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城市的“三农人物”

2016-12-15施鸿炜

福利中国 2016年1期
关键词:吴迪城里人果园

• 本刊记者 施鸿炜

来自城市的“三农人物”

• 本刊记者 施鸿炜

吴迪(左)和张扬

2016年1月23日,中国农业银行杯CCTV2015年度三农人物揭晓。此前一个多月里,活动以“听三农人物讲中国故事”为主题,利用电视、网络、新媒体和户外LED大屏、公交车车身广告,将候选人们为农民谋福祉、投身农村发展的事迹传到城镇乡村,赢得了数百万人对活动和三农问题的热情关注。

在候选人推介活动中,一对来自城市,却携手探索农业生产新模式的“80后”候选人——洛阳市新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吴迪和张扬,用说相声一般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他们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促进新农村发展和城乡交流的故事,让人们在欢乐中看到了一条农村发展的新路……

成为农民的“合作伙伴”

“以前我每天就是在家带孩子,打麻将。”新大公司“乐活自然园”精品水果种植园区的副园长李桃霞说,“现在我在园区有自己的大棚,管着整个园区的招聘、培训、游客接待等工作,还时常出去给人讲课。”

“乐活自然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包括李桃霞在内的所有职工都是伊川县本地的农民。从留守妇女到园区的雇工,再到大棚乃至整个园区的管理者,李桃霞的变化是园区农民们经历的缩影。

“如今乐活自然园已经实现了和农民们共同成长。刚开始时可不是这样。”吴迪回忆往事,忍俊不禁,“那时候不但要跟种植和销售的困难‘斗’,还要跟农民‘斗’。”

起初,只要果园里种的可丽西瓜稍稍长大,就会有很多被偷走;果园农具也经常不翼而飞,还曾有职工和附近的农户里应外合,趁夜搬走了灌溉用的水泵。果园为此安装了监控摄像机和红外线报警器,也没有任何效果。

“农具和水泵可以卖钱,可是西瓜还没熟,偷回去也没什么用,只是白白让果园蒙受巨大损失。损人不利己,为什么大家还要干呢?外人也就罢了,果园的员工为什么也这么干呢?”吴迪苦思冥想之下,终于恍然大悟:果园按期向农民支付固定的地租和工资,利润多少和农民没有关系,彼此利益的相关性太弱了,所以农民们没有爱护果园的动力。

“没有相关性就创造相关性嘛!”于是果园和农民们协议,把大棚承包给农民,果园指导农民种植,待水果成熟后按品质标准以不同价格收购。如此农民除了地租、工资,还能分享水果销售的收益。水果种得品质好、产量高,果园盈利多了,农民们也会跟着受益。

西瓜从“农场的”变成了“自家的”,立刻在农民们眼里变金贵了,大棚和农具也一样。此后农民们对西瓜和大棚无比上心,还有人把自家的狗牵来看守大棚。丢东西的现象再没发生过,果园和农民们的收入节节高。

就这样,果园和农民从雇佣关系变成了合作伙伴。新农业发展进程中农场几乎都会遇到的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被“老办法”解决了。

改善和农民关系的举措取得了成功,种植技术也在几年的实践中越来越成熟,吴迪和张扬便开始考虑推广成功经验,造福更多农村和农民——可问题又来了。

“奋斗了好几年,才把果园发展到500亩规模,直接、间接带动200多农民增收。”吴迪说,“中国那么大,农民有八亿;照这个速度发展,什么时候才能对农村发展有一点儿整体性的贡献?”

年轻人希望对社会发展有所作为,一个企业的力量却是有限的。吴迪决定:把技术和经验同中国的100多万中小农场共享。

这样不会丧失竞争优势吗?吴迪说:“技术的垄断永远只能是一时的,持续创新才能长立潮头。既然如此,与其藏着掖着,不如开放共赢。这样既有助于农村发展,也能让企业更快成长,抓住发展机遇。”

于是,新大公司开始涉足农场管理系统、运营模式的咨询和建设服务。吴迪、张扬和公司的技术骨干们逐渐把精力转移到与前来学习经验的农场主们交流上,而把桃霞等农民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来,后来更让他们直接“给城里来的老板讲课”。按吴迪的话说,桃霞他们既是农业生产的亲历者,也是农场管理、运营发展的亲历者,他们和农场主、农民们的交流没有障碍。

短短半年,就有东北、安徽、广西、成都的六家农场与新大公司达成加盟意向,三家农场加盟为连锁园区,实现经济效益600余万元。

就这样,果园成了新农业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把很多工业领域跨国公司从生产制造向技术、服务支持和设计、咨询业务延伸的发展模式引入了中国农村。

吴迪说,到2018年,乐活自然园的模式将会推广到50个农场。

抹平精品农业的技术门槛

自打乐活自然园开始搞起大棚承包,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孙小峰一度变得越来越忙。

原因很明显,果园向农民们收购水果时,越是个大味美的果子价格越高;而如何种出更多好果子的秘密,全在孙小峰这位河南省高级农艺师的脑子里。于是农民们每天像走马灯似的围在孙小峰身边,西瓜是不是该整藤了、草莓的花托留几个合适、梨树的叶片耷拉了怎么办……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

农民们学技术的热情高了,果园的前景肯定更红火,吴迪却有隐忧:“农业生产需要先进的技术,但是完全依赖技术人员只怕不行——靠手把手地教,一个人能带几个徒弟?多长时间才能出师?”

