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山河故人》的地域文化叙事

2016-12-20杨震

电影文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山河故人外来文化樟柯

[摘要]贾樟柯电影艺术创作以山西为中心向外辐射,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山西早已不仅仅是生养他的家乡,在岁月的流逝与文化的变迁中,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精神原乡。贾樟柯企图利用电影守住自己的文化血脉,用山西地域文化参与电影叙事,一次又一次地将山西指代为当代中国的缩影和代表。地域文化叙事在贾樟柯的最新电影《山河故人》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借此宣告了贾樟柯的文化坚守,以及对于正处于文化危机的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贾樟柯;《山河故人》;地域文化;叙事学

多年来,贾樟柯的电影创作始终没有脱离山西这个生养他的地方,家乡的地域文化成为贾樟柯电影最为坚实的温床。贾樟柯导演的最新作品《山河故人》,故事依然起始于山西省汾阳县,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的胶着,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都在影片中一一得到了呈现。地域文化作为贾樟柯电影的重要符号,在贾樟柯反复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以地域文化叙事也逐渐成为贾樟柯电影的主要艺术特征。

一、地域文化的叙事核心

贾樟柯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中国社会每天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线城市是最能第一时间感受到这种时代脉动的地方,反观远离沿海发达地区、核心地带的山西的小县城,同样经受着经济发展的冲击,城市空间并没有像一线城市那样快速地破坏、更新,城市建筑在有条不紊中逐渐推倒、重建。但是,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却是快速而彻底的,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人们丢掉了原来曾经坚信不疑的东西。

从“故乡三部曲”开始,贾樟柯就在探索地域文化的现存状态,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又是如何将地域文化置于一个弱势的边缘。《小武》中传统人情社会在金钱作用下的本质变化,身份卑微的小武如何守着如同“侠义精神”一般的传统道义,在这个社会中孤独生存;《二十四城记》直接将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大改造呈现在镜头之中,“破旧出新”不仅仅是针对人们目力所及的周遭的城市建筑,更是针对变化中的文化环境当中变化着的人们的思想意识,地域文化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破”与外来文化代表的先进文化的“立”正是《二十四城记》所表达的;《三峡好人》中展现的经受三峡建设工程改造的重庆奉节,两个来到奉节县城寻找各自爱人的异乡人,身后的长江三峡库区恢宏壮丽,工作中的工人始终在不停地敲敲打打,预示着地域文化即将被外来文化覆盖,逐渐没落。

地域文化是贾樟柯坚定不移的创作核心,无论他的电影中的人物在生活中遭受了何等不幸,理想生活如何开始渐行渐远,文化之根是永远无法改变和舍弃的。《小山回家》当中,被大城市抛弃的王小山选择了回家;《小武》中的小武在面临朋友和爱人的背叛时游走在山西汾阳街头,家乡再闭塞也能容得下他的落寞。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当下,唯有自身血脉中流淌的文化是不会背叛自己的。

从表面上看,影片《山河故人》讲述了山西汾阳女孩沈涛面临的一段三角恋,一面是代表着财富的煤矿老板张晋生,另一面则是一贫如洗的矿工梁子,沈涛最终选择了“金钱”,与煤矿老板张晋生结合,矿工梁子选择了离开汾阳县这个伤心地,远走他乡。15年后,沈涛与张晋生离婚,追逐金钱的张晋生带着儿子张到乐移民到了澳大利亚,离家多年的矿工梁子带着患有绝症的衰败的身体重返家乡,而沈涛则在故乡孤独终老。沈涛的爱情选择代表了金钱主义影响下的现代女性的婚恋观,爱情、婚姻与金钱有着无比紧密的联系,甚至成为疏通情感的必需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沈涛的爱情选择正如同一场文化的选择,先进文化最终压倒了“门当户对”代表的传统文化,而追逐金钱的爱情和婚姻必定会无疾而终。沈涛始终没有离开故乡汾阳,作为一个从小在县城成长起来的姑娘,她虽然与其他物质女孩一样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但是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让她始终没能走出去。沈涛与家乡汾阳的无法割舍,张晋生与儿子张到乐移民国外,梁子拖着病体返乡,都从深层次探索了地域文化的现状。沈涛始终坚守着家乡代表的地域文化,梁子与外来文化融入的失败,张到乐在国外生活多年早已不会说中文,割裂了自己与地域文化的血脉联系,甚至早已不记得自己母亲的名字,只记得母亲名字中间有一个“涛”字。

