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白凤鸡与黑凤鸡的培育及其饲养试验

2016-12-21尧国荣陈和生

家禽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泰和乌骨鸡乌鸡

尧国荣,陈和生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樟树 331200)

江西白凤鸡与黑凤鸡的培育及其饲养试验

尧国荣,陈和生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樟树 331200)

乌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禽,江西是乌鸡的发源地之一,但如何改良地方乌鸡,培育出既保留地方乌鸡的特性又提高其繁殖率和生长性能的新品种,江西中国乌鸡研究开发中心利用杂交,引入外来基因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江西白凤鸡和江西黑凤鸡,并通过饲养试验,表明培育的商品代(F4)明显加快了商品代生长速度,提高了出栏体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了成本,达到了预期的育种目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品种。

江西白凤鸡;黑凤鸡;培育;饲养

乌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禽品种,是宝贵的禽类品种资源。因乌鸡的黑色素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深受市场欢迎。我省是乌鸡的发源地之一,资源丰富,如拥有国际标准品种之誉的泰和乌骨鸡、余干黑羽乌鸡、南城五黑鸡、玉山乌鸡、东乡黑羽绿壳蛋鸡等。但这些地方乌鸡品种都存在繁殖率低、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率低等不足,影响我省农村养殖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为了改良地方乌鸡品种,培育出繁殖率高、生长速度快又保持地方乌鸡优良特性的新品系,江西中国乌鸡研究开发中心从以色列卡比尔(Kabir)种鸡有限公司引进隐性白羽种鸡K900和黑羽种鸡K600二个品系,对本省地方良种泰和乌骨鸡和余干黑羽乌鸡利用杂交育种方式,历时4年底个世代的选育,培育出具有特色的江西白凤鸡和江西黑凤鸡新品种,其遗传性能稳定、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已推广至周边省份及全省部分县市,带动了当地乌鸡养殖业发展。现将江西白凤鸡(简称白凤鸡)与江西黑凤鸡(简称黑凤鸡)的培育技术及其商品代(F4代)饲养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育种技术

1.1 基础群的来源 基础群分别来源于泰和乌骨鸡原种场的泰和乌骨鸡、余干黑羽乌鸡原种场的余干黑羽乌鸡、以色列卡比尔(Kabir)种鸡有限公司的隐性白羽K900和黑羽K600共四个不同的品种和品系。

1.2 江西白凤鸡的杂交育种 首先选用泰和乌骨鸡的公鸡与卡比尔K900的隐性白羽母鸡杂交,产生F1代后用泰和乌骨鸡公鸡再次回交,产生F2代后选择分离出的白羽丝毛母鸡进行横交固定,使最终品系中含泰和乌骨鸡75%血缘。杂交模式见图1:

图1 江西白凤鸡杂交模式图

1.3 江西黑凤鸡的杂交育种 首先选用余干黑羽乌骨公鸡与卡比尔K600黑羽母鸡杂交,产生出的F1代再用泰和乌骨鸡公鸡作第二父本进行杂交,产生F2代进行横交固定,使之分离出黑羽、丝毛、黑皮、黑肉的乌骨鸡个体,并将具有这几项特征的个体继续进行横交固定,使最终黑凤鸡品系中余干五黑鸡和卡比尔K600的血缘各占25%,泰和乌鸡血缘占50%。杂交模式见图2。

图2 黑凤鸡杂交模式图

2 各世代的选育标准

2.1 白凤鸡品系的选育标准 白凤鸡品系的选择在F1代尽量扩大群体,在群中选留早期生长速度快的个体和产蛋率高的家系进行横交固定,F2代中则选留白羽、丝毛、黑皮、黑肉、五趾、缨头的个体留种,F3代以后的横交固定群中除主要在固定质量性状上进行选留外,还注意在前期生长速度和产蛋性能方面进行选择。

2.2 黑凤鸡品系的选育标准 F1代和F2代尽量扩群,并从中选择早期生长速度快的个体和产蛋率高的家系留种,F3代横交后在F4代以后的横交固定群中则选择留黑羽、丝毛、黑皮黑肉、五趾、缨头的个体留种,待扩群后除继续在以上质量性状控制外,还注意前期生长速度和产蛋性能方面进行选择。

