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邗江区水稻害虫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

2016-12-19康晓霞袁林泽陈银凤周奋启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植保植检站江苏扬州225009

现代农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邗江区噻虫嗪二化螟

康晓霞,耿 跃,袁林泽,陈银凤,周奋启,徐 蕾(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植保植检站,江苏扬州 225009)

邗江区水稻害虫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

康晓霞,耿 跃,袁林泽,陈银凤,周奋启,徐 蕾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植保植检站,江苏扬州 225009)

2012-2014年,开展灰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对几种常用药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药效验证试验,并提出抗性治理措施。结果表明:示范区内可轮换使用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吡蚜酮防治灰飞虱,停用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可轮换用于防治褐飞虱,限用吡蚜酮,停用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阿维菌素、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可轮换用于防治二化螟,限用毒死蜱、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较理想,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水稻害虫;抗性水平;室内监测;田间试验;防效;治理技术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地处扬州市郊,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33万hm2。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该地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由于过去水稻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农民盲目用药、重复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水稻害虫抗药性迅速上升。2012—2014年邗江区承担作物害虫抗药性治理集成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项目实施3年来通过开展抗药性监测、田间药效验证和水稻害虫抗性治理示范区轮换用药等措施,有效延缓了害虫抗性发展,减少了田间农药使用量,保证了稻米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内抗药性监测

1.1.1 监测对象

试虫:灰飞虱、褐飞虱、二化螟。

2012—2014年,从示范区内采集试虫,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进行室内抗药性监测。

1.1.2 监测方法

灰飞虱抗性监测采用稻茎浸渍法[1],试验药剂为噻虫嗪、吡蚜酮、烯啶虫胺和毒死蜱;褐飞虱抗性监测参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1708—2009)[2],试验药剂为噻嗪酮、噻虫嗪、吡蚜酮、吡虫啉、烯啶虫胺和毒死蜱;二化螟抗性监测参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2058—2011)[3],涉及药剂有阿维菌素、三唑磷、杀虫单、毒死蜱。

1.2 田间药效验证试验

根据室内抗性监测结果,于2012—2014年开展常用药剂对褐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验证试验。

1.2.1 试验田基本情况

开展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的水稻品种为“扬粳4227”,6月中旬机插;开展二化螟试验的水稻品种为“扬稻6号”,6月上旬移栽。试验田地势平坦,灌溉条件好,肥力中等。药剂处理和空白对照小区面积均为66.7 m2,不设重复。

1.2.2 供试药剂及用量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 g/hm2,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90%杀虫单可溶粉剂900 g/hm2,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20%三唑磷乳油2 400 mL/hm2,江苏省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有限公司;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美国杜邦公司;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00 g/hm2、720 g/L丙溴磷乳油834 mL/hm2,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3 施药时间和方法

施药机械为美谷牌NT-16型手动喷雾器,对水量675 L/hm2。褐飞虱防治试验在六(3)代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二化螟防治试验在二代卵孵盛期施药,稻纵卷叶螟防治试验在五(3)代卵孵高峰期至1龄幼虫盛期施药。

1.2.4 调查时间和方法

褐飞虱药效试验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5 d和10 d调查各处理飞虱数,每处理平行跳跃法调查25点,每点调查2穴,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二化螟药效试验在药后30 d,采用双行直线法每处理调查240穴,统计白穗数和螟害株的残留虫量,计算白穗率、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

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分别于药后7,14 d调查,每处理5点,每点5穴,共调查25穴,记录总叶数、卷叶数、活虫量,计算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

1.2.5 数据处理

防治褐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试验的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药性监测结果

2.1.1 灰飞虱抗性监测结果

2012-2014年,邗江区灰飞虱种群抗性监测结果见图1。邗江区灰飞虱种群对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吡蚜酮3种药剂处于敏感水平,抗性倍数均低于3;对毒死蜱为中至高水平抗性(38.1~61.3倍),2013、2014年抗性倍数较2012年有所下降。

