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距离纳斯达克还有多远?

2016-12-28王镜榕

中国商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做市商纳斯达克三板

本刊记者 王镜榕

距离纳斯达克还有多远?

本刊记者 王镜榕

中国央行行长 周小川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高西庆

深交所首任副总经理 禹国刚

新三板一直以来就有“中国版纳斯达克”之称。无论是新三板目前的制度,还是后续计划,新三板都可以说是国内最为市场化的市场。新三板市场是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关键一环,人们把它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也反映出市场对新三板未来的高预期。

纳斯达克是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于1971年2月8日创建的,是为了规范混乱的场外交易和为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平台,也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电子交易并面向全球的股市。它在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6万多个计算机销售终端,其任务是收集和发布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证券交易市场。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涵盖了所有高新技术行业,包括计算机及软件、电信、生物技术、零售与批发贸易等。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中,有一些世界上最大和最知名的公司。

作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新三板的市场定位是专门为中小微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准入门槛低,挂牌成本低,机会成本低,制度安排是市场化的。作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市场,新三板已经拥有了像九鼎和中科招商这样的千亿级企业,也有很多充满潜力的互联网公司,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为96%,民营企业为97%,高新技术企业为77%。作为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新三板被誉为“在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改革和发展当中,最重要、最重大的制度创新”。

市场源起和发展路径之别

在通向纳斯达克所代表的金融市场化、国际化体系的进程中,中国版纳斯达克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如今依然行进在路上。追溯“新三板”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联办”及NET和STAQ。彼时,几位有着深厚背景的热血青年,抱着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热望,准备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几位的名字分别是周小川、高西庆、禹国刚、汪建明、王明波等(这些名字在今天的中国证券市场大都如雷贯耳);他们斗胆向高层递交了一份《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这大概是新中国最早提出创办股市的正式文件了。

通过运作,属于“联办”的场外交易市场STAQ市场应运而生。所谓STAQ,实际上是对NASTAQ(纳斯达克)的致敬。早期NASTAQ是因为经纪商不买纽交所“豪门俱乐部”的模式自己组建的交易系统,和当时联办的处境颇相似。1993年4月,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其实是银行系统内部牵头)也组建了NET系统;NET系统在当时首先实现了债券净价交易(比沪、深证券交易所早了10年),STAQ和NET并称两网,虽然规模不大,但早期却是和沪深A股并列存在的。

此后20多年,伴随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行与金融事业的发展,从最初满怀梦想的STAQ和NET,到老三板,再到新三板的跌宕起伏与改革创新,如今已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金融市场化改革尖兵的使命,更被视为创新驱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而寄予厚望。

通过以上表格中新三板和纳斯达克的对比可以发现,新三板并不等同于媒体所宣传的纳斯达克,新三板更加偏向于传统的OTC板块,所以叫 NEEQ是非常正确的。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而纳斯达克是位于纽约的标准证券交易所。所以新三板NEEQ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规范中国公司在正常运营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由挂牌开始一步步走向规范,走向正规。

纳斯达克的成立,体现的是自下而上的市场需求推动。而新三板的成立及发展,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这就使得新三板在金融市场化改革方向上存在很多先天不足。

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刘平安博士指出,新三板的创新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现有的监管框架可能影响新三板的市场化进程;

二是市场的主要组织者券商完全是交易所市场的券商,从事新三板业务的激励与动力不足,这很有可能成为新三板市场化发展最大的障碍;

三是股转公司目前的股东是上交所、深交所等七家股东,这七家股东里,其中上交所、深交所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三家共占有60%的股份,它们三个完全有可能成为“一致行动人”。

刘平安博士说,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它可能会阻碍新三板市场的发展。这三点是有可能成为影响新三板创新动力的因素。

制度设计的差异化比较

顺应市场化改革方向,做市商交易制度的改革完善是关键。目前,中国的做市商相对稀缺,新三板上只有八九十家做市商,且都为券商,美国纳斯达克则有600多家做市商。新三板容纳的大多是创新型企业,做市的意义不仅是改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价值发现和价格稳定器。对比纳斯达克市场的做市商条件,要成为合格的做市商,首先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其次要具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和较强的融资能力。目前三板市场很多券商都用自有资金做市,这恰恰成为制约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说,做市商的供给完全满足不了新三板的发展需求,新三板市场正面临着一场极其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而且由于竞争不充分,不同做市商的报价差距很大。因此,在新三板市场引入竞争的制度设计很关键。

新三板和纳斯达克的比较

由于新三板是照搬纳斯达克混合交易的报价驱动交易模式的,这也为三板的发展方向定下了基调。未来三板将和纳斯达克一样,挂牌即做市。但是鉴于新三板具有一定的政策推动因素在里面,直接完成做市交易加竞价交易的模式不太现实,新三板采用协议转让的交易制度,导致交易的发生条件苛刻,同时辅助的做市制也并未有效的增强相应股票的流动性,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目前新三板大量的增发库存股面临流动性危机,做市政策红利也被做市商滥用,在做市交易制度下,做市商的主要盈利本应为双向报价价差带来的交易收入,但是实际中往往演变成来自存量股权升值带来的资本利得,其做市动机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更倾向于抬升股价。

在融资方式上,新三板一般都对特定的对象发行;纳斯达克则属于公开发行,对投资者要求较小。如果是自然人投资者,证券类资产达到500万才能参与新三板投资,这一门槛也令众多个人投资者望而却步。前期完全不设门槛,即使是现在升级为交易所后,其门槛也只是与纽交所差不多,依然面向大众开放。之所以纳斯达克能放开准入门槛,其实是监管方式在保驾护航。纳斯达克其实分为两个体制,一个是交易所,一个是交易商。交易所是一个需要统一门槛的场所,因此受到较为严厉的监管,而做市商先于公众承担风险,会自己对自己的金钱负责,因而监管也很宽松。

为此,有专家建议,新三板亟待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如:根据市场分层直接确定不同的市场准入门槛;打破目前券商垄断局面;加强对投资人的准入管理,降低个人投资者的门槛至100万元,扩大个人投资者的市场规模;提高机构投资者质量,并不断完善监管体系。

新三板市场的管理机制与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差距。严格地讲,纳斯达克是不折不扣的交易所市场。目前纳斯达克主要分为三层: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由国家化公司构成)、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由新兴和成长型公司构成)。而新三板分层制度还在发展完善中,还处于纳斯达克的资本市场层面。在内部分层制度上,其中全球精选市场要求最高,资本市场要求最低,三者可以在内部实现转板。

而目前新三板还停留在第一次分层的阶段,对企业的要求要相对低于纳斯达克。新三板还未像纳斯达克一样,有完善的交易机制,以及完善的投资结构。可以预见,未来新三板中将会成长起一批优秀的公司,并逐渐走向多家做市。

专家预期,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必将引入自由竞价制度,为提高价格发现功能,回归合理估值,这是必经之路。而分层也将伴随着新三板的发展不断演变、完善。

猜你喜欢

做市商纳斯达克三板
新三板·数据
海外典型市场做市制度透视
微软就区块链服务与纳斯达克达成合作
新三板挂牌企业诚信档案
新三板拟转板公司最新动向
新三板:新三板挂牌公司近9000家
新三板:新三板挂牌公司近9000家
纳斯达克指数
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
做市商助燃新三板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