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栓塞术在前交通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6-12-26,,,,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夹闭术开颅脑血管

,,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临床医学·

介入栓塞术在前交通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徐浩,任勇军*,杨林,缪南东,闵旭立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在前交通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64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其中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对照组),接受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患者84例(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等方面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满意度高。两组间上述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不仅提高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同时也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患者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介入栓塞术;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前交通动脉瘤; 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

颅内动脉瘤是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脑病与脑血栓的脑血管意外性疾病。在颅内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所占发病率约为颅内动脉瘤的1/3[1]。由于前交通动脉瘤发病急、进展快,二次出血率以及致死率均较高[2]。因此,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方式不仅能减轻脑血管痉挛,清除患者颅内血肿以及积血,避免再次出血的发生,疗效确切,且具有较好的愈后效果[3-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术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从解剖结构上来看,前交通动脉血管结构复杂。另外,该区域是两侧大脑半球进行血流交换,维持血流稳定的关键通道[5]。因此,前交通动脉瘤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系统比较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64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现将其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文调查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4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疾病诊断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CTA)进行确诊,且患者排除标准如下[6]:①前交通动脉瘤复发,再次行介入栓塞或开颅手术治疗患者;②并发其他部位动脉瘤患者;③开颅手术未能完全夹闭患者;④病历资料不完整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有恶心、头痛、呕吐以及头晕等表现。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n=80),观察组患者(n=84)接受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在观察组中,男性40例,女性44例,患者最大年龄72岁,最小31岁,其平均值为(56.4±3.8)岁。根据动脉瘤大小进行分类,最大直径>2.5 cm患者8例,1.5 cm~2.5 cm患者24例,<1.5cm患者52例。根据Hunt-Hess分级标准进行分类,IV级患者6例,Ⅲ级患者23例,Ⅱ级患者31例,I级患者24例。在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患者最大年龄71岁,最小30岁,其平均值为(56.1±3.5)岁。根据动脉瘤大小进行分类,最大直径>2.5cm患者7例,1.5 cm~2.5 cm患者23例,<1.5 cm患者50例。根据Hunt-Hess分级标准进行分类,IV级患者5例,Ⅲ级患者22例,Ⅱ级患者30例,I级患者23例。进一步在性别、年龄、动脉瘤大小以及Hunt-Hess分级进行比较,两组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给予患者全麻,并行气管内插管,手术开始前进行腰大池引流。(2)采取翼点入路式行开颅术,通常情况下选择右侧作为入路口,然后于颧弓上耳屏前的发际线内作一弧形切口直至中线位置,以此作为碛口,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面神经额支与颞浅动脉。(3)钻孔后,首先将骨瓣铣除并剪开硬膜,然后开放腰大池进行引流,打开颈内动脉池与视交叉池,使脑脊液释放出来。待动脉瘤充分暴露后,分离动脉瘤颈并将其夹闭。最后行止血、硬膜缝合以及骨瓣复位。另外,是否需要回置骨瓣视手术过程中脑水肿程度来决定。手术结束后,定期给予患者行脑血管造影与头颅CT。

观察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术即可脱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给予患者行全身麻醉,并经右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将微导管预塑形较好的一端导入动脉瘤,直至腔内中、外1/3交界位置。通过Y形阀将另一微导管送入,直至跨越动脉瘤瘤颈,然后使用弹簧圈进行动脉瘤栓塞。其中第一枚弹簧圈应与动脉瘤的内径相一致,并选择规格稍小的弹簧圈作向心性填塞,待动脉瘤形成致密栓塞后,则可停止。术后应进行降压、抗感染以及脱水等常规处理。

1.2.2 疗效观察指标及其评价标准 生活质量评价指标[7]:生命质量自填评分(使用ED-5D多维量表对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61至100分,表示患者能独立进行正常生活;41~60分,表示患者存在中等程度的功能障碍,生活上需要帮助;<40分,表示患者存在严重功能障碍或残疾,不能进行日常生活,需要依赖他人)。

认知功能评价指标:记忆力(满分3分)、定向力(满分10分)、语言能力(满分9分)。

安全性评价:评价患者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满意度评价: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采用我院自制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明显(P<0.05)。其结果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n生命质量自填评分治疗前治疗后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8428.45±4.6777.87±6.8734.81±4.3675.87±5.18对照组8029.14±6.1256.64±5.7834.79±3.9865.43±6.23t值0.81421.3610.03111.691P值0.4170.0000.9760.000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明显(P<0.05)。其结果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n记忆力治疗前治疗后定向力治疗前治疗后语言能力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840.87±0.272.23±0.855.45±0.968.77±1.244.56±1.128.17±1.18对照组800.84±0.221.79±0.765.49±0.947.86±1.164.43±1.436.55±1.27t值0.7783.4890.2694.8480.6508.467P值0.4380.0000.7880.0000.5170.000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599,P<0.01)。其结果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例)

