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意义

2016-12-13段国辰郭涛赵庆涛

河北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原发灶生长因子腺癌

段国辰 郭涛 赵庆涛



·论著·

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意义

段国辰 郭涛 赵庆涛

目的 初步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46例肺腺癌患者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EGFR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 EGFR在46例肺腺癌患者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52.2%;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EGFR表达分别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具有一致性(K=0.563,P<0.05),一致性为中等强度。结论 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均呈现表达。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提示EGFR可能参与了肺腺癌的转移过程。

表皮生长因子;肺腺癌;免疫组化;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肺癌为全球性疾病且发病率高[1]。近年来,肺癌在我国人群中患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我国已成为世界肺癌大国,肺癌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往往已经晚期,从而失去早期手术机会达到根治性治疗的目的。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化疗,虽然能缓解患者的病情,但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容易出现耐药、复发及转移,放疗使肺野的照射面积较大,容易发生放射性毒性,而且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人们对分子生物学研究与认识的不断加深,肺癌的治疗有了进一步发展,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分子靶点的靶向治疗成为了研究焦点。研究发现,EGFR隶属于酪氨酸激酶家族,是一种重要的跨膜受体。EGFR能够识别并结合表皮生长因子配体,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细胞生命活动,进而参与了肿瘤的形成、侵袭及转移[2,3]。对于中晚期肺腺癌患者,检测EGFR的表达往往选取肿瘤原发病灶的活组织标本。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由于经支气管镜活检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取的组织量较少,检测EGFR的阳性表达率低。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灶活组织标本相对较易获取,目前关于原发灶EGFR与淋巴结转移灶EGFR的表达是否一致,及其在转移过程中是否发生改变尚未被透彻阐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住院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46例肺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治疗的患者;②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术后均接受4个疗程DC方案化疗;③经术后病理与免疫组化证实均为腺癌(两名病理医师独立完成),伴有淋巴结有转移,石蜡包块完整;④临床病例、病理资料齐全肺腺癌患者;⑤术前检查双侧颈部B超、头颅CT、全身骨显像、腹部增强CT或行全身PET-CT均未发现转移者。

1.2.2 排除标准:①观察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灶的HR染色片,其中原发灶中癌细胞较少或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细胞较少者;②术前接受化疗、放疗者;③病例资料不完善者;④组织蜡块太薄者。

1.3 免疫组化方法 (1)组织切片依次经过二甲苯液10 min、无水乙醇6 min、95%乙醇6 min、85%乙醇6 min 进行脱蜡、水化组织切片,自来水冲洗切片3 min;(2)3%双氧水孵育10 min,蒸馏水冲洗3次,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3)根据所应用的一抗的特殊要求,将组织切片放入盛有枸橼酸钠缓冲液的高压锅内,缓冲液刚好没过组织切片,用微波炉将其煮沸约2 min;(4)冷却后用PBS液冲洗,2 min×3次;(5)滴加足够量的一抗,保证完全覆盖组织面,保持组织面湿润,置于37℃恒温箱内孵育2 h,PBS液冲洗,2 min×3次;(6)滴加试剂1(Polymer Helper即用型),完全覆盖组织面,置于37℃恒温箱内孵育20 min,PBS液冲洗,2 min×3次;(7)滴加试剂2(polyperoxidase-anti-mouse/rabbit IgG即用型),完全覆盖组织面,置于37℃恒温箱内孵育45 min,PBS液冲洗,2 min×3次;(8)滴加新配制好的DAB溶液,置于37℃的恒温箱内孵育10 min,取出,观察切片显色情况,直至切片显色良好;(9)自来水充分冲洗后,苏木精复染约5 min,依次于无水乙醇、95%乙醇、85%乙醇进行脱水、透明、封片。