孙小峰告诉吴迪,种植经验的形成必须要有足够长时间的积累,植物不同的表现分别对应着哪些操作、水浇多少才合适、追肥需要追多少……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的。

乐活自然园的农民们(从右至左依次为:刘春燕 樊果粉 李桃霞)在三农人物颁奖现场接受主持人采访

想跟着果园干的农民很多,光靠孙小峰和其他技术人员,累死也教不过来。看来得另想办法。

计算机科学专业出身的吴迪想到了智能化技术。他到很多农林专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登门拜访,得知目前国内探测农作物生长关键指标的技术和设备是有的,根据探测到的指标研判农作物生长状况的理论也是有的,但把二者联系起来,自动探测、自动给出种植指导的智能化系统还罕有先例。

“没有路,人还不走了不成?没有现成的,我们就自己做一个。”

于是,由新大公司出资,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单位的研发力量,综合孙小峰等技术骨干的实践经验,一套新的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和种植管理指导智能化系统被研发了出来。

现在乐活自然园的大棚里,传感器每十秒采集一次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湿度,乃至植物根茎内液体流速、叶片蒸腾速率的数据,并传输到网络服务器上。服务器根据由大量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植物生长规律,自动告知农民当日的工作任务——可具体到使用何种肥料、如何进行稀释,是否需要疏花疏果、花留几朵、叶留几片……农民们只要按照手机上接收到的标准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进行种植,就可以保证收获更多高品质的果实。

孙小峰呢?他每天和洛阳市科技局派驻的科技特派员、农科院的专家一起,持续完善系统,使其运行更高效、功能更丰富;还一样忙碌,但惠及的农民更多。

系统的应用抹平了精品农业的技术门槛,把农民和精品农业拉近到了零距离。

搭建城乡交流的桥梁

得益于科学、高效、标准化的种植管理,乐活自然园的水果个儿大味美,品质稳定、有保证,加上采取有机种植法,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但也有人质疑:“你说有机就有机啊?”

“这个事好解决。”吴迪又出新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果园欢迎消费者随时来玩,亲眼看看水果到底是怎么种的。”后来张扬又在此基础上运作起了“口袋果园”的“玩法”:消费者预定下水果,农场每天拍摄水果种植、生长状况的照片并发送到服务器,消费者随时可以通过微信或App看到这些照片,知道自己的水果咋样了。再后来果园将水果生长环境、生长状态监测数据,以及每三天检测一次的25项食品安全数据、果实成熟后监测的影响口感的20项数据实时发送给农科院进行监督,吴迪又筹划把这些数据也对接到消费者的手机上,让消费者能随时对水果溯源。

口袋果园的玩法推出后,果园变热闹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在水果还没成熟,甚至还没坐果时,就呼朋引伴来看自己预定的水果。这触动了张扬。“跟传统采摘‘到农民地里摘果子’的心态相比,‘看看自家水果长得咋样’的心态大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果园其实发挥了交流平台的作用。应该鼓励这种交流,而且让农民们也参与进来。”

于是,果园开始鼓励城里人“组团”包下整个大棚的水果,从而进一步增进消费者间的感情交流;同时以农民自家种、自家养、自家吃的农产品和城里人家闲置儿童玩具等物品的交换会,以及城乡孩子一起做游戏为契机,让城里人和农民们“玩到一起”。

神奇的效果出现了:城里人和农民们的关系不再是“城里人吃农民做的饭,农民挣城里人的钱”,而是一起烤地瓜、一起做游戏。

果园成了城里人在农村的家,农民们成了城里人在农村的朋友。

凭着在新农业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对促进城乡交流的尝试,吴迪和张扬荣获了2015年度CCTV三农人物创新奖。上台领奖时,吴迪心中激动之余还装着另一桩事:“听桃霞说,他老公决定不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跟她一起承包大棚——”

原先,桃霞家是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带孩子。后来她承包了果园的三个大棚,西瓜销售结束一算账,每个棚按产量、销量得到的分红足有两万块钱,比丈夫打工挣的还多。丈夫听说了,便和她商量:不出去打工了,在家里和她一起干,再多承包两个大棚。

中国有八亿农民,要是能让更多一些农民在家乡实现就业、增收,缓解农村‘留守’的问题,那该多好?

猜你喜欢

吴迪城里人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秋天的果园
城里人
在全球,每两个人中就一个“城里人”
我家果园丰收了
Nozzle Spray Diffusivity Changing Law for Ultra Fast Cooling in Hot Strip Mill
“不加班的工作”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