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3+3”互利共赢校企长效合作模式研究

2016-12-28于宗琴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互利校企技能

于宗琴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6)

高职“3+3”互利共赢校企长效合作模式研究

于宗琴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6)

目前高职院校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理念基本形成,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为解决高职校企合作的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稳固合作不多等问题,分别从“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技能实习、岗位技能综合实习3个实践教学环节”和“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个人3个不同主体的既得利益”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同时探索实践完善了高职“3+3”互利共赢校企长效合作模式具体实施方法。

高职;互利共赢;校企长效合作;3+3

0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趋缓,但浙江经济发展仍旧稳定强劲,以嘉兴为例,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陆地面积3 915平方公里,201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49.48万人,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不到100公里,区域优势明显[1]。辖区内平湖、海宁、桐乡3个市和嘉善、海盐2个县均进入过全国百强县。近年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发展迅速稳定。据嘉兴市市场监管局统计,我市现有企业108 000家,90%以上都是小微企业,可见小微企业是嘉兴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与各类小微企业合作,共存共荣,是地方高校发展的长期目标。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理念基本形成,校企合作前提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已初步形成[3],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因此研究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长效合作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对当地经济发展持续稳定有重大意义。

1 国内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让受训者在学校里学习相关的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在企业内又以学徒的身份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4];英国“工读交替”模式是学生一入学先去企业工作实践以便对专业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带着这些认识和疑问回到学校里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再进入企业工作实践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5];美国“合作教育”模式是把课堂学习与通过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澳大利亚“TAFE”模式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将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学制灵活,普职贯通,注重学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给学生一个类似于工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产和实际的项目设计直接学到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日本“企业教育”模式是一种企业办学模式,如丰田公司的“丰田工业大学”,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电器工学院”,中小企业也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单独或联合开设本企业学校或研修所,培训自己的从业人员[6]。

我国学者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对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课程体系、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索。如金婉珍提出成立行业指导委员会、构建有约束的企业利益保障机制来实现“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7];夏德慧等人提出了从校企良性互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两方面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模式[8];叶萍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实践课程体系、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以学校实验室为载体建立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重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9]。

综上所述,国内外几种校企合作模式都是历经时间考验的较为成熟的模式,其合作机制及培养方案对我院的校企合作工作起着示范和借鉴作用,本研究团队将认真研究各种模式的精髓,结合本地特色去粗取精,积极探索适合我院的具有可复制性的校企合作模式。

2 我院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意见的通知》要求,从2011年起,市政府每年从教育资金中安排不少于600万元作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10]。5年以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得以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2.1 学生不积极

部分学生在工作中不能迅速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定位转换,工作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在实习中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导致完成任务的能力不强,不时招来领导的批评指责从而缺乏工作热情进而对实习不积极。

2.2 家长不支持

做为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不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家长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收入与付出不对等,对学校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存在顾虑。

2.3 教师不主动

职业院校的教师本身都承担着较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而校企合作需要教师在企业的开发联系维护等工作中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而这部分工作在学校对教师工作考核中往往不能充分体现,教师参与校企合作主动性不够。

2.4 管理不到位

小微企业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支注,但小微企业受规模限制往往一家企业一次不能接受较多的学生,实习学生的分散使学校对参与校企合作学生的管理资源被分散,无法面面俱到。

2.5 合作不长效

我院校企合作目前的现状是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稳固的合作不多,尚未形成学校与企业、学生之间的利益共同体,离相互交融深度合作长期有效还有较大差距。

3 “3+3”互利共赢的校企长效合作模式构建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每年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大概在1 400万左右,其中受到职业教育的有1 100万,一个重要矛盾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贯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全过程,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团队通过对国内外校企长效合作成功案例的分析,构建了“3+3”互利共赢的校企长效合作模式。

第1个“3”是指校企合作可以分成3个不同阶段来实现,即入学时的“专业认识实习”、中间课程学习阶段的“课程技能实习”和学生毕业前的“岗前技能综合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是在学生入学初期进行的了解实际工作部门运行情况、专业岗位技术应用情况、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劳动纪律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对专业岗位略有直观印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课程技能实习”是企业岗位技能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获得实际工作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初步能力,它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阶段;“岗前技能综合实习”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要求对临近毕业的学生进行的综合素质训练,学生实地参与工作,较为系统的掌握岗位工作技能,有效增强团队合作、快速学习、创新、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岗位技能、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全方位实践教学。3个实践教学环节将企业、学校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校企长效合作能很好地开展,校企长效合作3+3互利共赢模式之不同实习阶段研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长效合作3+3模式之不同实习阶段研究过程图

图2 “3+3” 互利共赢校企长效合作模式之主体利益研究过程图

第2个“3”是指我们分别从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个人3个不同主体的既得利益角度出发,研究3个不同的主体通过校企合作都可以获得那些利益并形成三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提高学校、企业和学生本人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从3个不同主体的既得利益角度出发的高职院校校企长效合作3+3互利共赢模式的主体利益研究过程,如图2所示。

