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2016-12-19潘丽莉

文理导航 2016年33期
关键词:头脑风暴科学课堂寓教于乐

潘丽莉

【摘 要】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情境,它应当是由与知识紧密相连的、连贯的、结构化的、系统化的情境脉络组成。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设计情境,引发头脑风暴?情景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就这两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科学课堂;头脑风暴;寓教于乐

一、制造“事故”,“故弄玄虚”

在教学中有时候平铺直述的讲解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也会不集中,如果我们在讲课时故意制造出一些“事故”来,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可以给学生提提神,让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甚至可以把学生经常错的地方先来一次错误重现。

在经典的科学课《摆》的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故: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可是他们的数据却显示改变摆锤的重量也影响了摆的快慢。那么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数据呢?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大可以将错误的实验再演示一遍,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究竟在哪儿?孩子们通过观察就会发现:逐一将钩码挂在下面做摆锤,形成一长条导致了实际摆长发生了变化,当然摆动次数就变化了。像这样类似的事故我们不妨多多加以利用,既纠正了错误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也有好的作用,培养他们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联系生活,亲近科学

学生对这些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比较感兴趣,会积极地进行思考,纷纷要求回答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的归纳和总结,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其他相关的例子,大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趣味和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在《溶解》一课教学中,正好天气炎热起来,我对孩子们说:“天气太热,来杯果珍怎么样?如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喝到美味的果珍就更好了,你有什么好办法?”泡果珍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教师献上了计策来:“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够使果珍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把果珍放进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不是只有固体才会溶解到液体中,打开可乐瓶,孩子们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阵气体冲出瓶口的响声,可乐随之流出。这是气体溶解到液体中的缘故。

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前面这些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

三、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科学与社会生产与生活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生命健康、环境保护、新材料和新药物及新能源开发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些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

现代社会节能减排、爱护环境已成为热点话题。例如在学习《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可以从大气污染、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用中国的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教学情景、2008北京绿色奥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社会热门问题找取素材。指导学生在课余用空饮料瓶改制雨水收集器并采集雨水样品,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值。要求记录测定的时间、地点、当天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日报,将实验的方法和结论写成小论文,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对宇宙的研究也是当今社会的焦点。《登月之旅》一课中,利用ppt将中国从古至今的对茫茫宇宙的探寻之路进行了回顾,了解研究太空的意义和成就。

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相联系,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社会中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的理想。

四、寓教于乐,化繁为简

在认识水的表面张力时,本身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环节:教室中间画了一个圆圈,让学生站立于圆圈之中,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我让孩子们各自想办法不要让自己被挤到圆圈之外。他们或搂或抱,或拉或贴……“对了,就像同学们这样,在水的表面也有一种相互拉着不让对方跑到圆圈之外的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这样的游戏环节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

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我在导入部分设计了一个印指纹的游戏活动,学生玩得特别带劲,印好了指纹之后学生发现原来同一小组内的同学指纹竟然不一样,接着我问:哪里不一样?学生们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有的中间有圆圈,有的好像小山坡……从而认识:斗形、弓形、箕形三种指纹。游戏活动大大调动了课堂上活跃的氛围,让学生了解了原来分类要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利于后面的分类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关注课外教学情境,拓展延伸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教学《我们吃什么》一课时,课前我发给学生一张最喜爱吃的食物统计表,让学生提前调查,结果他们发现大家喜欢的食物竟然惊人的相似,不喜欢的食物也大多相同。在这一课结束时,我们将全班最喜欢吃的食物统计到一张大表格上,让孩子们讨论:这样的饮食结构合理吗?再引导他们给自己设计一份菜谱,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孩子们自己通过数据了解怎样的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

课外的情境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有效教学》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头脑风暴科学课堂寓教于乐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让科学课堂更加有序、有效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提升联合作战能力:刮“头脑风暴”·打组合拳·创新训战融合模式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利用家庭资源延伸科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