1.4 结果判定标准 EGFR抗原是一种转膜蛋白,主要存在于肿瘤细胞胞浆内,阳性显色于胞膜、胞浆。阳性表达的判定标准[4-6]:肿瘤细胞的胞膜或胞浆有棕黄色显色,明显高于背景底色。综合考虑癌细胞表达的阳性面积、强度及所占百分比计算结果。染色强度:不染色为阴性,淡黄色为(+),棕黄色为(++),黄褐色为(+++);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阳性10%为阴性,10%~30%为(+),30%~50%为(++),>50%为(+++),对应的分值分别为0~3分。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个变量因素的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一致性强弱判断标准[7]:K=-1,完全不一致;K<0.4,差;0.4~0.75,中等;>0.75,强。选取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腺癌患者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EGFR阳性表达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胞膜,呈棕黄色或棕褐色,不同组织染色效果不同,EGFR在46例肺腺癌患者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52.2%。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EGFR表达分别在不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变部位、吸烟史、TNM分期、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3,表1、2。

图1 肺腺癌患者原发灶中EGFR的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HE×10)

2.2 肺腺癌患者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一致性 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具有一致性(K=0.563,P<0.05),一致性为中等强度。见表3。

图2 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HE×10)

图3 肺腺癌患者原发灶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阳性表达(HE×10)

表1 肺腺癌患者原发灶中EGFR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例(%)

3 讨论

近几年,肺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尤其好发于年轻女性,吸烟、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和所在工作场所暴露于致癌原是肺癌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病例数的75%~80%[1]。目前EGFR抑制剂靶向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给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在我们临床实际的治疗工作中,有时由于支气管活检及穿刺活检原发灶组织量较少,EGFR的检测阳性率低,需行淋巴结转移灶EGFR的检测[8],因此淋巴结转移灶EGFR是否具有高表达水平,与原发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是否一致,成为EGFR靶向治疗的必备条件,目前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

表2 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例(%)

表3 肺腺癌患者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一致性 n=46,例

EGFR属于I型生长因子家族,是erbB家族成员之一。EGFR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1)胞外区(ECD)即多种多肽生长因子的配体结合区;(2)疏水的跨膜区(TM);(3)胞内区。EGFR由1186个氨基酸组成[9],是一种相对分子量约170 kDa的跨膜蛋白[10],其基因位于人类的第7号染色体,长度约200 kb,由28个外显子组成。EGF和TGFa等配体与EGFR的配体结合区相应位点结合后,EGFR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即受体二聚合,进而形成受体同源或异源二聚体,最终激活以酪氨酸激酶为主要结构的胞内区,使得分子磷酸化。EGFR被活化后能够连接PLCT、P13K等参与信号转导途径的细胞内蛋白质。不同受体类型及磷酸化结合位点,会导致相应的信号蛋白被激活。除此之外,EGFR还在肿瘤的分化、迁移、黏附、血管生成等关键特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13]。

随着国内外研究的深入,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性疾病中EGFR均呈现高表达,其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GFR在NSCLC原发灶中呈现高表达[14,15],且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其表达。有报道指出,EGFR在各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16]。我们的研究通过检测肺腺癌患者原发灶中EGFR的表达,发现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为47.8%,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EGFR与肺腺癌的发生相关,有可能以某种途径参与其发病。已有文献报道EGFR在女性NSCLC患者原发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男性[16]。有学者认为女性NSCLC患者EGFR高表达的原因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雌激素可能作为一种促发剂刺激腺上皮细胞增殖,进而导致肿瘤发生[17]。也有学者认为EGFR在女性NSCLC中的高表达可能与EGFR的基因突变有关。郑军等[18]发现EGFR基因在女性患者中的突变率显著升高。我们的研究证实女性肺腺癌患者原发灶中表达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不一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本实验病例数量相对较少有关,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关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Rao等[19]研究了47例NSCLC患者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灶EGFR的阳性表达为78.7%(37/47),呈现高表达。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原发灶中EGFR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GFR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呈现高表达,有可能参与了肺腺癌的转移过程。EGFR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下各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是否具有一致性,目前文献结论尚不完全一致。Italiano等[20]研究发现,在30例NSCLC患者中,有10例表达不一致,经一致性检验,EGFR在NSCLC患者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不一致,提示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向淋巴结转移灶转移过程中EGFR的表达不稳定,可能发生了丢失。然而另一项研究表明,EGFR在肺腺癌患者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GFR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稳定表达[21]。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表达一致33例,经一致性检验,肺腺癌患者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具有一致性(K=0.563,P<0.05),一致性为中等强度。本试验结果与Rao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EGFR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稳定表达,有可能通过检测淋巴结转移灶中EGFR的表达来预测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

