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战2》:权力角逐与制衡下的灰色世界

2016-12-23

电影新作 2016年5期
关键词:警匪片寒战黑社会

徐 巍

《寒战2》:权力角逐与制衡下的灰色世界

徐 巍

《寒战2》将香港警匪片从黑白分明、亦黑亦白的叙事模式引入非黑非白的叙事模式。片中所塑造的灰色人物也丰富着香港警匪片的人物类型,其暧昧不清的身份和无可奈何的抗争凸显了人物在现实体制下的困境。围绕着权力的角逐与制衡,影片将警匪片的类型与政治片融合起来,打造香港主旋律电影。《寒战》系列在情节设计和叙事上的深入挖掘,无疑提升了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制作水准,并继续推动着警匪片的类型发展与创新。

叙事模式 警匪片 主旋律电影

2012年作为香港警匪片救市之作的《寒战》一炮走红,不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票房,更勇夺香港金像奖九项大奖。四年后,被观众不断呼吁和期待的续集终于强势而来,冲击着今年的暑期档。依然是梁乐名、陆剑青精心的编剧和执导,依然有梁家辉和郭富城两位影星的加盟,依然有一众强大的配角,依然是警务处内部高层的激烈斗争,依然是缜密而有深度的叙事,依然是制作精美的影像。不仅如此,《寒战2》还进一步展示出其更大的视野,对香港政治体制和核心价值的追问,尤其是对体制中个人的欲望和人性的拷问,都使这部续集更加引人入胜。

一、叙事模式:从黑白分明到非黑非白

《寒战1》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影片缜密的逻辑和对叙事的深度挖掘,《寒战2》则延续了这一创作理念。故事的连贯性非常强,第一集留下的伏笔在第二集里基本上都做了交代,同时又为故事的继续发展做出一些应有的铺垫。两位编导花费了最主要的时间创作剧本,他们坦承第二集压力最大的是希望剧本上有超越。梁乐民说:“剧本要比第一部好,这很困难。因为既不能脱离第一部,又要保留观众喜欢的元素,又要加些新的元素,压力最大。”剧本数次易稿,最终呈现的已经是第九稿。反复的修改和打磨使《寒战2》的剧本同样具有超强的吸引力,这也使它能继续吸引众多影帝和当红影星的加盟。

《寒战》系列在叙事模式上的深入拓展也为香港警匪片的突破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熟期的香港警匪片中,影片的叙事模式通常是黑白分明的。如在成龙的系列警匪片里,他将英雄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在《A计划》中,他饰演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水警马如龙,通过一己之力将长期盘踞在三环的黑暗势力铲除干净;在《警察故事》中他饰演的是香港皇家警察陈家驹,与大毒枭展开激烈的斗争;在《红番区》中他饰演身处美国的香港警察马汉强,在纽约勇斗黑帮等等。成龙在这些警匪片中的警察形象往往性格鲜明、嫉恶如仇,警匪之间是一种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天敌关系。影片中的警察主角甚至为了捉拿犯罪分子而经常挺身赴险。这些警匪片的叙事模式基本上是警匪对立,善恶分明的,警察英雄虽然一时遭遇挫折,但终归会将恶势力绳之于法,回归大众的世俗理想和善恶报应的伦理诉求中去。应该说,这也是警匪片的基本叙事模式。而进入新世纪,随着《无间道》系列警匪片的问世,香港警匪片实现了一次大的叙事模式上的转换,此前警匪片黑白分明的叙事模式为亦黑亦白的叙事模式所取代。《无间道》开创了警察和黑社会互派卧底的叙事思路。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节设置为警匪之间的猫鼠游戏增添了新的内容。重案组黄警司通过卧底获悉黑社会交易信息,希望将其一网打尽。而黑社会老大韩琛也通过自己的卧底,及时逃脱警察的抓捕。结果黑社会交易失败,而警察也没能人赃并获,无功而返。于是双方都试图找出“内鬼”。在随后的交锋中,黄警司意外身亡。刘建明与陈永仁联手,杀掉了韩琛。然刘的卧底身份却被陈永仁意外发现。两个卧底之间又展开了生死较量。这种亦黑亦白的叙事思路进一步增加了警匪片的复杂性和可能性,确实将香港警匪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而《寒战》系列的出现则又有别于《无间道》所开创的叙事模式,它将香港警匪片亦黑亦白的叙事模式转向了非黑非白的叙事模式。在《寒战》系列中,以往警匪片的对立面黑社会消失了,它将故事完全放在了警务处内部和政府高层的权力争斗上。有别于此前黑白分明、邪不压正的叙事套路,影片将叙事的重点放在了香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权力的制衡与博弈上面。警与匪的传统概念在这里似乎暂时消失了,正义与非正义、善良与邪恶已经变得让人不可琢磨,替代它们的是权力欲望和体制的矛盾冲突。

