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潭门二题

2016-12-27麦碧

椰城 2016年12期
关键词:门人李师傅庙宇

■麦碧

潭门二题

■麦碧

潭门兄弟庙

走在潭门大大小小的村庄,你会发现村庄里总有那么一个小庙宇,里面供奉着的就是潭门人最信奉的神灵——“108兄弟公”。

村民会告诉你有关兄弟公的事情,还说很灵很灵。据传,明朝末期,有艘渔船停泊在永兴岛,史姓的船主做了一个梦。梦中,兄弟公告诉他有一艘载很多宝物的朝廷远洋船沉没在永兴岛南方的暗礁上。船主半夜醒来马上在甲板上烧香许愿:假如打捞到金银财宝,一定在永兴岛建造一座好的“兄弟庙”。次日,船主真的找到沉船并打捞到不少金银财宝。在清同治年间,有个叫麦发生和苏成锦的船主,也是受了“108兄弟”托梦,在西沙捞到很多金条,发了大财……

村民的故事讲得有板有眼,有时间有地点有名有姓,不由让人判断是真实的故事,让人有点恍惚,或许这真是一种巧合而已,但可见兄弟公对潭门渔民来说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祈福出海平安和丰收的神灵。

潭门渔民祖祖辈辈主要以西、南沙群岛为重要的远海捕捞基地。面对浩瀚辽阔变幻莫测的大海,让人认为海洋是受超自然力量所控制,冥冥之中总感觉自然界的一股神力。因而,萌发了一种信仰信念,便产生了“海神”。海神的产生寄托着人类的理想和愿望。为了驾驭波涛汹涌的海洋,人类便以祭海神的方式祈求海洋的温顺和安宁。有专家认为,我国主要海神有“海龙王”、“妈祖”、“观音”、“孙仙姑”等。在我国东南沿海渔民,自古信奉海南女神“妈祖”,以为“妈祖”就是中国海洋崇拜的唯一形式,然而潭门的渔民乃至海南的渔民主要信奉“108兄弟公”。

关于“108兄弟公”的来由民间又有好多版本。据传说,古时候的海南沿海一带,海盗猖獗,风狂浪险,面对太多的危险和未知,需要渔民团结一致压倒邪恶势力和战胜自然灾害。于是由108名武艺高强的渔民聚义结拜为海洋兄弟。他们无数次打败了海盗和外寇的袭击。那一年,“108兄弟”远航西南沙群岛从事捕捞。他们遇到了罕见的打台风,人和船都全部失踪。人们为了纪念108勇士,建碑纪念。据上世纪三十年代除有关海南岛渔民的材料记载,早在明代就有海南渔民前往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渔业生产,有108位渔民葬身西沙和南沙群岛。又有“平民出国渡洋遇难”传说,据传,清朝咸丰年间,海南岛有一艘商船运载109人从文昌铺前港去南洋谋生,船只途中翻覆,除了一位逃生,都被海盗杀掉。后来108冤魂成为神灵保佑着出洋者的平安。琼籍华侨便建庙祭祀。版本还有很多……

祭兄弟公是潭门渔民重要的出海仪式。当潭门渔民即将启航出远海捕捞时,渔民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请来道士“做福”,“做福”就是祈福出海平安,消灾消难,保证出海的丰收。

在潭门首届赶海节上我亲眼目睹“做福”。在船头甲板上摆设酒水和鸡以及水果等,烧上香火,燃烧冥币,最后燃放鞭炮。穿着长袍的道士做着各种诡秘的动作,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呜呜……”吹着牛角号,牛角号声很大很刺耳,随着呼啸的声音让人感觉自己就像即将上战场的勇士一般既紧张又兴奋。潭门渔民的“做福”,让我感觉跟海南公期“做福”有所类似,但不同的是潭门的出海“做福”必须是在渔船上。

逢年过节或者是渔民出海前,村民也会拿着贡品供给兄弟庙的神灵,一壶酒几个小杯子、饭印(放在小碗里的米饭)、鱼、肉(猪肉、鸡肉、鹅肉、鸭肉)一起摆放供在神位前面,随着一叠叠纸钱的焚烧,也把潭门人对神灵的虔诚和祈福平安的信念建立起来。

女人在“兄弟公”面前显得非常渺小。以往潭门女人还不能上船,甚至女人不能打扫管理庙宇,女人不允许祭拜神位。看守庙宇的一般是村里不能出海的老男人,或者由村里的男人轮流看守。特别是大年初一或十五,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庙宇一定要灯火通明,香火持续缭绕。

潭门最著名的兄弟庙在文教村。那是一座靠近海滩的庙宇。面对浩瀚的大海,庙宇里供奉着108位兄弟神位,香火缭绕。庙宇西墙正中有一幅麒麟壁画,两旁有一副对联:兄弟联吟镜海清,孤魂作颂烟波静。“108位兄弟之神位”一侧还设立“山水二类五牧孤魂之神位”。当地的人说,是为了把那些从海域上漂来的无名尸体和动物尸体山葬,神位的摆放就是收容孤魂。