二、地域文化的叙事形态

正因为多年来贾樟柯对地域文化的坚持,地域文化对于保持贾樟柯电影艺术独立性具有重要价值,这也是观众能够在日益繁荣、多样化的电影市场中,记住并关注贾樟柯电影的主要原因。

毫无疑问,地域文化在贾樟柯的电影中保持着独立的主体性,即便是贾樟柯在电影中如何表现外来文化和经济发展对于地域文化的碾压,地域文化依旧是他的电影中不变的叙事主体,甚至超越了角色人物和故事内容。在贾樟柯的电影中,地域文化超越了背景元素和环境氛围的局限,而生长出独立的意识、独立的品格,巍然挺立于他的所有电影作品中。作为贾樟柯的故乡,山西省汾阳县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保持了绝对的主体性,山西省汾阳县是贾樟柯电影表现的地域文化的代表。

贾樟柯擅长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现地域文化,让地域文化在电影中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呈现,而不是刻意地将其凸显出来,推到观众的面前。电影《山河故人》同样延续了贾樟柯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对于早期的纪实风格,《山河故人》在保持了一部分纪实性的同时,也加入了一定的“作者电影”特征,贾樟柯的思想意识形态融入了叙事过程,借镜头和画面传递给观众。

与以往的电影一样,贾樟柯在《山河故人》当中有意识地拍摄了诸多空镜头,展现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环境是孕育地域文化的土壤,是表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如果脱离了孕育地域文化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表述则不会完整,同时也会影响叙事氛围的构建。镜头中的汾阳县,一侧是高耸的原始山脉,另一侧则是依山而建的城镇,而间隔在中间的是一条冬天会半冰冻的河流,河面上伫立着尚未完工的大桥桥墩。正在发展建设中的县城景观映入观众的眼帘,这种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建设也必定会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带来变化。

春节的时候,绽放在县城上空的绚丽烟花、街上身穿舞狮服装的行人,都是作为地域文化中的人文景观展示的,这种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相径庭,禁止在市区内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实施后,在一线城市已经无法在城市上空看见烟花绽放的景象。县城的人们为了庆祝春节准备的传统文艺演出,都是作为《山河故人》中重要的人文景观出现的。

但是,贾樟柯从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开始,就坚持用代表地域文化的方言作为角色人物的主要语言,从叙事氛围和人物身份上强调了地域文化的主体性。方言是人们在不同地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经年累月总结、养成的地域语言,方言中包含了人们的地域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甚至在地域方言中融入了地域文化性格,流淌在人们血液中的文化个性能够通过方言轻而易举地表达出来。《山河故人》中,沈涛、张晋生、梁子三人说着标准的山西汾阳话,就算移民澳大利亚多年的张晋生,依旧乡音未改,不会讲英文。方言既是《山河故人》中人物彼此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表述该片地域文化的工具,更是作为地域文化本身的呈现。

三、地域文化的叙事主旨

地域文化在电影《山河故人》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贾樟柯始终在探讨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是否能够保住其主体性和独立性,以及在文化融合和碰撞的过程中地域文化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并且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

电影《山河故人》讲述了一个选择的故事,年轻时的沈涛在傲慢自大、盲目炫富的煤矿老板张晋生和憨厚老实、温柔体贴的梁子之间做出了爱情与婚姻的选择,沈涛选择了有钱的煤老板张晋生,这在山西汾阳这个县城之中似乎也显得合乎情理,沈涛的婚姻选择更是一个集体的价值观选择。但是,有钱的煤老板张晋生并不是一个传统保守的人,他对于先进技术、先进文化和发达国家有着崇拜意识,甚至在沈涛不小心将他的新车撞到了石墩上,他仍然坚信德国技术,相信德国车是最结实的。最终,张晋生带着儿子张到乐移民澳大利亚,也正是表明了张晋生骨子里对于先进文化的倾向性和崇拜性。由此,沈涛对于张晋生的选择,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沈涛代表的地域文化对于先进文化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地域文化对先进文化的一次主动融入,二人的离婚收场也代表了融合的失败。

