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通脑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16-12-23

光明中医 2016年24期
关键词:气虚益气血瘀

王 羲



益气通脑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王 羲

目的 探讨益气通脑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83例作研究对象,并经随机抽签方式予以分组,治疗组(41例)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脑汤治疗,对照组(42例)则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浆黏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眼歪斜、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脉沉细、舌苔白腻等临床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黏度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益气通脑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肯定,其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并降低其血液黏度,可作为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中风;益气通脑汤;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血液黏度

脑梗死是因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性改变,导致其局部动脉管腔出现堵塞、狭窄现象,引起脑部血供不足、脑组织坏死等的脑血管疾病,致残率、死亡率极高,同时也是危害人类生理健康的重大疾病。急性脑梗死主要症型的气虚血瘀证,属于中医学中“中风”范畴,往往以活血、益气、通络等为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为明确益气通脑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将83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取常规西药联合益气通脑汤、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现报道2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浆黏度变化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83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本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将上述83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41例与42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5.75±4.58)岁;平均病程(8.74±0.72)d;合并症:冠心病19例,高血压18例,2型糖尿病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5.76±4.55)岁;平均病程(8.75±0.71)d;合并症:冠心病20例,高血压17例,2型糖尿病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合并症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中医证候诊断结果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虚血瘀证临床诊断标准[1]相符合;②西医诊断结果则符合我国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且结合《神经病学》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与脑梗死分期标准[3],属于急性期;③年龄40~85岁;④初次发病后于2h~2周内入院诊疗;⑤可独立配合完成此次研究,且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重度心衰、重要脏器发生严重器质性病变以及精神疾病患者;②对本组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者;③年龄不足40岁或在85岁以上者;④参与本研究前半年内发生过脑梗死、心肌梗死者;⑤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⑥因脑外伤、脑肿瘤等疾病导致脑梗死者;⑦经影像学检测发现有颅内出血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即取舒血宁注射液(生产企业: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20 ml×20支;生产批号:150612)20 ml溶入250 ml生理盐水中行静脉输注治疗,每日1次;同时,取20%甘露醇注射液(生产企业: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50 ml∶50 g/瓶;生产批号:150924)溶入250 ml生理盐水中行静脉滴注治疗,常用剂量是按照体重1~2 g/kg,使尿量维持在30~50 ml/h,1次/d。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脑汤治疗,其基础药方如下:黄芪60 g,丹参、鸡血藤各30 g,川芎15 g,地龙12 g。将药材浸泡30 min后,水煎3次,每次煎到药液150 ml,将三次药液混匀后在每日三餐后30 min温服。2组患者均需用药14d。

1.4 观察指标 ①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对2组患者临床症状予以中医证候评分,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眼歪斜、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脉沉细、舌苔白腻,其评分越高,表示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反之则越轻微;②应用脑卒中量表(NIHSS)[5]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正比;③检测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组患者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眼歪斜、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脉沉细、舌苔白腻临床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组别气短乏力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眼歪斜脉沉细舌苔白腻治疗组109±052158±041191±034133±017107±032074±024对照组394±105198±077344±086226±084296±105228±089t514254158651526498124998150210P003700490036004300410039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血浆黏度变化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血浆黏度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浆黏度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血浆粘度变化对比 (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普遍存在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本病往往在患者休息、安静时发作,初期时脑缺血速度较慢,其病情一般在数分钟、数小时或者1~2d内达到高峰期,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偏瘫、失语症状。当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脑保护剂、脱水剂等常规内科治疗,效果一般,无法有效解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不足以作理想疗法。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梗死,并以虚性体质、脏腑功能削弱为主要病理表现。《伤寒杂病论》曾提到本病主要病机是风邪入侵、经络空虚;同时,《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本病的研究,认为气虚血瘀是急性脑梗死主要症型,而精神刺激、体质和饮食不节等是导致本病发作的重要因素。据研究,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滞、经脉失养、痹阻脑络,其中气虚为本,血瘀为表,本虚标实。因此,参照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本病,应以化瘀通络、益气活血为主要治疗原则。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所用益气通脑汤,即是基于益气、活血、通络、化瘀目的而创作的药方。其中,黄芪为君药,地龙是臣药,丹参、鸡血藤和川芎则为辅药。黄芪归属于脾经、肝经、肾经与肺经,主治人体阳气衰弱,有活血、益气之功效;丹参归属于肝经与心经,主治脘腹胁痛、心痛胸痹、热痹疼痛、癥瘕积聚等,有祛瘀活血、止痛调经、凉血消痈和清心除烦的作用;鸡血藤则归属于肾经与肝经,可调经止痛、补血活血、舒筋活络;地龙具备活络通经、化瘀活血的作用;川芎主治寒痹、风入脑头痛,有行气止痛、辛散温通以及活血化瘀之功效。诸药合用,可共奏通脉祛瘀、活血益气之功效。同时,现代医学药理学实验表示,益气通脑汤能够扩张患者脑血管,改善其脑部微循环,且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其脑部血液流变学指标。根据本研究结果得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眼歪斜、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脉沉细、舌苔白腻等临床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益气通脑汤在改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上的积极作用;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血浆黏度也较对照组低,可见益气通脑汤还可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降低其血浆黏度,从根本上纠正其“血瘀”病理表现。

综上所述,益气通脑汤用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改善其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眼歪斜、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最终改善其神经功能,适宜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

[1] 叶红.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40例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107-109.

[2] 吴学兵,余志良,姚晓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阿司匹林抵抗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2014.

[3] 郑学威,方俊成,王伟军.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血浆金属蛋白酶-2、8水平影响[J].中国药师,2014,17(3):431-432,440.

[4] 陈维铭,钱涯邻,李晓波,等.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栓常规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4,27(6):458-460.

[5] 熊瑜,朱其凤,蒋媛静,等.缺血性中风证型与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的研究[J].广西中医药,2014,37(6):18-19.

辽宁省本溪市中医院脑病科 (本溪 117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4.030

1003-8914(2016)-24-3602-03

�柏兰

2016-05-26)

猜你喜欢

气虚益气血瘀
话说血瘀证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血瘀体质知多少
气虚了,病多了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