比之上部明暗两条叙事线索的设计,《寒战2》在情节叙事上则更进一步,设置了多条线索。其一,刚刚升任警务处处长的刘杰辉面对妻子被绑架劫持的威胁,独断处理,不仅令李家俊逃脱,还造成地铁爆炸事件,成为政治对手打击的把柄。面对警队内部的分裂,他转而求助廉署张国标,另组小队,展开独立调查。其二,寒战行动的背后势力终于现身,以前警务处处长蔡元琪为智囊、以律政司司长为首的幕后政治势力欲借助对寒战行动的问责,打压政治对手,试图掌控香港未来的政坛。于是李文彬被拉拢并许以高位,他的老部下则成为冲锋车事件的直接行动者,希望帮助李文彬重新掌控警队。其三,立法会议员简奥伟婉转拒绝了律政司司长的拉拢,不希望成为任何一派势力的棋子,打算通过自己的独立调查找出寒战事件的真相,保持香港的稳定。可以说,影片的这三条主线索彼此冲突又互相交叉,使影片呈现出比上集更为丰富复杂的叙事内涵,进一步将“寒战”这一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结尾,在简奥伟的帮助下,刘杰辉终于查清事件真相并找出幕后主使。可见,《寒战2》的情节线索重重交织,悬念丛生,保持了对观众智商的挑战,进一步拓展着香港警匪片的叙事模式和叙事理路,让人对第三部依旧充满着期待。

二、灰色人物:暧昧不清的身份与无可奈何的抗争

香港警匪片一直以来得到观众的认可,一个重要原因是,影片往往为我们塑造出各类性格鲜明、形形色色的人物。不管是代表执法者的警察形象,还是犯法者的黑社会形象,他们一起构成了这个黑白对立又互相交织的世俗世界。和林林总总、色彩纷呈的黑社会形象相比,警察形象也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类型特点。一类是代表正义与胜利的英雄警察形象,比如《警察故事》中的成龙,《喋血双雄》中的李修贤,《辣手神探》中的周润发,《黑金》中的刘德华和《大事件》中的张家辉等等。他们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行事往往率性而为,虽然屡屡违拗上司的命令,却特别深得观众喜爱。另一类则是背离警察操守的黑色警察形象,如《五亿探长雷洛传》中的雷洛,贪污受贿,最终与黑社会几乎没什么区别;《A计划》中的镇三环,与恶势力串通一气,狼狈为奸。而《监狱风云》中的管教科长杀手雄在监狱一手遮天,无比嚣张。他的名言是,“不管你是豪哥还是小马哥,在这里我才是大哥”。等等。这些形象无疑是那种表面上披着警察的外衣,而实则是心术不正的恶势力的化身。