贾樟柯对地域文化的叙事,一方面是为了表明角色人物的性格以及所做出选择的本质根源;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探索大环境下的文化融合对于地域文化的内部影响。沈涛选择了张晋生,符合时代发展中人们对于金钱的崇拜意识,这种价值标准否认了传统思想中的“门当户对”,认为这种身份的差异和思想的差异是能够通过金钱进行缝合和弥补的。但是,二人最终以离婚收场,表明了贾樟柯对于这种金钱主义的婚姻选择持否定态度。张晋生带着儿子张到乐移民澳大利亚,本身就是一次对于传统的地域文化的背叛,选择了国外的先进文化。煤老板出身的张晋生没有文化知识,没有学习能力,移民到了澳大利亚仅仅是对于先进文化的文化崇拜。不懂英语的他依然只能跟同时期移民国外的同乡人交流,依然喝着“汾酒”,读着《射雕英雄传》,无法脱离他成长的地域文化。儿子张到乐从小在英语环境下长大,甚至不会说汉语,二人的交流只能依靠电子设备翻译。张晋生的文化融合无疑是失败的,自己与地域文化想要割裂却无法彻底割裂的无奈,自己与儿子沟通和理解的障碍,以及二人分别代表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文化隔膜,都印证了他文化选择的失败。

导演贾樟柯借地域文化叙事,展现了地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变化状态,旨在表现地域文化在经济建设与外来文化的双重打压过程中,又对身处地域文化中的人们产生了怎样的进一步的影响。但是,贾樟柯并没有过多地参与地域文化叙事,而是将正反两方面影响都摆在了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和审视。正如同片尾张到乐与Mia忘年恋的无疾而终,没有第三者的评判是与非,两人都并没有道出其中原委,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二人的各有所思完全说明了一切,这都需要观众进行主动的思考和解读。

四、结语

贾樟柯常被看作中国当代最具人文关怀的电影导演,他的电影关注底层小人物,从地域文化出发将叙事视野辐射开来。但是,一部分人又对其电影有着尖锐的批判意识,认为他过于展现建设中的中国社会图景。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精神世界进步速度的不对接的确是贾樟柯电影不变的探索主题,但是地域文化在多重现实语境下的生存状态和未来发展,是贾樟柯利用其电影地域文化叙事进一步讨论的重点。《山河故人》再次提出文化冲突与融合这一问题,个人命运在时代变迁中的存在状态被完整地投射出来,如何面对金钱主义带来的诸多诱惑,又如何面对外来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冲击和挑战,这部电影都一一做出了探索。可以说,贾樟柯在《山河故人》中的地域文化叙事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一种更为宏阔的视野下,地域文化叙事的张力和维度也逐渐变得清晰。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4年度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YB125-112)。

[参考文献]

[1] 贾樟柯.贾樟柯民国还在,在汾阳那样的小县城里[J].电影,2014(10).

[2] 赵颖,陈清华.从《小山回家》到《海上传奇》:贾樟柯“类型”电影解读[J].学海,2012(03).

[3] 解宏乾.贾樟柯谈新片《天注定》避免暴力,就要艺术地理解暴力[J].国家人文历史,2014(02).

[4] 贾樟柯苦笑面对10万收成《海上传奇》体验残酷市场[J].中国电视(纪录),2010(08).

[5] 苏杭,杨梦园.电影中小人物的写照与人文关怀——谈贾樟柯电影艺术论[J].现代装饰(理论),2013(08).

[作者简介] 杨震(1974—),男,贵州遵义人,软件工程硕士,贵州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和应用。

猜你喜欢

山河故人外来文化樟柯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
贾樟柯:走西方
贾樟柯:我的电影基因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