。临床中的传统疗法虽然技术纯熟, 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无法满足现阶段患者的治疗需求。经相关研究表明[4],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可以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治疗效果明显。本文通过对上述疗法的分析, 初步证实该疗法对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 高于B组的86.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358, 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纳洛酮是应用范围较广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在静脉滴注后, 可迅速穿过血脑屏障, 发挥拮抗不同阿片类受体的作用, 使阿片样物质在患者机体内的释放过程得到阻断, 进而逆转其对患者循环系统、中枢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纳洛酮具有不良反应少、起效快速和催醒时间较长等优势, 效果极佳[5]。醒脑静的主要成分有冰片、麝香、黄连、郁金、山栀和牛黄等。其中, 麝香具有抑制血管自身通透性和提升动脉氧分压值等功效;郁金具有行气、解郁等功效;山栀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所有药材共同作用, 便可明显控制患者的主要症状。此外, 醒脑静还可提高血管内部的活动性因子, 使神经功能得到发挥, 减轻水肿程度, 进而改善脑血液的循环功能, 有效保护患者的脑细胞, 减少其昏迷时间。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使用, 可以通过其协同作用, 刺激患者意识反应, 使其早日清醒。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 中西医联合用药, 具有其局限性, 易引发不良反应出现[6]。但是, 只要主治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全面掌握, 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便可最大程度的避免不良后果出现。

总之, 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疾病,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治疗效果显著, 预后良好, 并得到医生与患者的一致认可, 需在临床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闫冰.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分析.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9):67-68.

[2] 杜丽.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 当代医学, 2016, 22(15):137-138.

[3] 康松兰.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观察. 中国卫生产业, 2013, 9(21):147, 149.

[4] 周伟华.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辽宁医学杂志, 2014, 28(5):282-283.

[5] 李凤娥, 侯玉立, 刘文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6):111-112.

[6] 曾波.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19):14-15.

[收稿日期:2016-10-21]

猜你喜欢

醒脑静纳洛酮脑血管病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脑血管病知多少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研究纳洛酮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观察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疗效分析
我院近12年9630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