与此前黑白分明的警察形象相比,《无间道》系列则为香港警匪片塑造了半黑半白式的人物。卧底警察陈永仁原本是黑社会老大倪坤的私生子,为了改变自己的身份,他考取警校,且成绩出类拔萃,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香港警察。然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他又被派回黑社会担任长期卧底,且深受倪永孝的器重,终于协助警方,杀掉了倪永孝,倪家满门也被韩琛的泰国同伙杀光。而自己想当一个正大光明警察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卧底时间不断被上司延长。此后,他又成为黑社会老大韩琛的手下,以卧底的身份继续为警方提供情报。长期的卧底生活使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且精神极为分裂,经常违法,被上司勒令去看心理医生。最终为抓捕警队内部的卧底刘建明而不幸牺牲。而原本混黑社会的刘建明却被老大韩琛派入警队担任卧底,因为成绩优良,且经常得到韩琛透给他的黑社会信息立功,而不断获得升迁。随着事业的节节攀升,婚姻的幸福美满,他急欲摆脱自己的黑社会身份,希望能重新做人。于是借机除掉了自己曾经的老大韩琛,更是赢得了警队上下的一片赞誉。然而曾经的卧底身份还是被陈永仁识破,幸得另一卧底的帮助,他又成功除掉了陈永仁。然而自己却越陷越深,精神已经分裂,反而拼命寻找证据捉拿刘建明。结尾深陷梦魇的刘建明在警局内部的一场混战中自杀,在无间地狱中去实现“做个好人”的梦想。《无间道》系列中的这一半黑半白人物形象确实十分深刻动人,那种警和匪两种身份在人物内心和情感中的纠葛与交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值得我们反复玩味。

《寒战》系列电影则为香港警匪片贡献了另一类灰色人物形象。尤其片中李文彬的形象被梁家辉演绎得入木三分。李文彬出生于警察世家,正所谓“一门三杰”,自己一路从基层干起,经过三十多年的打拼,终于做到了警务处副处长的高位。他老辣干练,同时有着覆盖黑白两道的网络和人脉资源。正如他在廉署所说的那样,“这三十年,我学会一件事,就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机构,不管明也好、暗也好,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第一步就是把它学会。不过很多人还没走到这一步就已经死了,知道为什么?自以为是。第二步就是在游戏里找出线头来。学会如何不去犯规,懂得如何在线球里去玩。这样才能勉强保住性命。”所以为了保住李家俊的性命,他会大义灭亲,将儿子绳之于法。然而随着幕后势力逐渐浮出水面,他也发现自己已经被绑架上了这辆权力的战车。智商奇高的儿子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而被蔡元琪等拉拢,成为他们权力角逐下的一枚棋子,自己昔日的亲密伙伴和手下,出于义气和兄弟情谊而力挺他重掌警队,甚至不惜使出黑社会的伎俩,而律政司司长的政治势力又许他以保安局局长的高位。他很清楚自己已经身陷权力斗争的漩涡中,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挣脱。面对律政司司长的拉拢,他并未明确表态。面对旧日手下的效忠,他也不置可否。同时他会告诉儿子,希望他走得越远越好,并且远离这帮人,重新做人。面对刘杰辉的滥用职权,他希望重新回归警队,掌控局面。在不得不抓捕自己的昔日手下时,密令韩孝正通知他们离开,希望既可以找回丢失的冲锋车和枪械,也避免和昔日手下发生正面的冲突。然蔡元琪为了其政治目的,毅然弃子,终使他既不能保住自己的儿子,也无法救出曾经的手下,这才产生了结尾与杨佑宁眼神诀别的那一场戏。影片将李文彬刻画为身处权力漩涡里的灰色形象。灰色是黑色和白色的中间色,也是黑色和白色的混合色。观众无法轻易地辨识好坏,判定忠奸。即便世事通明的李文彬,面对亲情、友情的割舍和权力的诱惑,竭力想保持自我的独立性而不得,其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抗争。影片所要留给观众的恰恰是这一灰色人物在现实面前的困境和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体制与欲望的冲突和变异。而《寒战》系列的另一个主角刘杰辉也是如此。在片中他似乎代表着正义、合法的一方。如他在因公殉职的警员葬礼上的表态,“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要以正直、无私、诚实报答没有再活下去的他们,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令这群英雄永远得到安息。”然而他却为了破案,将警队最高机密泄露给廉政公署;为了救出自己的妻子,非法在警察总部暴力提审李家俊,并一意孤行按照对方的要求交换人质,导致李家俊的逃脱和地铁站的爆炸;为了追查幕后黑手,他安排手下实施非法监听,并间接导致了隧道枪战和大量的市民伤亡等等。可以说,他的所有行为动机无不建立在对香港法制的捍卫上,然行事方式却经常进入并非完全正当合法的灰色地带。此外,作为立法委员的大律师简奥伟,虽然不断强调法律的独立性,但照样借助于自己的地位,保释出极为嚣张跋扈、酿成恶性交通事故的侄子。在《寒战2》里,以往警匪片中善恶分明的形象看不见了,代之以一系列暧昧模糊的灰色形象。事实上,近年来的香港警匪片中警察的形象日益灰色化。如在2013年刘德华主演的警匪片《风暴》中,刑警出身的吕明哲,一直希望将犯罪分子绳之于法,他信奉的原则是:“今天如果我放过一个罪犯,明天就有可能有一个无辜的人躺在街上。”因为法律的程序正义和心中的绝对正义产生冲突,面对犯罪分子的逍遥法外和不断挑衅,他的心理发生了扭曲,执法犯法,毅然决然地走上擅用私刑,制作伪证,依靠违法手段打击黑社会分子的道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绝对没有灰色地带。”在这里,《黑白战场》中米探长的这句断言无疑显得苍白而无力。

