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16-12-23肖绪信

商业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金华非遗

肖绪信

[摘要]金华有着丰富的非遗旅游资源,虽然近几年在非遗旅游开发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和保护,措施上还不够深入有效,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理念尚需加强。今后,金华市政府在非遗旅游开发方面,应进一步加大非遗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展对非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应重点关注民间文学类、表演类、工艺美术类、生活知识与技能类、民俗类等非遗旅游开发模式,从而有效地提升金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游客的体验层次,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促进金华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金华;非遗;旅游开发;现状;问题;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非遗热”的持续升温,人们对开发非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得了一致的认可。可以说,在保证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对非遗进行开发,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游客的体验层次,而且能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促进目的地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然而,由于开发者保护意识淡薄、开发利用方式水平低下、法规制度不健全以及政府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了一些有关非遗旅游开发的不良后果,使得部分人对于非遗旅游开发产生了片面的看法。因此,如何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对非遗进行旅游开发,促进非遗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显得迫切而重要。金华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如何对这些非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是摆在每一个金华非遗人面前的命题。

二、金华非遗旅游开发现状

(一)金华非遗旅游资源概况

笔者从“浙江省非物质遗产网”获知,仅国家级非遗,金华就有32项之多(表1),在全省地级市中仅次于省会城市杭州。而省级、市级非遗更是为数众多,蕴含着丰富的旅游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二)金华非遗旅游开发现状

近年来,金华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政府逐步重视旅游与非遗的结合,使非遗旅游资源的开发渐渐向深度拓展,旅游产品亦有所增加,出现了一批新的非遗旅游景区(表2)。

三、金华非遗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金华在非遗旅游开发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和保护,措施上还不够深入有效,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理念尚需加强。

(一)对非遗的旅游开发和保护联动发展的重视还不够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地方相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提升旅游项目品位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深刻领会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现象。非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相关部门之间由于相互沟通不够,没有形成合力。

(二)对非遗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宣传力度仍须加大

目前,金华虽有一些民间文化艺术社团组织,对本地非物质文化进行研究,但对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对如何保护性地发掘非物质文化资源使之为旅游产业服务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在金华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特别是旅游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大,宣传形式不够多样化,使金华许多有代表性的非遗,不仅不为外界了解,也为本地干部群众所不知。

(三)对非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有待进一步拓展

金华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在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上,文章还没有做足、做透。具有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旅游项目不多。已开发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基本上还停留在简单的“参观型”为主,体验性不够,项目类似,风格雷同,缺乏新意、创意与个性吸引力。另外,具有非遗特色的旅游工艺产品也未得到很好开发。

四、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一)民间文学类非遗旅游开发

民间文学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社会,足以反映民间社会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作品。其又可以分为散文体和韵文体两大部分。前者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等,后者包括史诗、叙事诗、歌谣、谚语等。金华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仅一项——黄大仙传说,属于民间文学中的散文体。

对于黄大仙传说等民间文学类非遗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开发:一是通过编辑、出版的方式将其编成故事集、神话集、歌谣集等刊物进行售卖;二是通过改编,与某种表演艺术(如影视、歌舞剧或茶馆说唱)相结合,使其以更受欢迎的形式出现在旅游者面前:三将其是融入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中,通过景观的设计、景点的文化包装将其内涵融入到景区的开发中,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和档次。目前金华对于黄大仙传说的开发正式通过第三种方式进行的。黄大仙景区属于金华双龙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表演类非遗旅游开发

表演艺术类非遗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昧传承至今的,通过唱腔、动作、台词等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演唱者内心世界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包括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以及体育与杂技等内容。金华在此方面的国家级非遗比较丰富,十八蝴蝶、婺剧、金华道情以及有九狮图等均属此列。

