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环境

2016-12-12肖开龙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平等健康和谐

肖开龙

摘 要:党和国家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共处,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和谐、持续、快速地健康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更是如此,教育是一切发展之本,只有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家长与学校建立和谐的多边关系,才能真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健康和谐的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健康;和谐;平等;发展;环境;教育等

党和国家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共处,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和谐、持续、快速地发展。而人又是一切发展之本,只有人与人、自然、社会、环境之间达到和谐统一,社会上的事情大都可迎刃而解。在我国教育事业上更是如此,因为教育事业的核心就是“教书育人”。面对的教育对象就是“人”,教育教学主要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这两者要尽可能使师生在教学中达到和谐,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其他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少。依我多年的教育经验,我觉得要使受教育者(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班风严明且活泼向上———是学生专心学习的保证

我们知道,一支纪律散漫、组织观念不强、我行我素的军队不可能在战场上打胜仗的。每一支好军队都应有铁的纪律作保证,才能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行动。这样的队伍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们学校的一个班集体何尝不是如此?班风散漫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大都比不上组织纪律较强的学生。就拿我以前当初中班主任的经历来说吧,同是相同水平的生源进来,在第一个学期还看不出太大的差距,但是一到第二个学期其成绩等各方面的差距就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学习成绩上要远远落后于班风严明的班级。但反过来说,并不是所有班风严明的班级就能取得好成绩,而要特别注重“活泼向上”这四个大字,也就是说班风在严明的基础上还要求活泼向上。该玩的时候照样玩,比如:课外活动时间及其它课余时间在班上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俗话说得好“会玩的孩子也善于学习”,这正好验证了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统一组织、统一纪律下学得专心,安心,学得活泼,学得轻松,争取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人际关系和谐且教学相长——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1.在师生关系上要做到和谐。当老师的不要摆官架子,要尽可能地降低自己的身份,把我们老师看作是学生的朋友或兄弟姐妹,这样学生就乐于与我们教师亲近。只有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或者相互信任之后,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大胆地向老师请教,甚至有的老师不懂的问题学生会向老师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以供大家探讨,做到教学相长。老师在听取学生的意见时,应该虚心地接受,并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鼓励,这样一来学生以后的学习积极性就更为高涨,成绩也在无形中逐渐得到提高,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位老师所期望的吗?

2.师师关系要和谐。师师关系和谐是生生关系和谐的一面镜子。如果我们老师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甚或勾心斗角。现在有的乡村中小学校的不是很公正地、民主地、科学地考核老师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师师关系,老师与领导的关系。这在学生眼中就觉得我们老师之间就好象是敌我之间的关系,很不和谐,表面看起来好象和谐其实内心在你争我斗。这样一来使我们老师在学生眼中的美好印象大打折扣。这些不好的关系影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之间的关系,甚或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老师在学生面前要做到和谐,如果教师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或多或少的会影响老师的上课情绪,教学态度,甚至价值观念的改变。只有我们教师在学生面前做出榜样,从学校的大局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到第一位,团结协作,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因为只要有一个教师出了问题,他所任教的班级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成绩谈何全面地,综合地,和谐地发展?

3.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做儿女的要多多体谅父母,而做长辈的也同样要多关心和理解做儿女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及心理发育等。如果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学生,谈何去尊重他的老师和同学;学生在家庭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想让他在学校或社会上去尊重别人是很困难的。为此,我们做父母的要想方设法处理好与儿女的关系,要以朋友的身份去与儿女交流,儿女做得对的事情我们做父母的要积极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有不好的苗头,我们做父母的千万不能盛气凌人,不能没问明原因就指责他们。这样只能是火上浇油,火苗越烧越旺,而起到负面效果。此时,我们做家长的只有静下心来与孩子慢慢攀谈,使孩子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接受您的观点和意见,也只有这样,孩子的自尊心才不会受到伤害。哪怕每次孩子上学多一席关心的话语,或者孩子回家多与家长主动交流,主动问好,都可以很好地解决两者之间不和谐的因素。

三、教风良好且成绩满意,使学生有成就感—— 是学生学习自信和坚持的源动力

学习是一件“主体性”过程,我们教师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才能教好,学好;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所谓“引导”也同样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仅靠“兴趣”的话其积极性未必能持久保持。对于中学生来说,由“兴趣”演变到“三分钟热情”更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我们如何促使学生认真、长久坚持地学习下去,我觉得还应为学生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学生有能力,有信心,有计划地实现教师制定的目标。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实现。为此我们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哪怕目标很小,只要学生能如期地完成就是一种收获,就是一种成功。比如我们给学生布置练习或考试时习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目标,不论目标大小,只要我们实现了就觉得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没有成就的生活会觉得暗淡无味。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成就感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为人们都有这种通感,甚至有的人会象吸毒一样上瘾。而这种“成功”的感觉又会成为下一个或争取又一个“胜利”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一开始先把目标定得适中或者偏小点就可,不要太高太远。学生一旦努力了就能在短期内实现目标或看到成效,取得成功,大部分学生不会为太遥远的甚至于没办法实现的目标努力。因此目标太大就只能使学生望而却步,学习动力和信心就会严重受到影响。与其说“你一定要考过二胡或钢琴8级”(目标太远,对学生来说怎么努力也够不着,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还不如这样说:“再有几天你就可以过二级了,过了二级我们互相庆祝一下!”并且对于有进步的学生我们教师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觉性。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做这事也失败,做那事也不成功,养成一个个失败的习惯。长此以往,久而久之这个学生的自信力和毅力就逐渐淡化和消失。由此以来,长期积累起来的失败的习惯就会束缚着他,使他的能力不能施展出来,就很有可能真的成为一个失败者;而如果一个学生平时做这事也成功,做那事也顺意,就感觉好象困难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于是他面前即使有困难的事他也要自己亲自去尝试一下才善罢甘休。因此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源动力。

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接触大自然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心地更加高尚。自古以来和大自然感情融洽的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更加通情达理,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才能更加和谐。另外与大自然接触不仅使学生身体健壮,而且精力更为旺盛。大都市的孩子多因远离大自然很少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心情不佳或者性格怪癖,这为其学习肯定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外,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及学校要努力地,尽快地,切实地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以利于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要取消学校附近不安定的和不利于学生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

综上所述,只有家庭,孩子,老师,校领导,及社会站在和谐统一的战线上,我们的学生,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在和谐环境中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的《理想国》.

[2]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育的建议中》.

猜你喜欢

平等健康和谐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