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2016-12-19黄小琴吕文儿金红燕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术后护理

黄小琴 吕文儿 金红燕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68例髋关节置换术合并老年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疾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结果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应重点掌握老年护理特点及心脑血管病护理特点包括术后容量管理、疼痛管理、急性功能障碍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结论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病情复杂,应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护理的特点合理而全面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以使术后不良反应得到有效地预防与控制。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5-0401-02

dol:10.3969/j.issn.1009-816x.2016.05.24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日渐突出,合并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愈来愈多。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近年来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髋部周围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它不仅缓解了疼痛,而且建立了一个能够活动的无痛的人工关节,使老年人可以早期下床,大大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而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做好这类患者的THA护理对改善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68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THA后护理要点的研究和分析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髋关节置换伴有心脑血管病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68~103岁,平均(76.31±17.17)岁;合并高血压22例、冠心病12例、脑卒中11例、老年记忆障碍11例,同时伴有2种及2种以上病患者39例;其中股骨颈骨折40例、股骨粗隆骨折14例、股骨头坏死5例。所有患者经术前积极准备后,在麻醉下通过目前常用的后外侧手术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其中59例患者在协助下术后3~5天下地行走、9例患者因基础疾病原因术后延期为10~21天下地行走。

1.2结果:68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其中3例由于术后补液过多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给予利尿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冠心病,医嘱予限制性补液等出现容量不足,及时发现后予加强心功能监测基础上继续补液;18例患者在麻醉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经用药加强看护术后2~3天缓解,无不良事件发生;2例脑卒中患者出现关节脱位,经复位牵引、延长卧床时间后未再脱位;1例脑卒中患者出现误吸经加强肺部护理后痊愈。

2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1)护理评估:评估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压、心率、心律、心功能情况及患者主诉、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情况。评估平时服用药物,如长期口服波立维、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的患者需调整药物,改用克赛等短效抗凝剂,对脑卒中患者评估患者四肢肌力及关节活动等情况。(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尿量的变化,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观察患肢以下节段血液循环及关节活动,评估出血量,重视隐性出血。(3)术后康复训练:术后1~3天,应根据病情指导床上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外展肌训练,踝关节被动伸屈运动;4~7天下床扶助步器行走,全身基础差者可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坚持床上功能锻炼。关心鼓励患者,使患者主动接受康复锻炼。

2.2老年患者护理特点:(1)术后容量管理:老年人血管储备能力降低、血管硬化、容积变小,特别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注意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尤其输注红细胞及血浆时需适当减少晶体入量,防止发生心力衰竭。此类患者延长心电监护时间,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尿量,询问患者有无口干、胸闷等不适显得尤为重要。补液过程中必要时结合脑钠肽(BNP)的监测,有助于指导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尿量少、色深,RNP高,甚至出现眼睑、颜面部、双下肢等凹陷性水肿,提示容量过多。本研究组中有.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BNP 400pg/ml,该2例患者术后输注红细胞及血浆时未减少晶体入量。有.例患者由于有冠心病史,医生有意识予控制补液量(术后当日输液总量为200ml),结果患者主诉口干,皮肤弹性差、6小时内无尿或者少尿、尿色深,心电监护心率较基础心率加快超过20次,分,血压较基础血压低20%,加之手术切口渗液多,中心静脉压(CVP)6cmH2O,医嘱予加快输液速度,增加输液量,患者血压回升、心率下降、尿量增加、色清,患者主诉口干好转。(2)疼痛的观察与护理: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加重,尤其是术后24小时内,而疼痛刺激常引起血压、心率波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应及时尽早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如特耐针等,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与睡眠,有利于术后康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周围挛缩肌肉经髋关节置换术后,肌肉被拉长,切口周围疼痛比骨折更为严重,可指导患者对患肢切口周围进行按摩,数日后症状即会好转。

2.3心脑血管病患者护理特点:(1)急性脑功能障碍的护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凡需长期服用药物者,调查发现急性脑功能障碍几乎达到50%左右,加之创伤和术中麻醉等多种原因加速发生该症状的可能性,患者常表现为反应迟钝、疲劳、记忆力差、行为不能自控、严重的造成患者认知障碍,出现幻觉、谵妄等精神症状。护士要加强巡视,观察是否有电解质紊乱情况,若有相关症状,告知医生及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给予良好的术后宣教,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夜间及时关灯,尽量减少灯光刺激。一旦出现焦虑、狂躁、幻觉等精神错乱症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早期给予镇静药,加强看护,进行必要的约束,避免发生拔管、坠床、关节脱位等意识事件发生。本组研究中1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经用药,加强看护,适当约束后无不良事件发生。(2)并发症护理:①防止假体脱位:尤其重视脑卒中患者后期周围肌肉组织萎缩,不易融合,易导致关节脱位。正确体位:患肢外展30°并保持踝关节中立体,严禁屈曲、内收、内旋。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有无疼痛局部肿胀,搬运或翻身时,专人保护患肢避免内收,要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本组患者发生2例假体脱位,均为脑卒中患者,由于周围肌肉萎缩,加之患者术后发生谵妄,未及时控制造成关节脱位;2位患者经及时复位后,采用皮牵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2周后康复出院。这类患者发生关节脱位比例高,急需提高护士的专科水平及做好非骨科专科护理的专业培训及指导。②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术后严密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末稍循环情况、肢体肿胀程度、动脉搏动是否正常等。出现以下情况:患肢肿胀明显、皮温高、皮肤呈紫绀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立即通知医生,床边B超排查,禁止抬高患肢、禁止按摩,严密观察有无胸闷、心悸等肺栓塞症状,特别是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血循环差,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防:应做好下肢肌体主动和被动锻炼,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下肢可用气压泵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次日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复方丹参液,2周后改用口服抗凝药物,如立伐沙班等。本组患者无发生深静脉血栓。(3)肺部感染的预防:评估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综合情况,患者基础情况差,卧床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肺部感染。预防:①加强翻身,肺扣打;②指导深呼吸,有效咳痰,不易咳出者予雾化吸入;③进食时保持床头抬高20~40°,防止呛咳误吸,必要时鼻胃管进食。本组中有1例脑卒中患者发生呛咳误吸,予鼻饲饮食、抗生素使用后治愈。(4)压疮的预防:术后进行Breden评分。评分低于15分者使用气垫床,每2~3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尾骶部及骨隆突处可用泡沫敷贴减压治疗,加强营养。本研究组中因疾病原因延期至2~3周下床的患者9例,均无压疮产生。

3小结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罹患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逐渐增高,也是老年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类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应结合老年特点掌握预见性护理技能,配合多学科团队,达到满意效果。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术后护理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心脑血管病预防和临床治疗分析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术后护理
87例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后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胆结石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骨科术后疼痛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缓解效果分析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