表演艺术类非遗开发模式的不二选择是舞台化演出,需要探讨的是舞台化演出与旅游结合的形式。十八蝴蝶、兰溪断头龙和浦江板凳龙等民间舞蹈类非遗,因其表演需要较大的场地空间支持以及宏大的背景烘托,可采用近年比较流行的“大型实景舞台剧”模式。翻九楼和九狮图等体育与杂技类非遗,因其表演需要与观众进行一定的近距离互动,可与各种节庆、庙会和集市等活动相结合,采用小型露天舞台的形式呈现给旅游者。而像婺剧、醒感戏和浦江乱弹等传统戏剧类非遗,以及金华道情、兰溪摊簧和永康鼓词等曲艺类非遗,对配乐、音响以及灯光等要求较高,宜在室内剧场演出。可在非遗所在地建专门的剧院,进行定期演出。将演出纳入当地旅游路线,与其他旅游产品一并推向市场。

(三)工艺美术类非遗旅游开发

工艺美术类非遗是指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与美学特征的传统工艺与技能。对此类非遗进行旅游开发的必经之路是商品化。具体来说,有三种模式可采用,分别是博物馆模式、旅游商品开发模式以及体验式展销模式。

博物馆模式。将工艺美术类非遗的“有形化”和“物质化”物品进行收集并陈列于专门的博物馆中,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配以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向游客展现此类非遗产品的文化内涵。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在金华的某个旅游节点城市建造综合性的工艺美术类非遗博物馆,集中展现东阳木雕、东阳竹编、永康锡雕、浦江剪纸以及浦江麦秆剪贴等工艺美术类非遗:另一种是在各非遗属地分别建立专门的博物馆,如在东阳建立东阳木雕博物馆,在永康建立永康锡雕博物馆,以及在浦江建立浦江剪纸博物馆等。

旅游商品开发模式。即将此类非遗的“有形化”物品转化为商品进行销售的方式。此种开发模式更能使非遗走向市场,体现非遗的价值,更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实际上,东阳木雕、永康锡雕以及浦江剪纸等手工艺品,因其特有的古朴、淳厚之美满足了旅游者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而广受青睐。

体验式展销模式。为满足旅游者好奇和体验的心理需求,在遗产属地的某个景区开设非遗手工艺品DIY制作体验区。在体验区内,游客在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非遗手工艺品,如简单的东阳竹编制品、简单的浦江剪纸作品等:或者完成对准成品的收尾工序等,必会引起游客的广泛兴趣。

(四)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非遗旅游开发

生活知识与技能类非物遗产由于是指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是最容易和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有素相结合,开发出对应的旅游产品。金华火腿腌制技艺、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婺州举岩茶制作技艺以及义乌红糖制作技艺,作为传统饮食知识与技能,除了制作出美昧佳肴吸引游客,也可作为开发出旅游商品进行售卖。如金华火腿、义乌红糖等。

东阳卢宅营造技艺、诸葛古村落营造技艺、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作为传统建筑建造知识与技能,其“物化”物品如东阳卢宅等,本身就是遗产属地的重要旅游景点。

武义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作为传统医药知识与技能类遗产,也能较好地融入旅游开发过程中。如可开发建设武义中医药度假村、寿仙谷养生会所等,以满足健康疗养类旅游者的需求。

(五)民俗类非遗旅游开发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通常表现的形式有:仪式、节日和庙会等。在金华的国家级非遗中,诸葛后裔祭祖属于仪式类民俗非遗,而方岩庙会、浦江迎会以及赶茶场均属于庙会类民俗非遗。

仪式类非遗开发。仪式的功能在于教化,而这种教化功能源于其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举行,一旦离开特定的时空,就会失去其神圣性,也就丧失了它的教化功能。兰溪诸葛八卦村的诸葛后裔祭祖仪式,不宜妄自改变它举行的时间和地点,内容上也必须保持其原汁原味。只能将它作为一个活动的平台,来发展其他旅游活动。

庙会类非遗开发。对于此类非遗的开发,必须采取综合开发模式,即要注重庙会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具体到方岩庙会、浦江迎会和赶茶场来说,在深度上,对上述庙会的文化内涵如服饰、美食和活动等进行深度挖掘,尽可能让游客购买旅游商品:在广度上,不限于对庙会举行期间进行旅游活动营销,在庙会举行前以及庙会结束后亦举行必要的旅游营销。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金华非遗
金华特色小吃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