总之,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均呈现高表达,EGFR在肺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提示EGFR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稳定表达。EGFR参与肺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的具体机制尚未被透彻阐述,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1 Dimou A,Harrington K,Syrigou KN,et al.From the bench to bedside: biological and methodology consider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companion diagnostic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Patholog Res Int,2011,20: 312-346.

2 刘俊,王长利.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耐药机制进展研究.中国肿瘤临床,2013,40: 1207-1209.

3 吴健虹,谢秋玲,陈小佳,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信号传导.生命科学,2006,18: 116-122.

4 黄方,吴波,钱小明,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Ki-67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823-826.

5 赵学维,孙光远,李兵,等.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72-76.

6 尹志永,王兴波,陈丽娜,等.金属蛋白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中国医学导报,2013,10:10-13.

7 张波.Kappa一致性检验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举例.宁夏医学院学报,1995,17:336-337.

8 段国辰,郭涛.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河北医药,2015,37:3637-3639.

9 Reiter JL,Threadgill DW,Eley GD,et al.Comparative genomic sequence analysis and isolation of human and mouse alternative EGFR transcripts encoding truncated receptorisoforms.Genomics,2001,71:1-20.

10 Ullrich A,Coussens L,Hayflick JS,et al.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cDNA sequence and aberrant expression of the amplified gene in A341 epidermoid carcinoma cells.Nature,1984,309:418-425.

11 张浩,任秀红,刘莉.PD-L1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疑难病杂志,2015,14:786-788.

12 Mendelsohn J.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s a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Endocr Relat Cancer,2001,8:3-9.

13 Mendelsohn J,Baselga J.Statu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the biology and treatment of cancer.J Clin Oncol,2003,21:2787-2799.

14 Scagliotti GV,Selvaggi G,Novello S,et al.The biology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lung cancer.Clin Cancer Res,2004,10:4227s-4232s.

15 Ohsaki Y,Tanno S,Fujita Y,et al.Epider 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poorprogno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53 overexpression.Oncol Rep,2000,7: 603-607.

16 赵学维,孙光远,李兵,等.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现代肿瘤医学,2007,15:919-922.

17 藏旺福.雌激素受体检测对57例女性肺癌的临床病理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3,15:434.

18 郑军,谢贵元,李姣,等.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研究.中国肿瘤临床,2014,41:904-907.

19 Rao C,Hui Q,Ma J,et al.Comparison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rotein expression between primar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paired lymph node metastases:implications for target ed nuclide radiotherapy.Experimental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10,29:7-13.

20 Italiano A,Vandenbos FB,Otto J,et al.Comparison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gene and protein in primary non-small-cell-lung cancer and metastatic sites: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with EGFR-inhibitors.Ann Oncol,2006,17: 981-985.

21 郭楠楠,李珊珊,张文,等.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中MDR-1、RRM-1、EGFR、ERCC-1的表达异常.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870-873.

10.3969/j.issn.1002-7386.2016.23.014

050050 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胸外二科(段国辰、赵庆涛);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郭涛)

R 734.2

A

1002-7386(2016)23-3572-04

2016-06-16)

猜你喜欢

原发灶生长因子腺癌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