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体位置调整技术在治疗隆乳术后假体异位的应用

2016-12-14许雅娟陈育哲董小龙

中国美容医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皱襞受术者隆乳

许雅娟,陈育哲,董小龙,刘 畅

(1.北京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科 北京 100021;2.北京世纪坛医院整形外科 北京 100038)

假体位置调整技术在治疗隆乳术后假体异位的应用

许雅娟1,陈育哲1,董小龙1,刘 畅2

(1.北京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科 北京 100021;2.北京世纪坛医院整形外科 北京 100038)

目的:探讨假体位置调整技术应用于隆乳术后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并总结操作要点及经验。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对118例隆乳受术者采用假体位置调整技术。通过对该组病例的分析,从术后早期假体位置发生异位的原因及术后假体位置调整技术的具体策略归纳其适用指征及技术要点。结果:本组共118例均在术后采用假体位置调整技术,所有受术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24个月。除外5例发生包膜挛缩,其余位置满意、手感良好、动感自然。结论:假体隆乳术后合理地使用假体位置调整技术,可以部分调整隆乳术后出现双侧乳房不对称,确保隆乳术后效果动感逼真,提高手术满意率。

假体位置调整技术;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双侧假体不对称;假体异位

随着假体隆乳术的大规模开展,目前临床上相关隆乳手术的经验报道较多[1]。对于隆乳术后出现并发症后手术治疗报道较多[2],而关于隆乳术后双侧乳房不对称术后调整的归纳总结较少。而为解决隆乳术后双侧乳房不对称,笔者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118例隆乳受术者采用假体位置调整技术,现查阅相关文献并总结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隆乳受术者,术后早期发现假体位置不满意。排除标准:术后出现明显出血或有感染等其他手术并发症者。总计入组118例隆乳受术者。本组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2.48岁。其中初次行假体隆胸术95例,乳房假体置入后修复23例;属于扁平胸 90 例,乳房下垂 28 例。

2 隆乳术后位置调整方案

根据隆乳术后乳房异位的不同情况,应选择不同的调整方案。归纳总结分为以下4种。2.1 单侧偏高:将15cm×20cm的小棉垫折叠四折,置于偏高一侧的胸部上极,大约距乳头5cm,第一圈可以用弹力绷带从胸部上极缠绕,至第二圈开始从位置偏高一侧加压缠绕至对侧胸下极,反复缠绕2~3圈。

2.2单侧偏低:单侧位置偏低的调整方式类似于单侧偏高的方法,只是加压的力度作用在不同位置。第一圈将绷带从双胸上极轻轻缠绕,第二圈开始绕至偏低一侧的下极位置并用力将绷带提拉以达到上托假体的作用,反复缠绕2~3圈。

2.3双侧偏高:可以用一条8cm×80cm的胸带或者弹力绷带直接压在胸部上极距乳头约5cm的位置。

2.4双侧偏低:强调及早处理。这类情况在乳房位置调整中比较难达到理想效果的,由于剥离了腔隙和重力作用,假体很难向上移动。所以,一定要尽早在乳房下极进行上提式的加压包扎。建议在就医者卧位时进行。将绷带从双胸位置进行八字缠绕包扎,但是绕至乳房下极的时候要给予加压上提的力度。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操作均要取得就医者的理解和配合,医护人员要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

3 结果

本组共118例在术后均采用假体位置调整技术,其中属于扁平胸 109 例,小乳房或乳房下垂76例,乳房假体置入后修复33例。所有受术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24个月。除外5例发生包膜挛缩,其余位置满意、手感良好、动感自然(图1、2)。

4 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现代女性对于自身形体的要求日益增高。目前假体隆乳术是最盛行的美容手术之一,在美国历年的美容手术中其手术数量居前三位[3]。值得注意的是假体隆乳术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包膜挛缩和双侧乳房不对称等[4]。其中假体异位和形态不佳是最常见的外形方面的并发症,可存在于术前或术后。其主要内容包括乳房体积不对称、轮廓线不对称或乳房下皱襞的不对称[5]。此外因单侧乳头-乳晕复合体下垂的发生而致两侧差异,导致两侧乳房不对称。术前的不对称在首诊时就应发现,经过完整和精细的讨论后制定手术设计[6-7],并通过不同体积或凸度的假体来调整[7]。术后的不对称性由乳房曲线和乳房下皱襞的水平线表现出来。为纠正术后并发症常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切开、切除包膜、假体移除、改变乳房下皱襞等[8]。Bradley 等[9]统计应用 MeGhan 410解剖型假体发现,术后3年不对称的发生率为0.8%,假体移位为2.6%。