4 高职“3+3” 互利共赢校企长效合作模式具体实施方法

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嘉兴地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灵活多样,如“订单班”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工学交替模式: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实施的职业教育,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定期轮换进行阶段性教学;顶岗实习模式:在校专业学习2年,第3年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建立起“教学——实习——就业”的模式保障了学生就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模式:选取区域行业内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规模适度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及老师挂职锻炼等需求,积极吸引符合条件的企业进校园与学院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以上这些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都根据情况有所应用,如“浙江诺巨”订单班、与婚庆行业协会开展的工学交替合作、与本地近10家企业签订紧密合作性企业协议、将摄影机构引进校园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等。但因嘉兴地区90%以上的企业均为小微企业,不能保证每年都能接收本专业多名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很难保证校企的长效合作。鉴于此本研究团队在研究了高职“3+3”互利共赢的校企长效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技能实习”“岗位技能综合实习”这3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模式进行校企合作的方案。本次以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13、14、15级为载体,重新规划了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互利共赢的校企长效合作。

4.1 “企业参观+讲座+调研报告”的专业认识实习

专业认识实习是职业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专业所对应的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15级的专业认识实习采用了“企业参观+讲座+调研报告”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为期1周的学校安排的认识实习阶段,组织学生到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相关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也邀请了企业行业工作人员、毕业生到校开讲座,我院2015级新生分成3个不同阶段进行,首先先安排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之后分别邀请了企业总经理、世界知名图形图像软件供应商讲师、11~12级毕业生来校开讲座,最后安排学生自己设计并调研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就业岗位的任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教学生有目的的去发放调查问卷,最后每位学生上交1份调查报告,重点是专业就业面及岗位技能要求等,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初步了解。

4.2 “ 校内教师教学+企业师傅带徒”的课程技能实习

职业教育是一种突出技能培养的教育,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最主要特点是注重课程的实操性,通过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来理解理论知识点。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14级的版式设计和Flash动画制作这2门课的课程实习,采用了“校内教师教学+企业师傅带徒”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讲基础理论及基础操作时,由校内教师按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堂中主要采用演示法和临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后期做综合练习时将企业师傅请进课堂,带着企业真实项目,按照企业工作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即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又接触了本课程在企业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模式。

4.3 “ 学生自主选择+学院统一安排”的岗位技能综合实习

职业院校岗位技能综合实习的目标是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处事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积累实战工作经验,使学生实习与就业顺利过渡,提高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争取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13级的岗位技能综合实习,采用了“学生自主选择+学院统一安排”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学习成绩较好或已经找到就业单位(以签定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为准)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已有一定规划,组织纪律性强也愿意服从企业管理,学生本人向专业教研室提出自主实习申请经分院审批通过后即可参加自主实习。而学习成绩一般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学生由于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自觉工作和学习能力较差等原因,由专业教研室统一安排实习单位,专业教研室安排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经常走访统一安排的实习学生,协调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岗位技能综合实习任务。

5 高职“3+3”互利共赢校企长效合作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本研究团队依据“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技能实习”“岗位技能综合实习”3个不同阶段的实习特点,探索“3+3”互利共赢的校企长效合作模式及实施方案,分别通过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13、 14、15级校企合作模式改革实践与跟踪比较,专业认识实习采用的“企业参观+讲座+调研报告”模式、课程技能实习采用的“校内教师教学+企业师傅带徒”模式、岗位技能综合实习采用的“学生自主选择+学院统一安排”模式,从目前我们对学生及企业的走访调查发现,学生及企业都对此合作模式比较满意,调查的10家合作企业均表示以后还将继续支持我院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的学生实习工作。当然在本课题的实践探索中本研究团队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企业普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评价不高,一些层次较高的企业甚至认为学生人文素养在工作中的作用高于职业能力;一些企业认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益缺乏制度上的长期保障;部分企业出于对经济前景的担心缺乏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信心等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加以探索和完善。

[1] 我市“个转企”工作全面升级 小微企业发展迎来春天[EB/ OL]. http://www.cnjxol.com/xwzx/jxxw/szxw/content/2015-09/ 15/content_3447918.htm,2015-9-15.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 OL].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 19492625_4.htm,2010-3-1.

[3] 于宗琴,金智鹏,楼瑾,吴海燕.高职顶岗实习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改革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4):47-50,46.

[4]李红琼,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2-3.

[5]陆丽君.英国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66-69.

[6] 刁彬彬.浅论国外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J].中国电子商务, 2014(8):161-162.

[7] 金婉珍.“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知识经济,2013(4):144-144.

[8] 夏德慧,刘芳,宋波.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搭建轻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平台[J].广东化工,2011(3):204-205.

[9] 叶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以国家示范性院校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9):67-68.

[10] 嘉兴市深化“三项改革”试点校企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EB/OL]. http://www.zjedu.gov.cn/news/14430851792898 9471.html,2015-9-24.

“3 + 3”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YU Zongqin
(Jiax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Jiaxing 314036, China)

At pres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basic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m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solve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voc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ut existing obviously a long-term stable cooperative problem. In this paper, cognition practice, skills practice cours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job skills three practice teaching" are analyze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the "3+3"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long-term cooperation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studied and explore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3+3

G710

A

1674-943X(2016)04-0022-04

2016 - 10 - 17

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校企长效合作3+3互利共赢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SCG051),主持人于宗琴。

于宗琴(1972 -),女,甘肃景泰人,工程硕士,讲师,主研方向高职教育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互利校企技能
深化交流持续赋能 相互借鉴互利共赢 孟加拉驻华大使一行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参观考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中민영기업,한국과 협력해 ‘호리공영 ( 互利共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探底基层 互动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