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日托班孩子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6-12-12倪燕明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

倪燕明

摘 要:如厕能力的培养是生活教育的一项内容,而生活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对幼儿进行如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等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如厕习惯;半日托班;自理能力

如厕能力的培养是生活教育的一项内容,而生活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对幼儿进行如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等有重要作用。

一、导致幼儿如厕问题的原因

1.幼儿自身因素的影响

如厕对成人而言再简单不过了,但对幼儿来说却是莫大的挑战。将一次如厕过程分成若干步,就会发现孩子不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排泄系统,还要掌握反应速度,更需要一定的自控力与忍耐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既需要排泄系统的成熟,又需要孩子自身不断地学习。由于半日托班的孩子年龄太小,很多孩子自理能力较弱,如厕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当幼儿注意力在某件事情或某样感兴趣的东西时,常常会忘记自身的生理需要,就会产生大小便失禁的现象。有些孩子知道要到卫生间大小便了,但表现总是时好时坏。

2.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孩子的习惯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家长会不以为然,每天睡前给孩子包尿不湿,他们认为孩子大了自然会控制大小便,况且现用免洗纸尿裤,方便又省事。所以,幼儿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很差,如厕能力很难提高。

3.陌生环境的影响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到陌生环境,接触陌生朋友老师,使他们心理上产生恐惧,这时他们的行为最容易出现退缩的现象,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他们有大小便需要时,也不敢告诉老师,时间一长就会把大小便解在身上了。

二、培养良好如厕习惯的对策

如厕习惯的养成不容忽视,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来培养。其中教师、家长的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和家长的教养方式要统一,家园共育才能事半功倍。

1.教师培养幼儿如厕习惯的方法

(1)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幼儿初入园,教师应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尽快帮他们适应幼儿园环境,消除孩子的恐惧感。日常活动中,我们应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神情,发现他们有异常表现,如坐立不安、到墙角蹲下等,要主动询问并弄清情况,每天亲亲他们抱抱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妈妈”。对于尿湿裤子的幼儿,应及时换上干净的裤子,丝毫不责怪,耐心开导,并多观察其神色,及时地提醒;对于那种害怕上厕所的幼儿应该多观察或者多与他交流,了解原因后再鼓励幼儿独自如厕。

(2)合理安排幼儿半日作息时间,定时组织幼儿集体如厕,适时提醒个别爱尿裤子的孩子如厕

教师应科学合理制订半日作息时间表格,清晰掌握如厕的时间。并在幼儿“如厕”之前要先讲清楚如厕的一些规则:比如怎样脱裤子,怎样解大小便,人站在厕所的什么位置,如厕时要排队,按秩序一个一个来,以免发生危险。讲完后再带幼儿如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科学地安排好幼儿大小便的次数及时间,并把每个幼儿如厕情况做好记录,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教师在了解幼儿心理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对一些幼儿进行适时的提醒,这样,幼儿就会感觉到教师的关心,慢慢地养成好习惯,也不会因为过分投入当前的活动而忘记自身的生理需求,甚至太急又一时脱不下去而尿湿裤子。

(3)用多种形式尽量保证全体幼儿集体如厕

集体如厕时尽量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去,可采用各种方法督促每位幼儿如厕,如,以奖励的形式培养幼儿如厕,可给如厕过的孩子贴上五角星、发个小卡片等。如,以儿歌故事的形式培养幼儿如厕,可在如厕前给幼儿念关于如厕的儿歌故事等,这样一来对培养幼儿如厕的好习惯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4)加强随机教育

幼儿入园后,教师要告诉幼儿一些简单的用语,纠正幼儿在家里,家长和他们对话时用的语言,例如“小便”就是“尿尿”,“大便”就是“拉臭臭”等,只要有幼儿大小便时就告诉他们这些用语,久而久之,幼儿就习惯在幼儿园大小便了。

2.家长培养幼儿如厕习惯的方法

(1)为幼儿提供方便的衣裤

合适的衣裤能加快孩子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合适轻便的衣裤。一方面,这些衣服可以让孩子轻松掌握独立穿脱裤子的技巧,使他们感到这并不是难事,进而产生独立做事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如厕中,简单易脱的裤子对动作较慢的孩子来说,相差一点时间就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也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其次,让孩子独立穿衣服。穿脱衣服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内容,父母要告诉孩子如何穿、脱衣服,并耐心等待。

(2)正确培养孩子的如厕习惯

家长的正确引导对孩子如厕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家长给幼儿多一点锻炼的机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做,如果他们在如厕中遇到困难,家长要起到引导作用,帮助他们解决如厕困难。

3.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的如厕能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于本班情况特殊,我们是半日托班,如果幼儿在园半天的习惯养成了,回到家家长又包办,那好的习惯就很难养成。家长在家里要让幼儿养成定时如厕的好习惯,教师也需要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大小便情况并做好记录,与家长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

家园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在家里要让幼儿独自养成如厕的好习惯,教师也要了解幼儿在家的大小便情况并做好记录,与家长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保证幼儿在园在家生活规律的一致性,只要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入手,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如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以上是我初步的认识和建议,如何使半日托班的幼儿如厕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凯茜.宝宝必修课:“如厕教育”[J].启蒙,2006(7).

[2]蒲世清.托班孩子如厕能力的培养[J].幼儿教育,2000(9).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
论幼儿园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方法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简谈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爱子有方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