图1 病例1:某女,36岁 双侧270ml解剖型假体置入术后,右胸位置较低,左胸位置稍高,3~7d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右侧上极,左侧下极。术后7~21d用胸带斜向加压,位置分别处于左胸上极和右胸下极

图2 病例2:某女,30岁 双侧275ml假体置入术后,右胸位置较低,术后2~14d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右胸下皱襞,并外用弹力绷带辅助上提

术后早期假体位置发生异位的原因[10],主要有以下三种:①由于术中和术后出血、瘀血,在剥离腔隙内占位,造成剥离腔隙最下极不在同一个水平线[11];②由于患者体位以及上肢运动,对假体产生的挤压力量不同,造成假体位置出现异常;③由于两侧包膜形成的程度不同,其收缩对假体产生的挤压力量不同,从而造成假体位置出现不同。对于上述早期假体发生异位的原因,主要总结以下三条经验措施:①引流:放置低位引流,拔出指标为24h引流量少于15ml。如果出现血肿,尽早手术清除,不能消极等待其吸收。如果术后下皱襞位置一直保持清晰“可见”,即可以比较准确的观察两侧的对称性,做出及时调整;②制动:术后早期限制上肢活动,不做上举以及拎提重物活动。防止胸大肌对假体不同程度的挤压造成假体出现异位;③按压:不断调整两侧按压力量,持续影响两侧包膜的形成,防止出现不对称包膜挛缩,使新的乳房下皱襞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

关于隆胸术后是否需要按摩历来是一个争议话题。不同于术后传统按摩手法对乳房整体的“揉、搓、挤”,我们推荐的按摩是以按压为主要力量,并且持续作用于乳房假体。而关于按压的时间和强度,可根据具体的手术情况和受术者的恢复程度给予相应的指导[12]。我们建议指导受术者于术后第2周开始每天做“手指并拢沿乳晕周围按压胸部”的动作,重复多次。术后第3周,除上述动作外,可加做“双手将胸部从两侧向中间推挤的动作”,并逐渐增大按压力度。3周以后,可做更大幅度及力度的按压动作,指导受术者每日做“俯卧撑”动作,持续15~20min。建议在床上垫一块宽于胸部的硬板来协助完成此动作。时间和次数由少到多逐渐递增,循序渐进。须特殊指出的是,如受术者术后引流量较大,怀疑有出血可能性时,早期不建议按压过大,建议术后10~14d再进行按压。

针对隆乳术后恢复的不同阶段调整经验,我们总结出不同的调整策略:①第一阶段(第1周):此阶段为明显水肿期,打开包扎观察乳房大致形态、位置,用弹力绷带调整乳房位置,随着乳房消肿,双侧不对称情况逐渐显露,每天打开包扎调整包扎位置和力度;②第二阶段(第2周):此阶段为水肿消散期,为调整乳房位置的关键阶段,通过用弹力绷带对乳房的不同缠绕方式,调整双侧乳房的高低位置,根据情况隔天或3d打开重新调整;③第三阶段(第3-4周):此阶段为术后巩固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调整,一般轻度不对称(即水平位置差异1~2cm),基本能调整成一致,为了巩固效果和预防包膜挛缩造成假体异位复发,此阶段可以用粘性绷带轻度固定,维持假体位置稳定至术后1~2个月。需要特别指出,如果术者认为术中剥离到位,因术后淤血、引流不畅或挤压造成的位置差异,乳晕下皱襞或乳头复合体在水平方向差异范围在1~3cm以内时,均可通过改变局部包扎方式进行效果调整。

对于术后发现双侧假体不对称的调整,应从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并在术后第5天、第7天分别进行假体位置的调整和固定,拆线后根据情况制定调整和手法按摩的周期。对位置不正者需要每隔3~5d回院调整,一直持续至术后3周。手法按摩从拆线后可以开始进行,每周至少回院一次进行指导和按摩。术后1个月以后可以每半个月回院进行指导,一直持续至术后3个月。3个月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按摩。

综上所述,早期假体异位的原因往往是多因素所致,临床上常需要多方面去预防。在隆乳术后的不同时段合理地使用假体位置调整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纠正术后双侧乳房不对称。因此假体位置调整技术,一定程度上确保隆胸术后效果动感逼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术后及远期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1]Tebbetts B.特贝茨隆乳术[M].陈育哲,余力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60-162.