3 商品代(F4)饲养试验

通过横交将主要外貌特征性状基本固定后,对F4代的白凤鸡、F4代的黑凤鸡、泰和乌骨鸡、余干黑羽乌鸡四个鸡种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测定数量为每品种各40羽,饲养日龄均为80d。试验在江西中国乌鸡研究开发中心完成。

3.1 饲养方法 采用有窗式鸡舍网上隔离平养方式,饲养期分三阶段进行,1~20d为育雏期,21~40d为育成期,40~80d育成后期。饲养管理相同,均采用红外线灯供温,逐渐降至常温,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相结合。不同阶段日粮组成及营养成份见表1。使用自配全价配合饲料,全程自由采食。免疫程序:7d:皮下注射AI(H5+H9)二联灭活苗0.25ml/羽;12d:ND(La Sota)+IB(H120)二联活苗点眼滴鼻(2头份/羽),同时,颈部皮下注射 ND油乳剂灭活苗0.25ml/羽;16d:IBD中等毒力活疫苗点眼滴口,2头份/羽;28d:ND(La Sota)活苗 2头份/羽饮水进行加强免疫;35d:IBD苗2倍剂量饮水;50d:IB(H52)饮水免疫。

表1 不同阶段日粮营养水平(单位:%)

3.2 测定指标 ①80d各品种的成活率;②分别测定 0d、10d、20d、30d、40d、50d、60d、80d 的体重及相应各日龄组的耗料量、平均增重及料重比,采用Duncan氏多重比较检验,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成活率 在0~80d的饲养期中,白凤鸡死亡2羽,成活率为95%,泰和乌骨鸡、余干黑羽乌鸡、黑凤鸡各死亡3羽,成活率为92.5%。

3.3.2 不同日龄组体重测定 四个不同品种分别测定 0d、10d、20d、30d、40d、50d、60d 及 80d 体重,每次随机抽取20羽称重,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日龄组体重测定

从表2可见,白凤鸡80d平均体重为880.5g/羽,比同日龄泰和乌骨鸡平均体重604.3g/羽增重276.2g/羽,提高45.7%,较同日龄余干黑羽鸡体重提高24.6%。黑凤鸡80d体重936.2g/羽,较同日龄泰和乌骨鸡平均体重增重331.9g/羽,提高54.9%,比余干黑羽乌鸡平均体重706.5g/羽增重229.7g/羽,提高32.5%。结果表明,经过杂交培育的白凤鸡与黑凤鸡较原种泰和乌骨鸡和余干黑羽乌骨鸡明显地提高了生长速度。

3.2.3 不同日龄组饲料转化率的比较 四个品种不同日龄组的耗料量、增重和料重比见表3。

表3 不同日龄组饲料转化率比较

由表3可见,随着日龄增大,各品种的饲料转化率逐渐降低,由饲养0~80d的结果可见,利用杂交培育的白凤鸡每公斤增重比原种泰和乌骨鸡减少饲料消耗0.77kg,节约饲料20.7%。杂交培育的黑凤鸡每公斤增重比泰和乌鸡减少饲料消耗0.8kg,节约饲料21.5%,比余干黑鸡减少饲料0.57kg,节约饲料16.3%。

4 小结

利用以色列引进品种隐性白羽K900和黑羽K600与江西地方优良品种泰和乌骨鸡和余干黑羽乌鸡进行杂交,然后再利用回交和横交固定,经过4年5个世代的选育而成的F4代 (商品代)江西白凤鸡和江西黑凤鸡既保持了白(黑)色、丝羽、黑皮、黑肉、黑骨等受消费者欢迎的外貌特征,明显加快了商品代生长速度,提高了出栏体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了成本,使商品鸡的生产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育种目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品种。

S831.8

B

1673-1085(2016)08-0049-03

2016-07-02

尧国荣(1965-),男,本科、高级畜牧兽医师,副教授,从事养禽与禽病防治教学与研究。E-mail:yaoguorong_65@126.com。

猜你喜欢

泰和乌骨鸡乌鸡
泰和至远 仁爱至深
——记深州市深州泰和医院
新加坡流行遛乌鸡
乌鸡的保健价值
黑羽乌蒙乌骨鸡疾病发生规律及防制措施
乌鸡高效益饲养技巧
4个贵州乌骨鸡群体遗传关系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湖南石门县泰和合茶号调查研究
泰和源珠宝
泰和源/手工类饰品
饮水添加硼不影响乌鸡骨骼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