仔细考察香港警匪片中警察形象的变化颇具意味。早期黑白分明的警察形象反映出港人对香港社会的身份定位。如在《A计划》续集中,面对革命者的劝说,马如龙回答,“我不能参加……我很佩服你们,你们才是做大事的人——我也明白打倒满清政府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抛头颅洒热血,可我不敢叫人家这么说,因为我不知道叫这么多人打生打死之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我很喜欢当警察,因为我觉得每一条生命都很重要,我要保障每一个人都安居乐业……”那种殖民当局统治下追求香港独立、自由、个体安全的自我意识跃然而出。彼时香港警察形象的确定性也突显出,长期的殖民地历史已经使香港社会和香港人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即对宏观叙事的漠视,对国族身份的淡薄,对自我利益的珍视。而《无间道》问世前后大量卧底警匪片的涌现,与“九七”香港回归港人身份的重新定位不无关系。作为黑社会卧底的警察到底如何处理自身的这一双重身份的问题,无疑带来了大量的疑惑,也隐喻着许多香港人面对“去留”问题时的艰难抉择。而在香港回归十多年之后,经过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洗礼之后,面对着内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CEPA协定的签署,大量离去的港人又重新定居香港,香港又到了重新定位自身的时刻。于是《寒战》的出现无疑应和着这一时代诉求。而这一次,法制、权力制衡、职业操守无疑被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而在制度规范下的灰色人格与现实困境已经不光存在于香港,更是当下社会的一种普遍困境,因而更能激起观众广泛的共鸣。

