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2016-12-20盛发军

甘肃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法制教育定位

盛发军

【关键词】 校园暴力;法制教育;定位;

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2—0040—01

面对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反思,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针与政策一直是智育与德育并重,但在升学与就业的压力面前,被牺牲的往往是德育。在德育长期受到忽视的条件下,法制教育也必然长期缺位,正是这种缺位造成了当前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欠缺的现状。如果想要控制住当下校园暴力愈演愈烈的势头,法制教育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一、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学校当中的德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从这种传统的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制教育是隶属于德育的。这种定位决定了法制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地位较低,它只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在德育中,我们长期以来比较重视的是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强调思想上的合格和政治上的过硬,比较忽视的就是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这就必然造成在德育本身都不受重视的情况下,法制教育就更沦为了可有可无的角色。近些年来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案件则是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长期缺失的恶果。

虽然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法制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但在实践当中我们并没有采取多少有效的措施,无非就是在学生的课程当中增加了一门法律基础而已,与从小学到博士贯串始终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法制教育无疑是无足轻重的。即使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法律基础教育,也仅仅是局限于一些入门级的法律知识普及或对一些实用法律知识的介绍,仅仅停留在“术”的层面,这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结构而言,远远是不够的。法律基础知识的讲授,更适合初中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具体法律知识的掌握,而是对法律的信仰与尊重,而这些都是无法单单靠一门法律基础课程所实现的。

二、法制教育的重新定位

青少年正处于“三观”的形成时期,对许多思想的真正内涵无法深入的理解。道德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标准也并不一致,对许多道德标准的理解往往需要大量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才能实现,青少年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强行的说教还很有可能导致年轻人的抵触,适得其反。而法律则完全不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规范,法律对人们的全部要求几乎就是遵守,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法律都规定的清清楚楚,一旦违反就会受到惩罚,具有强制性和威慑力,这些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无疑都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更容易实现规范的目的,所以,与道德的“软”力量相比,法律的“硬”力量更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理应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发挥更大更独立的作用。

因此,应当改变传统意义上法制教育隶属于德育的划分,将法制教育单独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一种类型而与智育、德育并列。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终于知道,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而一个合格的公民首先应当具备的就是法制观念,缺少了这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的,而法制观念的形成是无法通过智育和德育进行培养的,只能够通过长期的法制教育才可能实现。智育、德育和法制教育分属教育中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负责不同的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谁都无法替代谁。如果我们始终坚持认为法制教育作用有限,不仅与我国“德法并重”的治国方略相矛盾,也不利于法制教育发挥其在对青少年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法制教育的主要方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对在校内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更没有将其看作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益的重要途径。有的学校满足于学生不违法不犯罪“不出事”,有的学校则认为法制教育是社会的事,还有很多学校虽然把法律基础课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类的课程,但实际投入却非常少,课时也很有限。

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之外,开设了法律课程的学校中,也普遍以实用性的法律知识教授为主,多重视法律条文的介绍,对于法学基础思想、基本流派和基本观点的介绍都非常少。这种实用性过强的法律课程,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学生从中得不到任何有用的知识,也不可能通过这类课程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因此,要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学校的法制教育要延伸法律课堂环节,拓展法律课题内容,提升法律课题层次,用更多、更丰富、更生鲜的法律实践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坚持法制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与第二课堂及多种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请法律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来校举办法制讲座,组织学生旁听观摩法庭审判并开展“模拟法庭”,开辟校园法制宣传园地等。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法制教育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