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文化之间的女勇士

2016-12-23秦艳荣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亭亭勇士华裔

【摘要】华裔作家汤亭亭的第一部作品《女勇士》一经出版,便在读者和批评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小说中,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母亲的鬼怪故事,华裔美国人的生活现实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处于两种文化之间,两种民族精神影响下的第二代华裔小女孩的成长与反思。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华裔第二代的成长历程,指出他们文化之间的生活状态,从而揭示他们文化全球化的理想和愿望。

【关键词】文化之间;《女勇士》

随着第一批华人移民美国,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一直都处于一个边缘文学的位置。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华裔文学迎来了高潮时期。这个时期,美国华裔文学的主题更多地转向了双重文化背景和视野下的华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思考。汤亭亭便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美籍华裔作家。她于1976年出版的处女作《女勇士》大获成功,引起美国主流社会极大关注,同时也在批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汤亭亭在美国文坛的巨大成功使得人们对美国华人文学投以更多的关注。作为美国华人文学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融合了两种文化,同时也一直保持着华人族裔特点,在多元文化繁杂的美国为华人移民群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她的作品表现出华人移民及后代在新环境、新背景中继承和发展母国文化的一种新方式。作为一个生活在美国的第二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以其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着眼于移民的共同感受和情怀。《女勇士》以华人移民家庭为背景,书写美国语境中的东方故事,展现两代华人移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小说从一个华裔美国小女孩的视角出发,从某种角度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作为第二代华裔美国人,汤亭亭的视野远远超出了自身的个人经历和民族性。生活在美国却带着中国血统,这种特殊的双重民族文化背景给汤亭亭带来尴尬困境的同时,也为她透视两种文化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角度。汤亭亭利用这一双重文化身份的优势,描述她从母亲那里听来的有关中国的故事和她熟悉的周围华人的生活,从而揭示了华裔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即被男尊女卑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白人为中心的主流社会双重边缘化的尴尬困境。在《女勇士》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妈妈的鬼怪故事和华裔美国人的生活现实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处于两种文化之间,两种民族精神影响下的第二代华裔小女孩的成长与反思,刻画了她处于双重文化中的多重自我。汤亭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移植于美国的土壤之中,在文化平等的前提下对二者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在解构中国传统男权主义和消解美国文化中的不合理现象的基础上完成了自己文化身份和社会身份的构建。

《女勇士》的标题本身就表现出了美国华裔第二代小女孩把中国巾帼英雄花木兰加诸在自己身上的愿望。作者在小说的第二章“白虎山学道”中,讲述了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故事中汤亭亭将古老的中国故事加以改造,大胆将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跨文化移植与再创造,使之适应于美国背景,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与中国传统花木兰形象截然不同但却焕然一新的女英雄的形象。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权主义,汤亭亭可谓是深恶痛绝,因此她试图将女勇士塑造成另一个自我,以此来颠覆整个男尊女卑的父权传统。中国传说中的花木兰代父从军,英勇杀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然而小说中的女勇士砍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皇帝的脑袋,彻底推翻了当时的封建君主专制。由此可见,《女勇士》中的花木兰形象不仅蕴含了抗拒男权主义的深刻含义,更道出了作者不甘示弱,争当社会强者的决心。“乡村医生”中的母亲更是有着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母亲英兰年轻时学医,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毅力成为一名杰出的乡村医生。之后远涉重洋,来到美国。英兰的行为挑战了中国传统的妇女行为规范,表现出了妇女对命运的抗争。英兰在奋斗中寻找自我,实现自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此处的母亲形象突出了女性勇于反抗的精神,寻求突破的决心,以及追求自我解放的信念。

小说中,作者安排了美国华裔的“失声”情节,说他们就像鬼一样是没有记忆的。这一症状暗示了华裔群体对自身定位的茫然以及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排挤与抹煞。小说以母亲的告诫开篇,“我跟你讲的事,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能告诉任何人……”然而“我”非但没有对此事保持沉默,反而将整个故事以自己的方式诉诸笔端,公之于世。作者以此来对华裔群体的集体失声发起挑战。小说中,母亲第一次面对海关官员提问时的紧张失语以及“我”在幼儿园中因不会说英语而被迫失语,都暗示了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因为失语而导致的身份丧失的失落感以及心理创伤。作为第二代华裔移民,“我”渴望被主流社会认同与接纳,但是却无法逃避种族偏见和强势文化的排挤压抑,只能在主流文化的边缘苦苦挣扎。然而“失声”也是华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思考和认同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是经历痛苦与挣扎时期最真实状态的写照。

小说的最后一章“羌笛野曲”向大家呈现了中西文化从冲突走向了融合。蔡文姬的故事可以看作是民族融合,身份确立的一个象征。和着胡人的笛声,唱着汉语歌词,这种既保持汉文化传统,又努力适应主流文化的矛盾心态,最终在妥协的主基调下得到了完美的统一。美国华裔女性终于在中西文化之间构建起自己独特的身份。

美国华裔寻求和界定文化身份是一个漫长而又富有挑战的痛苦过程。汤亭亭坚持自己是有着中国血统的美国作家,既不被美国文化所吞没,也不被中国文化所羁绊。因此,她的作品从最初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有意识的抵制和抗拒,到愿意尝试了解和慢慢接受,直到最后随着小说中母女关系的和解,美籍华裔也终于在神秘遥远的中华文化与光怪陆离的美国文化之间找到了平衡,完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消极空虚的,而是经历了痛苦、挣扎和反思后的一种升华。华人以一种更开放的胸襟和视角对中国文化有了更高的认识,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了新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胡亚敏. 谈《女勇士》中两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J]. 二十一世纪文学, 2000.

[2] 关合凤. 夹缝中的女性人生——论《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J]. 河南大学学报, 2003.

[3] 韩启群. 争取个人平衡斗争的女勇士[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

【作者简介】

秦艳荣(1982—),女,陕西富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猜你喜欢

亭亭勇士华裔
以一己之力拯救尴尬的都是勇士
青莲
残荷
姜大同
云师大泰国苏拉塔尼大学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
汤亭亭的《女勇士》
真的勇士,取于直面扣钱!
美国会出现首位 华裔女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