三、类型融合:香港警匪片的破局与现实政治的隐喻

警匪模式可以说是香港电影最早的一种故事片类型,香港最早的电影《偷烧鸭》(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品)就含有最初的警匪片元素,讲述警察抓偷烧鸭小偷的故事。此后该类型电影并未得到充分发展,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光艺公司推出了秦剑执导的影片《九九九命案》(1956),首创香港电影奇案式侦探片,受到观众的追捧。票房的成功引发了一股侦探片热。于是光艺和其他公司又陆续拍制了一系列以“九九九”为题的奇案片,如陈文的《九九九海滩命案》(1957)、左几的《九九九廿四小时奇案》(1961)、吴回的《九九九怪尸案》(1962),以及《九九九血案》《九九九毒天鹅》《九九九我是凶手》等。①此后,光艺公司又拍摄了不少侦探、谋杀和犯罪片,使警匪片这一类型初显雏形。事实上,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警匪片也在不断融合、吸收其他类型片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日益丰富完善。20世纪80年代初,喜剧成为香港电影重要的商业娱乐元素,于是许冠杰等主演了《最佳拍档》系列,洪金宝等则主演了《福星》系列等,将警匪片与喜剧片融合在一起,在警匪片中融入大量的香港鬼马喜剧精神,大大增加了警匪片的娱乐元素。此外,成龙电影一改以往的古装武打,开始了他的现代征程,他的《A计划》和《警察故事》系列,进一步将实打实的功夫元素融入警匪片中。而随着吴宇森《英雄本色》系列的成功,香港警匪片真正开始走向巅峰和成熟,成为香港电影的标志性片种,也成为最早打入好莱坞的香港电影类型之一。此后,杜琪峰和程小东在《东方三侠》和《现代豪侠传》中,首次将科幻片与警匪片进行嫁接,虽未产生巨大的反响,但也算是对香港警匪片的又一次具有实际意义的探索。而20世纪90年代末的《古惑仔》系列电影则又将警匪片引入黑社会片模式,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杜琪峰为代表的银河映像则进一步开创了黑帮片的类型,其黑色电影的味道也使香港警匪片呈现出新的艺术风格。而新世纪初《无间道》成功的“双重卧底”模式又将警匪片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警匪片不断向内转,试图挖掘人物的深层心理。此外,2012年杜琪峰拍摄的《夺命金》则尝试将警匪片与金融片相融合,实现类型的拓展,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可见,在香港警匪片创作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求新求变是其一贯的追求。而这一追求也体现在对固有模式的不断超越中,对其他类型模式的不断引入和融合中,这也是香港电影一直保有其发展和创新活力的秘诀。尽管新世纪香港电影遭遇到巨大的困难和发展瓶颈,香港电影人依然在不断寻求对以往既有类型模式的超越,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寒战》系列无疑延续了这一创作理念,这一次又将警匪片和政治片融合在一起,令人眼前一亮。

政治片通常是指反映一定历史时期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影片,它通常以一定的现实真实为基础。《寒战》系列的编导确实将其对于现实政治的思考隐喻其中。影片的创意来自于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希拉里和奥巴马,不论谁最终当选,都将为美国历史书写下新的篇章。竞选期间,他们既针锋相对又互相尊重,实力相当却又不互相让。于是编导将这一灵感移入到香港的现实政治中来,在《寒战1》中两位警队高层李文彬和刘杰辉既针锋相对又互相尊重,展开激烈的较量。如果说在《寒战1》中,影片主要集中在李文彬和刘杰辉二人关于警务处处长的上位之争,似乎更带有职场政治的特色。那么在《寒战2》中,政府高层的权力争夺与政治斗争则成为它的主题。现律政司司长黎永廉希望角逐特首,故纠集一帮政治势力帮助自己上位,同时还要打压自己对手(保安局局长)的政治势力。而作为对方心腹的刘杰辉就首当其冲,不断面临着来自警队内外的冲击。同时《寒战2》又引出了新的线索,即周润发扮演的立法会议员简奥伟。于是影片进一步反映出香港这一实践普通法的特别行政区的三权分立体制,以及在三权制衡的框架下展现出司法、立法和执法部门彼此制约、相互制衡的权力角逐。

作为一部政治色彩浓郁的警匪片,《寒战》系列始终强调香港民主法制的核心价值。正如影片结尾警务处处长刘杰辉对媒体所说的那样,“法制精神是我们香港仍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石”。事实上,影片的诸多细节也进一步强化着这一点。如廉政公署可以对警队行动展开独立调查,立法会也可以启动权力与特权条例调查警务处处长,而警务处内部宪委级的高层也可以投票直接罢免处长。于是,片中管理层在面对危机时,都能确守职位,恪守中立,互相制约,成为实践普通法之优良典范。如香港警队公共关系科主管面对上司的命令毫不畏惧,据理力争,坚持市民的知情权。“新闻归新闻,安全归安全。你让我完全不按照既定程序而是按照你的指令办事,这是人治,不是法治。”这样的话掷地有声,令人震撼。当现任警务处处长刘杰辉面对下属罢免他的文件时,很平静地说,“这是一个机制,机制的目的,就是防止有人独揽大权。”这些都能有效地保证权力在适度制衡的范围内行使,而避免专权和滥用权力的情况出现。影片无疑告诉观众,在法制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一角度来看,《寒战》系列被许多人称为香港的主旋律电影所言不虚。

