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教育思想

2016-12-13罗绍高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善者六艺因材施教

罗绍高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春秋末年鲁国人,被推崇为“圣人”“万世师表” 。谈教育离不开教学,离开教学谈教育是无稽之谈。教学分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与学合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一、教的方面

(1)教学对象:有教无类。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在孔子之前,一般的老百姓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极大限制了平民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孔子看到这种现状,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不分高低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孔子兴办私学,在“杏坛”讲学,广收门徒,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和学在官府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有教无类”思想对后世有很深刻的启迪作用,后来“有教无类”思想发展为现代的“教育公平”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影响巨大。

(2)教学内容:用“六艺”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所谓的“六艺”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礼:礼节;音乐,学习各种乐器;射:军事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书:书法及基本的文字学知识;数:数学。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像当今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开展教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搞千篇一律的教育。例如对鲁莽型学生,可以教育他遇到重大事情要三思而行,不要草率行事。反之对优柔寡断型学生,可以教育他遇到重大事情看准了要果断决定,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错过良机,造成后悔。

二、学的方面

(1)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对于学习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都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的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该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世上总有一些不知以为知的人,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到头来欺不了人,却降低了自己的品行,所以这种行为千万要不得,天下的学问是做不完的,任何一个人的知识视野都有其局限性,在问题面前,谦虚谨慎,好学质疑应该是每个做学问的人应该永远遵循的法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及时改掉。”孔子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当今社会,很多人总是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结果只能导致自己没有任何发展,由此,我们要坚决杜绝这种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权威、专家,但在另一方面很可能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我们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

(2)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了知识之后,能经常温习,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强调复习对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和遗忘做斗争,及时复习有利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学过的东西很容易被遗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死书,死记硬背,不理解学习内容,就是记住了知识点也不能灵活运用,进行知识的迁移。犹如一个人吃饭,吃大米不进行咀嚼,囫囵吞枣,就会消化不良,闹肚子。反之一个学生不读书只思考,思考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沦为空想、妄想,最终一无所成。所以学与思要紧密结合,两者不可偏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东西,这样记住的东西才能真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善者六艺因材施教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 第11章 良知未泯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西周时期数字五学六艺
御风六艺
《论语》节选
“六艺”之“五射”新考
三人行,必有我师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春节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