庙宇旁边有一口八角井,极像一个八卦太极图。八角井不深,没有水,可见井底的杂物。两排雕刻的栏杆围绕着一条人工挖掘的水渠。庙宇前面是一块宽敞的水泥地,周围是一些植物。村民告诉我,在海南建立八角井的不多,且是要有条件的,要么是古时候村子里有德高望重的高官达人,要么是村子里读书人蔚然成风,影响力大。我不知文教村建立八角井的原由,但知道应该跟“108兄弟”有关。也许这是对“108兄弟”的来历最好的考究?这是证明当时真的由108个渔民聚义组团打败海寇的最好证据?这个谜还是暂且停留着吧。

这座兄弟庙庄严而肃穆地伫立海滩上,感觉就像父母亲在翘首以盼出海儿女的归来。

这种海洋信仰文化在潭门当地已成为一种习惯。

赶海

赶海是居住在海边的潭门人一种传统拾贝抓鱼的劳动。每当海水退潮后,人们就会到浅水滩或石滩上拾贝抓鱼。

当地的潭门人说,海水退潮是有规律的,一般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这几天里都会有退潮,但不是每个月的退潮都能去拾贝抓鱼,有些月份退潮时间短且不完全退潮,海水过一会就涨潮了。退潮还分早晚,冬天一般是早上退潮,夏天一般是下午到晚上退潮。最佳的退潮时间是七、八、九月份,一般都会在下午一两点就开始退潮,持续到晚上八点左右,这也是赶海的最佳时间。

碰上赶海时节,潭门人都会暂时放下手里的活儿去赶海:撒网、刺鱼、捡海螺等。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大海,大海就像是一个赶集的集市,又像是一个胸襟宽厚善良的人,向人们惠赠美好的礼品。人们在大海里可以肆意地选购自己喜爱的海鲜:海螺、螃蟹、龙虾、鱼儿等。当然这些海鲜来得并不容易,人们要经过自己的辛苦努力才能获得劳动成果。

“我们潭门人自小就会去赶海,大大小小老老幼幼,小的会走路就去,老的八十多岁也去。”住在海边的潭门人符先生说。

“赶海好玩,谁都想去赶海,赶海还可以吃到很新鲜的海鲜。”另外一个潭门人说。

一想到刚采捞上来的海鲜,那种鲜就会让人馋涎欲流。潭门海鲜的鲜是非常出名的,人们赶海回来吃不完的海鲜就会出售。有些潭门人把赶海采海螺当成一种经济收入,补贴家用。

头发斑白的李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潭门渔民。他对于潭门赶海也有很多的感慨。他说以前就在家门口随便就能采集很多海鲜,海螺是在海滩附近,只要用手去摸都是海螺。每次出门赶海花费不了多少时间就有吃不完的海鲜。而现在大海里的东西越来越少,海螺采集也是很困难,要到很远的大海深处采集。

去年八月份,我目睹过潭门举行的首届赶海活动,亲自下海去采集海螺。那天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据统计说是好几万的人涌向潭门赶海。潭门赶海的地点仅限潭门湾,所以放眼望去,潭门湾里有密密麻麻花花绿绿的人点,像这样的采集是非常壮观的。其实除了贪玩赶集的好玩,那真的是看人了,不过人们还是玩得乐滋滋的。我看到一位年轻而时尚的母亲背上背着孩子,自己却蹲下来用铁靶子在扒石滩里的东西,那孩子竟然累得睡着了,手里却紧紧拿着一个塑料筐,也不知他是否采集到了什么,可是却沉沉地在母亲的背上睡着了。就是这个镜头被一位摄影师捕抓到了,结果这张照片获得了潭门首届赶海摄影大奖,母亲和孩子的镜头就在那刹那间定格成永恒的画面。这画面被命名为:赶海的梦。我不知大赛的评委是不是被这个画面震惊了,主要是孩子已经睡得太熟了,头歪到了一边,小手里却拿着塑料筐仍然不放手,不知在孩子的梦里,是否还在继续他的赶海梦……

潭门人去赶海要拿着一些特制的工具。一种工具主要以捡海螺为主:铁扒、箩筐等。而另外一种以抓鱼为主的工具:鱼刺、箩筐、水镜等。鱼刺是潭门人特制的特殊抓鱼工具,一根一米多长像手尾指那么大小的圆柱体,其中一端是尖而锋利,他们会拿着鱼刺去戳礁石里的洞,海水退潮后鱼儿一般会躲在洞里,特别是海蛇。也有拿着渔网的潭门人。但是他们会各有所获,不同的捕鱼工具会抓捕不同的鱼儿,拉网的潭门人是抓不到海蛇的。

