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艺术真实角度解析《解救吾先生》

2016-12-20卢文玉

电影文学 2016年22期

[摘要]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是电影艺术的美学理想之一。让观众在升华的美学意象中获得触动与共鸣,利用电影艺术的虚拟空间帮助观众认清自己生活的真实,都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追求。基于“吴若甫绑架案”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解救吾先生》,以生活的真实构筑艺术的高度,在还原历史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艺术空间。《解救吾先生》从艺术的真实角度出发,以去“奇观化”的方式赋予警匪片新的定义和内涵。

[关键词]《解救吾先生》;艺术真实;电影解析

犯罪警匪片《解救吾先生》(Saving MrWu,2015)基于“吴若甫绑架案”真实事件改编,由丁晟编剧兼导演,刘德华、刘烨、吴若甫、王千源、蔡鹭等人主演,对真实案件的还原率达到了70%以上,以影像化的方式还原了警察与绑匪之间的头脑较量。导演丁晟的电影创作追求真实的艺术,将真实生活的诸多元素进行艺术的提纯,在电影语言的包装之下塑造成为艺术真实。电影《解救吾先生》作为丁晟的最新导演作品,淋漓尽致地呈现了这种艺术真实,本片对“吴若甫绑架案”的高度还原,事件主角吴若甫的加入,都让本片具有以往同类型警匪片不具备的真实性,而本文也以此为切入点,从艺术真实的角度解析这部电影。

一、“艺术真实”的创作核心

真实,是电影《解救吾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解救吾先生》呈现出的真实并不等同于平铺直叙和流水账,并非如同讲故事一般将吴若甫从被绑架到被营救的过程呈现出来,而是利用电影语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不同线索串联的叙事层面中,制造牵动人心的紧张感和刺激感,让观众打心底认同导演构建的影像世界、故事剧情和角色形象,让观众认为电影中表现的就是真实的“吴若甫绑架案”。

电影既是一门视觉艺术、一门心理层面的艺术,更是一门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是电影艺术的美学理想之一。让观众在升华的美学意象中获得触动与共鸣,利用电影艺术的虚拟空间帮助观众认清自己生活的真实,都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至高追求。电影的艺术真实并不与虚幻的场景、夸张的特效、离奇的情节相悖,反而多种多样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情节剧情、人物形象与视觉效果共同构成的真实感,就已经实现了电影艺术真实的创作目的。

电影《解救吾先生》,以生活的真实构筑了艺术的高度,在还原历史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艺术空间。可以说,《解救吾先生》从艺术的真实角度出发,以去“奇观化”的方式赋予警匪片新的定义和内涵。而该片艺术真实的源头,便是“吴若甫绑架案”的案件真实。2004年2月3日,夜里两点多,演员吴若甫与几位朋友从北京某酒吧刚谈完事情出来,就被几个自称是警察的陌生男子围住,吴若甫被迅速戴上手铐、拽上汽车带走,他的几个朋友反应过来报警时,对方早已经没有了踪影。警察在与绑匪头脑较量整整20个小时后,终于成功地将吴若甫救了出来。当警察冲进房间的那一刻,吴若甫头脑一片空白,甚至并不觉得这是真实的。演员吴若甫从凌晨两点钟被绑架,一直到被警察成功营救,这短短的20个小时对吴若甫是可能丧命的惊心动魄,也是被警察拯救的劫后余生,但是对于仍然处在春节期间的老百姓而言,这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一天光景,北京城郊外的天空上散射着绚丽的烟火,北京城内的老百姓依旧忙忙碌碌地生活着。

“吴若甫绑架案”作为一个震惊北京城的案件,事件发生的出其不意与胆大妄为,事件过程的斗智斗勇与争分夺秒,事件结果的皆大欢喜与心有余悸,这极具戏剧冲突的传奇案件过程,正是导演丁晟看到的改编成为电影的闪光点。这种超越老百姓生活以外的不真实,与案件就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和情绪冲突,导演丁晟正是想将这种源自生活内部的真实艺术化,升华为艺术真实呈现在大众面前,让人们看到,这就是生活,很多时候要远远超过戏剧的虚幻想象。