[2]毕胜,李世荣,杨东运,等.埋没导引缝合法矫正隆乳术后双侧乳房不对称[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758-1759.

[3]Cosmetic Surgery National Data Bank.2016 Statistics[C].New York (NY): 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2016:3.

[4]H.Hollis Caffee.Intracapsular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for Intractable Capsule Contracture[J].Plast Reconstr Surg,1994 ,94(6):824.

[5]Pelosi MA, Pelosi MA. Breast augmentation[J].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10,37(4): 533-546,viii.

[6]Tebbetts JB. A process for quantifying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breast surgery: II.Applying quantified dimensions of the skin envelope to design and preoperative planning for mastopexy and breast reduction.Plast Reconstr Surg,2014.133(3): 527-542.

[7]Tebbetts JB,Adams WP.Five critical decisions in breast augmentation using five measurements in 5 minutes: the high five decision support process[J].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8(7 Suppl): p.35S-45S.

[8]Tebbetts JB.Dual plane breast augmentation: optimizing implant-softtissue relationships in a wide range of breast types[J].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8(7 Suppl): 81S-98S; discussion 99S-102S.

[9]Bradley P,Bruce W,Diane K,et al.Style 410 highly cohesive silicone breast Implant core study results at 3 years[J].Plast Reconstr Surg,2007,120(7):40-48.

[10]Thomas C.Wiener.Comparison of breast augmentation incisions and common complications[J].Aesthetic Plast Surg,2013,37(2):475-476.

[11]Sim HB,Sun SH.Transaxillary endoscopic breast augmentation with shaped gel implants[J].Aesthetic Surg J,2015,35(8): 952-961.

[12]徐红霞,闫晓辉,张勇,等.国产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486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2):185-187.

【专家点评:假体异位和形态不佳是最常见的隆乳术后并发症,其表现形式有乳房体积不对称、轮廓线不对称或乳房下皱襞位置不对称等方面。本文以118例大样本为依托,回顾性讨论了作者处理术后乳房不对称的经验,总结了术后不同恢复阶段的乳房对称性调整的策略。不失为作者宝贵经验的总结。诚然,我们同时需要看到,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毛面假体,由于假体的毛糙外表面和组织间的摩擦力较大,同时植入毛面假体无需分离过大腔隙,因而,术后调整会面临费时费力而效果不一定完美的局面。这就进一步要求术者花更大的精力在术前沟通和术中腔隙分离的对称性把控上,才能减少需要术后调整的例数,提高手术效果,获得更高患者满意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余力】

编辑/张惠娟

The application of adjusting 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osthesis ectopic after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XU Ya-juan1,CHEN Yu-zhe1,DONG Xiao-long1,LIU Chang2
(1.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Beijing Mylike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Beijing 100021,China; 2.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Beijing 100038,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ing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djusting prosthesis position adjustment after augmentation surgery,and summarizing the key points of the experience. Methods 118 cases of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have been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with prosthesis position adjustment technique.These cases were all treated through axillary incision by endoscopic.At the early period of postoperative the adjust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treat the prosthesis ectopic.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ituation of ectopic,different strategy of adjustment was taken. Result All 118 cases were adopted in postoperative prosthesis position adjustment technology.All subjects were obtained follow-up 6-4 months. Except 5 cases of capsular contracture,the rest cases had a fine position, high degree of satisfaction,natural and dynamic breast. Conclusion Breast augmentation surgery using prosthesis position adjustment technique is reasonably,which can adjust some bilateral breast asymmetry after breast augmentation surgery,and ensure the effect of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surgery with natural feel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surgery.

adjusting prosthesis position;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ilateral asymmetric; prosthesis ectopic

R655.8

A

1008-6455(2016)11-0024-03

陈育哲,男,北京美莱医疗美容医院院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脂肪医学分会副会长等,《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专栏执行主编,研究方向:乳房整形美容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chenyuz@vip.sina.com

2016-07-11

2016-10-29

猜你喜欢

皱襞受术者隆乳
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进展 *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31例
回盲皱襞覆盖在回盲部结肠憩室穿孔中的疗效观察
鼻部整形护理的应用进展
静脉麻醉下无痛人流术受术者心理护理的效果
美容整形受术者心理护理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女性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
五种隆乳切口的术后护理
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