图1 2012—2014年邗江区灰飞虱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

2.1.2 褐飞虱抗性监测结果

2012-2013年,邗江区褐飞虱种群抗性监测结果见图2。邗江区褐飞虱种群对毒死蜱、烯啶虫胺仍为敏感水平;对噻嗪酮、噻虫嗪、吡蚜酮3种药剂2012年为中等水平抗性,2013年抗性上升,其中对噻虫嗪已上升到极高水平抗性;2012年对吡虫啉为极高水平抗性(1 154.2倍)。

图2 2012—2013年邗江区褐飞虱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

2.1.3 二化螟抗性监测结果

2012-2014年,邗江区二化螟种群抗性监测结果见图3。邗江区二化螟种群对阿维菌素、三唑磷仍为敏感水平;对杀虫单2012年为低水平抗性,2013-2014年为敏感水平;对毒死蜱2012年为中等水平抗性,2013年为低水平抗性,2014年为敏感水平。

图3 2012—2014年邗江区二化螟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

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2.2.1 不同药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

2012—2013年,对褐飞虱的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见表1。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药后5 d和10 d的防效均高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持效性较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效均在75%以上;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不稳定,2013年试验防效较差,在40.1%~49.9%之间。

2.2.2 不同药剂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

2012—2014年,对二化螟的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见表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三唑磷乳油的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较理想。2012年,90%杀虫单可溶粉剂的杀虫效果不理想,仅达到71.0%。

2.2.3 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

2013—2014年,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见表3。2013年,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后14 d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分别为80.7%和100.0%,2014年仅为55.6%和44.0%;2014年,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药后7 d和14 d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较好,明显优于2013年防效。720 g/L丙溴磷乳油2014年的防效不理想。

表1 2012—2013年不同药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

表2 2012—2014年不同药剂对二化螟田间防效

表3 2013—2014年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田间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自从有报道称灰飞虱对吡虫啉、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后[4-5],邗江区水稻大田前期防治灰飞虱的方法主要是轮换使用吡蚜酮、噻虫嗪和烯啶虫胺。根据监测结果,目前该区灰飞虱种群对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吡蚜酮仍处于敏感水平;自2012年停用毒死蜱防治灰飞虱后,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水平呈下降趋势。

褐飞虱作为一种迁飞性害虫,其抗药性与迁飞地、迁飞过程中路过地区的抗性情况密切相关。根据2012—2013年监测结果,该区褐飞虱种群对毒死蜱、烯啶虫胺为敏感水平,对噻嗪酮、吡蚜酮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对噻虫嗪和吡虫啉已产生极高水平抗性。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吡蚜酮、噻虫嗪和吡虫啉高水平甚至极高水平抗性的产生与国内及虫源地越南等地区频繁使用该类药剂有很大关系[6-8]。结合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虽然吡蚜酮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较好,持效性优良,但其抗药性问题不容忽视;新烟碱类药剂呋虫胺、氟啶虫胺腈田间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可作为防治褐飞虱的有效替代药剂[9]。由于灰飞虱对毒死蜱已产生高水平抗性,田间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在水稻后期共同存在,因此不推荐使用毒死蜱防治褐飞虱。示范区内可轮换使用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防治褐飞虱,限制吡蚜酮的使用次数,停止使用噻嗪酮、噻虫嗪和吡虫啉防治褐飞虱。

邗江区近年防治二化螟的药剂主要有毒死蜱、二嗪磷、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剂和杀虫单等。监测结果显示,该区二化螟种群对阿维菌素和三唑磷仍为敏感水平,对杀虫单从低水平抗性降至敏感水平,对毒死蜱从中等水平抗性降至敏感水平。结合田间药剂试验,三唑磷的防效较好,但鉴于其可能会引起褐飞虱的猖獗发生和危害,在水稻螟虫和褐飞虱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10];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的田间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较理想,可作为大面积防治二化螟的选择性药剂。

对于田间试验中防效不稳定的几种药剂,还必须进一步进行试验验证,如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

4 主要抗性治理措施

4.1 加强培训指导,技术资料印发到户

3年来对农民共开展水稻害虫抗药性治理技术培训20余次,共1 500多人次,重点普及对几种重大害虫的抗性监测结果以及抗性治理措施。同时编印《水稻害虫科学防控宣传册》,重点发放给乡镇农技人员、种田大户和弥雾机手等人群。