组别n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84101407.14%对照组803239527.50%

2.4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比较经过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02,P<0.01)。其结果详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例)

组别n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观察组84392115989.29对照组80291792568.75

3 讨 论

前交通动脉部位由于复杂的解剖结构,会有较多解剖变异的发生,从而造成血流动力学的异常。这种血流动力学异常(如持续性高血流)如果未进行及时处理,则会改变血管结构,造成血管壁厚度不均,进而形成动脉瘤前体[8-9],血流压力持续存在于动脉瘤原始瘤颈部的瘤壁,则会导致动脉瘤的发生[10]。如果动脉瘤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则会堵塞颅脑血管。若前交通动脉瘤压迫下丘脑,则会造成下丘脑功能的紊乱,如内分泌失调、电解质紊乱等。若前交通动脉瘤压迫视神经,则可使患者视力受到影响。因此,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前针对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以介入栓塞以及外科手术夹闭等手术方法为主。前交通动脉周围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使得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多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研究结果表明,在再出血以及术后疾病复发等方面,两种手术方法无明显差异性[11-12]。然而,由于介入栓塞以及外科手术夹闭对患者损伤程度的差异性,使得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对前交通动脉及其周围的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导致患者临床转归也出现差异性[13]。为了系统比较上述两种术式对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治疗的优越性,本文以我院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观察接受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等方面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满意度高。说明介入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分析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①于血管内操作不会接触到脑组织,因此血管痉挛或颅内高压不会对手术造成影响,同时也不会因为损伤脑组织而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的受损,以及也不会因为创伤或颅内感染而发生颅内血肿等;②通过球囊辅助作用,介入栓塞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勿需行载瘤动脉阻断,且血流阻断时间比较短。另外,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钠等进行抗凝治疗,可预防脑梗塞的发生。③按照血管解剖途径进行手术。微导管操作比较柔和,脑组织不会受到任何牵拉作用,手术过程中全身受到的干扰少,同时患者受到创伤小,有利于其病情恢复。对于难以耐受手术如合并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患者而言,介入栓塞术也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介入栓塞术不仅提高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同时也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安全可靠,患者比较满意。因此,该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1] 龙伟,钟三宝,罗文军,等.术前腰大池引流加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32例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42(2):174-175.

[2] 秘勇建,盖洁,江渔,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3,7(4):218-221.

[3] 斯良楠,孙晓川,郭宗铎,等.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7):388-392.

[4] Westerlaan HE,Van Dijk MJ,Jansen-van der Weide MC,et al.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T angiography as a primary examination tool for diagnosi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Radiology,2014,258 (1):134-145.

[5] 薛咏.56 例前交通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2(23):18-19.

[6] 王宏盛,陈正楼,胥敏,等.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疗效的对比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3,21 (8):626-628.

[7] 周航,许友松,白景阳,等.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78 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9(3):164-165.

[8] Wong SC,Nawawi O,Ramli N,et al.Benefits of 3D rotational dsa compared with 2D DSA in the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J].Acad Radiol,2013,19 (6):701-707.

[9] 陈旭,杨旭,成刚,等.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56 例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3,6(3):414-416.

[10] 李益民,袁贤瑞,姜维喜,等.前交通动脉瘤198例的术中处理[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40(4):417-419.

[11] 沈旭辉,刘会.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7(5):65-66.

[12] Bohnstedt BN,Nguyen HS,Kulwin CG,et al.Outcomes for clip ligation and hematoma evacuation associated with 102 patients with rupture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J].World Neurosurg,2013,80 (3-4):335-341.

[13] 姜洪,吴先良,梁斗,等.标准翼点入路和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比较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4):612-613.

TheApplicationValueofInterventionalEmbolizationinTreatmenttoPatientswith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neurysm

XU Hao,REN Yongjun,YANG Lin,et al

(AffiliatedHospitalofChuanbeiMedicalCollege,Nanchong,Sichuan637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reatment to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Methods164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consider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re were 80 patients using clipping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for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re were 84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low rate of compliance and high treatment satisfactio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not only improves long-term life quality for the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but also enhances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more obviously with being eminently safe and satisfactory.Therefore,the surgical metho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use.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clipping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quality of life; cognitive function

10.15972/j.cnki.43-1509/r.2016.06.020

2016-04-07;

2016-08-26

*通讯作者,xuhao_niu@163.com.

R732.21

A

秦旭平)

猜你喜欢

夹闭术开颅脑血管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显微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