然而影片却始终在探讨个人与体制的关系。归根结蒂,民主法制也好,三权分立也罢,权力的运用和制衡最终还是离不开人的因素。正如片中运用平行蒙太奇对李文彬的突然反水所分析的那样,权力、家庭、金钱、个人,没人能彻底摆脱人世间的这四种诱惑与禁锢。而人的欲望也伴随着人的理性而相生相克。那些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权力精英们,大都游走在权力边缘的灰色地带。从古到今政治就是最危险与最肮脏的游戏。塔可夫斯基就曾说过,任何人都看得到西方民主的伟大成就,但可悲的是,民主的基础是人性恶,即认为人性是邪恶的,容易堕落的,必须以完善的法制和严谨的分权制度来控制人性的恶。②我想这也是《寒战2》所引发出的另一层思考。

结语

新世纪以来的香港电影确实面临着重重危机,五六十部影片的年产量,只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电影市场和票房也大量萎缩,并成了好莱坞的天下,所以“香港电影已死”的哀叹甚嚣尘上。然而只是一味地哀叹和感伤毫无意义,毕竟那段“黄金时期”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其没落也有粗制滥造、类型雷同等自身的问题。随着内地电影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院线的不断扩张,银幕的不断增加,内地无疑具有着香港无法比拟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潜力。CEPA后的香港电影北上内地,经过初期的水土不服后,近年来加快了融入华语电影的步伐。除了对香港电影已有类型片的进一步开掘外,香港导演对以前鲜少触及的主旋律题材影片,也开始得心应手起来。如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以“新东方集团”为故事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创业史和成功史,以及无法在美国实现的中国梦。这样一个地道的主旋律题材在陈可辛手里完全没有违和感,影片深受内地观众欢迎。徐克导演却选择了致敬红色经典,重新拍摄了《智取威虎山》,也赢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而《寒战》系列在情节设计和叙事上的深入挖掘也无疑提升了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制作水准,并继续推动着警匪片的类型发展和创新。导演陈嘉上就曾表示:“合拍越来越成熟,种类越来越多。以前大部分电影选择古装历史神话题材,融入香港电影元素后的内地电影市场,类型种类开始丰富,警匪、灾难、惊悚、科幻、谍战……表现手法也越加成熟多元,整体呈一片欣欣向荣之势。”③《寒战2》公映两周就突破6亿的票房,进一步说明了香港电影人的实力和潜力,以及香港电影制作的精良水准。只要沉潜下来,拿出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精雕细琢,香港电影和香港电影人始终能在华语电影的板块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并将中国电影成功推向世界。

【注释】

①参见罗卡:《香港电影跨文化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1页。

②转引自李小飞:《50部最伟大的政治电影》,《电影世界》2012年第3期。

③《2014香港电影迎来回暖期,合拍片越来越成熟》,载2014年04月16日《东方早报》。

徐巍,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

课题名称: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图像时代的文学演变与发展趋向研究”(项目编号:13CZW 003)。

猜你喜欢

警匪片寒战黑社会
日本开课阻止青少年加入黑社会
《拆弹专家》逆袭五一档,这是香港警匪片复兴的开始么?
日本黑社会也愁老龄化
实施严谨的保暖措施对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从电影《窃听风云》看香港电影新模式
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预防寒战和牵拉痛效果分析
全麻术后寒战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东方电影报道》
等……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