导演丁晟将这种“艺术真实”作为《解救吾先生》电影创作的核心,铺展整个案件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调动镜头语言,表达主题思想。这种电影艺术建构下的真实感,是《解救吾先生》所有素材组合的原则,也成为该部电影艺术表达的最高准则。导演丁晟亲自担任这部电影的编剧,将“吴若甫绑架案”进行了电影剧本的改编和艺术的还原,按照导演自己的分析和确认,该片对于整个事件的还原率可以达到70%以上,可以说是极度尊重案件的真实性原则。

二、剧情:双线叙事结构的并轨

“吴若甫绑架案”案发时间仅有20个小时,在这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警方展开了紧锣密鼓的侦查行动,犯罪分子为了得到赎金展开了反侦察行动。从吴若甫被绑架,到案件主谋王立华被警方捕获,再到通过审讯、分析、定位囚禁吴若甫的民房,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缜密、具有逻辑性的过程。导演丁晟在《解救吾先生》当中,力图真实地还原整个案件过程,将案件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一定的叙事逻辑和叙事方法,将事件展现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线索一:审讯华子

导演丁晟在电影《解救吾先生》当中,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来共同铺展故事剧情,一方面能够让影片叙事更有节奏感和紧张感,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强案件呈现的力度以及加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审讯华子”就成为该片叙事的一条迂回、循环的主线之一。

影片开始交代了吾先生被绑架的经过。华子一行人在北京酒吧一条街上寻觅豪车,物色下手绑架的对象,误打误撞地遇到了著名影星吾先生。华子一行人冒充警察,用枪指着吾先生,连拖带拽地将其带到了车里,飞驰而去,只留下一头雾水的与吾先生同行的朋友在酒吧门口。在交代了吾先生被绑架的经过后,场景切换到“案发后18小时20分”,被捕的华子正在被两名警察审讯,“审讯华子”成为丰富《解救吾先生》的叙事结构的主要线索。

由于大众对于“吴若甫绑架案”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甚至真实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已经弄得明明白白,也就是说,电影《解救吾先生》的底牌(故事结尾)已经亮给了观众,故事结局已经不能成为推动整部电影达到最高潮的核心动力。在观众已经得知故事结尾的基础上,导演丁晟更加看重的,也是观众更加期待了解的,是北京警察如何在20个小时之内成功破案、解救了吴若甫,即片中的刘德华扮演的吾先生。当破案过程变成了影片最吸引人的部分,那么导演丁晟就需要在改编、编剧的时候,将这部分内容放大,以自己的叙事逻辑将这个绑架案的故事讲清楚。

但是,“审讯华子”并非一条长时间推进的叙事线索,而是以时隐时现的方式铺展开来,这也是在辅助观众已经知道案件结果的事实,审讯华子跟抓捕华子、解救吾先生的重要性是等同的,警察审讯犯人的部分也是观众猎奇心理趋向的情节部分。

线索二:营救吾先生

“营救吾先生”是电影《解救吾先生》的核心主线,是导演丁晟最想呈现的部分,也是观众最想了解的部分。警方在确定了案件的核心人物,即主谋华子的身份以后,透过分析他之前犯下的绑架案,了解他的作案手法,从而设计追捕和营救的周全计划。

警方对于吾先生的营救过程采用了顺叙的方式,从吾先生被绑架,到确认犯罪嫌疑人,通过犯罪嫌疑人联系获取赎金将其捕获,再到分析定位囚禁吾先生的具体位置,解救吾先生。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循环两次的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一次是放大华子的犯罪前科、缩小定位华子的行为路数;再一次是放大吾先生的囚禁地所在区域、缩小定位囚禁吾先生的房屋。因为观众已经知道了吾先生最终一定会被解救,所以解救的过程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营救吾先生”的过程中包含两个“战场”,一个是警方与华子斗智斗勇的脑力战,一个是受困的吾先生在平房内与绑匪之间的心理战。在室内场景与室外场景之间的轮换中,警察对于营救吾先生的努力,吾先生对于自我营救所做出的努力,都得到了强化。