4.2 建立抗性治理示范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2012—2014年,邗江区分别在公道镇河东村、汊河镇运西村建立了水稻害虫抗性治理示范区,示范区面积33.3 hm2,辐射带动面积666.7 hm2。示范区根据室内抗药性监测结果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对几种害虫的防治选择抗性低、防效好的药剂实行交替轮换用药。结果表明,在害虫中等偏重发生的情况下,示范区对几种害虫的防效比农民自主用药区提高5.3%~17.6%;示范区比农户自防区实际增产373.5~723 kg/hm2,减少用药成本和机防费用162~397.5元/hm2,节本增收1 443~2 445元/hm2。

4.3 推行绿色防控,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推行绿色防控,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各种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措施为基础,科学防治为中心,充分发挥农田生态自控能力,对主要害虫进行抗性治理[11-12]。农业防治可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全面应用抛秧、机插秧等轻型栽培技术,科学水肥管理。物理防治可推广应用防虫网、无纺布覆盖育秧,有效阻断灰飞虱与秧苗接触传毒。生物防治可加大生物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采取上述措施再结合科学化防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延缓主要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实行统一用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可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1]张凯,王志伟,高聪芬.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方法[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2):542-5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水稻褐飞虱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NY/T 1708—2009[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毛细管点滴法NY/T 2058—2011[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王彦华,吴长兴,赵学平,等.灰飞虱对杀虫剂抗药性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0,36(4):29-35.

[5]马崇勇,高聪芬,韦华杰,等.灰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抗性和敏感性[J].中国水稻科学,2007,21(5):555-558.

[6]邵振润,张帅,李永平,等.中国水稻主产区褐飞虱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J].农药学学报,2011,13(1):91-94.

[7]凌炎,黄凤宽,龙丽萍,等.中国和越南褐飞虱抗药性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1374-1380.

[8]王鹏,甯佐苹,张帅,等.我国主要稻区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J].中国水稻科学,2013,27(2):191-197.

[9]康晓霞,周奋启,陈银凤,等.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评价[J].现代农药,2014,13(5):48-49.

[10]庄永林,沈晋良,陈峥.三唑磷对不同翅型稻褐飞虱繁殖力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3):21-24.

[11]陆剑飞,郑永利,夏永锋.蔬菜主要害虫抗药性发展现状与治理对策探讨[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2):10-13.

[12]周群芳.安徽省农作物害虫抗药性现状及对策 [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36;67.

Research on Resistanc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Rice Pests in Hanjiang District

KANG Xiao-xia,GENG Yue,YUAN Lin-ze,CHEN Yin-feng,ZHOU Fen-qi,XU Lei
(Hanjiang District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Yangzhou,Jiangsu Yangzhou 225009,China)

The resistance monitoring and field test on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Nilaparvata lugens Stal,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were carried out in 2012-2014,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resistance on rice pests were put forward.Thiamethoxam,nitenpyram and pymetrozine could be used as alternate insecticides,chlorpyrifos couldn't be used on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 in demonstration area.Nitenpyram,dinotefuran, sulfoxaflor could be used on Nilaparvata lugens Stal.Abamectin,triazophos,chlorantraniliprole could be used on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Chlorantraniliprole could control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effectively,but had poor effect on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rice pest;resistance;monitoring;field test;control effect;technology

S435.112;S481+.9

A

10.3969/j.issn.1671-5284.2016.03.014

2015-11-2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8)

康晓霞(1981—),女,江苏省大丰市人,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kangkangtongtong@126.com

柏亚罗)

猜你喜欢

邗江区噻虫嗪二化螟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凝聚侨心 汇聚侨智 发挥侨力——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开展“同心聚力护侨益”侨法宣传活动
尊侨 爱侨 护侨——扬州市邗江区杨寿镇积极开展侨法宣传活动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邗江区坚持“三个用心”做好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
邗江区新盛街道新悦社区 凝聚侨心侨力打造“侨之家”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