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6-12-15顾慧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归纳

顾慧明

[摘 要]学习迁移理论是一种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的理论。文章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结合学生熟悉的例子,开展学习迁移;比较归纳,促进学习正迁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三个方面,论述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 归纳 正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55

物理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与物质结构为主的学科,是构成自然科学的重要部分。因为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有显著的地位与作用,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就成了整个高中理科教学的重要部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知识在现实生产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育目标,笔者提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促进物理教学。所谓学习迁移理论,就是在一种学习情境中的学习活动,带给另一种学习情境中学习活动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有效应用。

一、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学习迁移就是通过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联系,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点。学习迁移理论在物理学科的第一个应用,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物理知识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建构稳固的知识框架体系。为此,教师可以采用表格或者示意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整合物理知识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各个物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讲述《摩擦力》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这一节课的新知识点,与学生以前学习过的重力、弹力等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结合学生熟悉的例子,开展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理论,就是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另一知识点。高中生刚从初中生上来,不太熟悉高中物理教材中的规律与概念。根据学习迁移理论的特点,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并且又与教材中物理规律、概念紧密结合的生活素材,在课堂上讲述,进行知识迁移,为学生提供真实又亲切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这样能提高物理概念教学与物理规律教学的效率。

如,在动量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清楚物理学中动量的含义。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在运动场上,如果铅球与篮球以同样的速度投向你,你愿意接哪一个。学生自然说愿意接篮球,因为篮球质量小。如果质量相同的两个篮球,以1m/s与10m/s的速度,同时掷向你,你愿意接哪一个。学生经过一番思考,说愿意接速度小一些的,1m/s的篮球。从这个生活例子分析,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理解物体的运动状况,与速度、质量都是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引出描述物体运动状况的概念——动量。

三、比较归纳法,促进学习正迁移

为了正确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归纳法,让学生在新知识与旧知识比较的过程中,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寻求相同之处,真正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在讲述电势与电场强度这一知识点的时候,由于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对静电场与重力场这两个知识点,开展类比教学。重力场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电场比较陌生,枯燥,难以理解。然而,电场与重场存在共同之处,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要理解重力对物体所起的作用,也就清楚电场力对电荷的作用。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电势的表示方法、电场的性质、电场的强度等。这样,通过“类比法”或“比较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保障知识正迁移。

在学习迁移理论中,归纳能力是迁移学习任务是否能完成的关键所在。在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对物理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知识正迁移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如在讲述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证明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验过程中,讨论变量F、m和a存在的比例关系,也就是F=kma。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个公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归纳这个公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锻炼思维能力。

四、通过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中物理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知识点之间大多都存在某种联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就是要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联想、迁移到另一知识点上。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通过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适合新课程学习。为此,教师应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开展新课学习,如教师在讲述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目前,我国航天事业已高度发达,载人航天飞机已成型。如果未来人类想在类似火星一样的星球上定居。在不清楚火星的密度、火星质量的条件下,如何成功达到火星。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中,能对之前学过的密度、质量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然后,学生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对万有引力和质量、密度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完成万有引力知识的学习,把万有引力学习,由理论延伸到实际应用,有效提高了万有引力的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学习迁移理论,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有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值得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推广。

[ 参 考 文 献 ]

[1]赵强,刘炳升.建构与前概念[J].物理教师,2001,22(7):9.

[2]张绍民.浅议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09.

(特约编辑 南 宾)

猜你喜欢

归纳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的归纳
高中英语语法有效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精诚所至,真理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