三、人物:身份的转换与角色代入

影片《解救吾先生》的艺术真实并非仅体现在故事情节对于破案过程的高度还原,同时也通过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得以表现。“吴若甫绑架案”的受害者——著名演员吴若甫在《解救吾先生》中并没有饰演自己,而是饰演了营救自己的警察形象,导演丁晟对吴若甫的大胆起用,表明了他对于案件真实性还原的决心,以及为了实现自我追求的艺术真实。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影片《解救吾先生》并未弱化吾先生的个人形象,反而将其作为主要表现的人物塑造。吾先生的人物原型——演员吴若甫作为案件的受害者,在影片中得到了全方位的立体呈现,正如绑匪头目华子所言:“吾先生,我挺佩服你的,真的,我绑的那些人都挺慌张的,有的人到最后都没人样了,但是你呢……”吾先生与华子等绑匪之间的戏份在《解救吾先生》当中十分重要,他的个人形象在与绑匪头目华子、其他绑匪以及同样被绑架的小窦之间的互动过程中逐渐丰满、立体。可以说,刘德华饰演的吾先生,也就是真实事件中的演员吴若甫能够在案件中活下来,除了作为主导力量的警方积极不懈的努力,吴若甫凭借自身的冷静和智慧与绑匪的周旋,对于使自己活下来也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

影片将戏份几乎一分为二,一半的戏份交给警方破案的全过程,另一半则交给吾先生与小窦、绑匪之间的互动上。他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对现实的无奈,在镜头一次次推近他、给他特写的过程中表现了出来。吾先生的扮演者刘德华为了追求人物形象刻画的真实感,在表现绑匪用电线勒住他脖子的戏份时,都要求对方用力到令其窒息的程度。

导演丁晟也巧妙地利用吴若甫饰演警察这一方式,将观众带入到一个既真实又虚构的故事情节之中。吴若甫作为案件的受害者,在片中却成为拯救者,这样避免了吴若甫饰演自己带来的表演的局限,也避免了他出演自己被绑架案件的哗众取宠嫌疑和娱乐大众的嫌疑。剧中的吴若甫饰演警察曹刚,在片中构成了一个全知视角,成为一个保驾护航的角色。在身份的转换和角色代入的过程中,也时时刻刻提醒着观众,这部电影改编的真实事件的背景,警方营救行动的不易,吴若甫成功活下来的皆大欢喜结局的来之不易。

此外,导演丁晟也利用巧妙的互动,将真实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影片的艺术真实建构中,除了实现艺术真实的表达效果,也能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融入实现消费现实的娱乐效果。如刘德华饰演的吾先生安慰情绪崩溃而大哭的小窦说“你看过哥的演唱会吗”,小窦哭着说“上次你开演唱会的时候,我都没抢到票”,对刘德华的真实身份做出了喜剧的消解。再如,刘烨饰演的警察邢峰在剧中不断接到妻子的短信和电话,观众知道了邢峰家中有个等待父亲回家的儿子存在。在影片埋下多个伏笔后,在影片的结尾处,吾先生被成功解救,邢峰与曹刚在迎着朝阳行驶中的车里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喂,诺一,这么早起来了。对不起,爸爸实在是太忙了。”再一次对刘烨的个人身份进行了娱乐化的消费。导演丁晟是想表达,剧中的演员在扮演相应的角色之外,他们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主观的情绪,他们作为有血有肉的人,有着各自真实的生活经历,而“吴若甫绑架案”的真实与这些演员带到剧中的真实,共同构成了影片《解救吾先生》所要表达的终极的艺术真实,这也是丁晟对于犯罪警匪类型片所做出的另类表达和艺术拓展。

[参考文献]

[1] 解救吾先生电影词条[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解救吾先生.

[2] 陈亮.打开类型片的大门——评电影《解救吾先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05).

[3] 韩浩月.《解救吾先生》:紧绷两层皮,松紧有质感[J].中华儿女,2015(20).

[4] 李杰锋.《解救吾先生》的纪实影像风格[J].电影文学,2016(12).

[5] 蔡哲.《解救吾先生》的“非奇观性”类型美学[J].电影文学,2016(07).

[6] 于忠民.类型电影美学视域下的类型电影批评——解读犯罪警匪片《解救吾先生》[J].当代电影,2015(11).

[作者简介] 卢文玉(198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学、艺术概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