拾贝是赶海的主要目的,潭门人拾贝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用铁扒在石滩上扒,他们还会在浅水滩里用手摸。当然不是用手在海里乱摸,那样会把人的手指抓破。他们是揪准“螺目”果断地用手去抠出来。这种拾贝的方式叫“捡螺目”。捡螺目是要在浅海里,从水面仔细查看海螺张嘴的样子,那个“螺目”会非常微小,不是有经验的潭门人根本就不会这种拾贝方法。当然这种拾贝方式要有前提条件,那就是风平浪静,拾贝的时候动作要轻巧,走路要慢,只要触动水面就会影响海螺的张嘴。有时从水面看水里不太清楚,潭门人想出一个聪明的方法,就是用油洒在海面,这样整个海面就像一个光滑的镜子了,就能清楚地看到海底的“螺目”。还有一种是戴着水镜潜到水底,看到“螺目”就用手抠出来,这种拾贝方式要识水性。

在石滩上扒海螺的时候总会发生意外的惊喜,突然会在石坑里发现一只螃蟹或是虾。大海惠赠的礼物真是千奇百怪,有时会看到奇形怪状的头上长角的鱼,潭门人把这种鱼叫“海牛”。

“这种海牛能吃,皮是有点硬,不过肉很鲜。”李师傅告诉我。

赶上赶海时节,从嘉积来的我们几个人到李师傅家做客,李师傅家就在潭门村,他家的房子距离大海不远,站在他家楼房里还可以隐约看到大海,中间只不过有一片木麻黄树遮挡住了视线。

李师傅说的海牛就像海豚,眼睛大大鼓鼓的,头上有两个尖尖的刺。

对于我们,赶海只是凑热闹而已,真的要拾贝抓鱼那还得根扎潭门一段时间,实在没有那本事,品尝海鲜倒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李师傅招待我们一顿丰富的海鲜大餐,海鲜是李师傅的家人赶海拿回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海螺的种类就有好多种,圆的,扁的,尖的,长着脚的“袅脚”会把脚从壳里踢出来,仅仅扒在石头上的“牛目星”,它有一颗五颜六色非常漂亮的石头紧贴在肉上。李师傅说,以前潭门的贝壳工艺都喜欢用“牛目星”的那颗石头做工艺,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还可以串成项链珠子。那种一般的海白在市场上也是少见的,颜色淡绿色,这种贝壳在以前都有收购,在潭门没有挖掘工艺产品之前,都是拿来烧灰盖房子用,后来有贝壳工艺了就拿来制作贝壳工艺,同样聪明的潭门人也会把它们加工成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还可以制作成一幅幅巨大的山水图画。

品尝海鲜是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但是潭门人制作海鲜又是另外一种独特的方法。潭门人把赶海采集回来的海鲜清洗干净后,放在水里煮,煮得二十分钟后就捞出来放在箩筐里凉干,这时候如果你想吃最原味最新鲜的海螺就直接从壳里取肉直接吃,那个鲜让你一辈子都难以忘怀。虽然我们不会拾贝抓鱼,但我们还会收拾海螺,这也是赶海的最后一道工序,干这样的活是最轻松最难忘的了,一边吃着最美的海鲜一边把海螺肉拿出来放到盘子里等待下锅油炒。

有些海螺需要用特制的钩钩把它钩出来,有些海螺是用力甩,肉就自动掉下来。取海螺都需要技巧。李师傅给我们演示了取螺技术活,他把海螺肉一个又一个地从壳里取出来,动作轻巧熟。而我们的手显得笨拙,弄了半天都没弄出来几个,不过确实好玩。我们小心地把自己喜欢的贝壳收藏起来。

李师傅还抓到大墨鱼、海蛇等,这些东西还是活生生的。李师傅警告我们不要用手去触碰这些东西。我觉得很奇怪,海蛇有锋利的牙齿当然不敢去摸,但是墨鱼为何也不能摸。原来墨鱼和章鱼一样,它的爪子都有一个个吸盘,用手触碰它会把手吸得很痛,尽管它不像章鱼的吸盘那么有毒。我还看到鱼刺长得像旗子的鱼。李师傅说,这种鱼的肉很鲜,但是要小心弄它,它的刺有剧毒,扎到人了会疼痛难忍。大海惠赠的礼物其实并不都完美,只是潭门人已经习惯了怎么去运用,就像吃海豚的人一样,就看你怎么去弄才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食。

吃是赶海最美好的时光。潭门人做菜讲究鲜,原汁原味。李师傅家的海鲜美食一般是以清煮为主,墨鱼是煮的,螃蟹是煮的,海白冬瓜汤也是煮的,甚至连海蛇和鱼都是清水煮的,这一大桌的海鲜除了炒海螺都是煮的。但是刚好这么一煮,海鲜的原汁原味都体现得淋漓尽致。鲜,非常鲜!品尝美食的我们个个都禁不住赞不绝口。潭门人吃海鲜还离不开一道蘸酱,那就是橘子汁、蒜末、小辣椒和酱油。用海鲜沾着蘸酱那真的是吃得鼻涕直流,不信你可以来尝试。

猜你喜欢

门人李师傅庙宇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破旧庙宇的白月光
男子长期喝酒长出“象鼻子”
钟表匠李师傅
钟表匠李师傅
暖心纸条
借衣访恩师
借衣访恩师
南宋城南书院门人考
聊斋志异·白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