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钻掘工程系列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

2016-12-10杨伟峰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实践

摘要:岩土钻掘工程广泛应用于城市工程建设、地下工程施工、深部科考及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把握专业应用需求、触发创新。从钻掘系列课程教学实践入手,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知识—能力—素质—创新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学校独特优势,将工程创新思维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优化模块式课程体系、创新研究型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创新与教学成果考评体系”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内涵。

关键词:岩土钻掘工程;课程体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083-03

岩土钻掘工程系列课程是集理论科学性、生产实践性、实验研究应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系列课程。在专业修订完善的“重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中,如何优化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计划,并保障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需大力推进相应的质量工程建设,为学生搭建自由宽松的创新平台。结合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独特优势,将工程创新思维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出以“优化模块式课程体系、创新研究型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创新与教学成果考评体系”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为最终造就创新型人才提供优良环境。

一、优化模块式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就钻掘类模块式课程体系而言,如何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配置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矿业、地质类院校现有钻掘类课程在专业内容设计上比较单一,主要侧重于地质影响因素,忽视了工程技术因素,导致学生欠缺机械、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至于走向工作岗位后,遇到钻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应使学生不仅具有基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还应当有处理疑难问题的多学科知识统筹能力[1]。因此,对于钻掘类课程内容设计既要涵盖地质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又要兼顾工程技术手段与方法,将整个地质领域与工程领域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在一起,构建多学科交叉兼顾的知识体系。在专业内容设计上还要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特色,考虑专业背景不同,就业方向不同,对课程内容进行安排与取舍:对于资源勘查方向的学生,将课程重点放在煤田地质钻探、定向钻进等勘探钻掘类上;对于煤层气资源方向的学生,钻掘类课程内容主要以煤层气井(包括地面垂直井、多分支水平井)钻探方法与完井工艺、煤层气开采钻井液体系和储层保护完井液技术等为主;而对于岩土勘察方向的学生,课程内容主要向岩土钻掘、工程施工钻探等方向延伸。除此之外,课程内容还要结合现场实践,增加钻井事故处理分析方面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通过完善钻掘类课程内容,以“全面兼顾,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为准则,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统筹专业内容,找到熟悉专业知识切入点,更快地适应用人单位要求。

二、创新研究型教学方法,促进学习与研究融入教学过程

教学是个复杂的体系,是衡量学生的手段,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采用答辩的方式,设计一个具体的工程实践问题,或分析一篇综合性强,高水平的科技论文,都有可能激发学生查阅大量文献,从而学到更多课堂上无法一一细述的专业知识点。另外,解决实践中的某一难题则更能体现学以致用。因此,尽量减少理论背诵的常规考试模式,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钻掘类课程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塑造持久性课程文化为核心,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并行展开。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首先简短介绍整个课程大纲,包括所需预备知识、参考书籍以及文献查阅技巧等,然后将课程内容分割处理,分为研究现状(钻掘技术发展的历史与前沿动态)、基础介绍(包括基础钻探设备、地质影响、完井工艺等)、特色专题(结合钻掘类的纵横项目,将设计方案与思路整理融合做成专题向学生展示与讲解)。这样做的好处是以教材为基础而又不依赖于教材,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钻掘课程学习技巧,熟悉钻掘技术与项目流程,从而让学生更加从容地面向就业,服务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追踪、查阅最新资料,更新知识内容,总结项目报告,提炼学科精华。

除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之外,引入研讨式教学方法,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钻掘类课程始终,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优势,结合学校钻掘类课程的专业特点,形成更加灵活、独具特色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其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1)指导选题。结合学科研究进展与专业背景提出不同选题方案,将学生分组,告知学生研究方法与要求。(2)分工合作与交流。每个小组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分工合作,并定期进行小组探讨,交流研究情况,共同解决研究难点。(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以汇报的形式展示最终研究成果,教师和其他学生负责提出问题,展开讨论。(4)总结与启发。每个小组成员总结研究内容与成果,写出研究心得,加深对钻掘类课程的理解。这种“授之以渔”的研讨式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科研实践能力,并建立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的关系,成为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三、构建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

实践教学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是对“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矿大办学理念的深入贯彻,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组以钻掘类系列课程为依托,以研究型教育为手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一切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提高社会竞争力为准绳,不断加强实践环节建设与改革,丰富实践形式与内容,形成了实践与科研创新相结合,实践与生产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一)钻掘类课程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相结合模式

在掌握钻掘技术发展动态的同时,把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相结合,将科研方法延伸到钻掘实践教学中去,在实践教学中检验科研方法,最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科研创新。该模式以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设计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在资料调查、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画图分析、论文报告等环节得到锻炼。以开放性实验设计为例,近年来学生自主设计的开放性实验包括:不同钻孔施工工艺应用机理研究;不同应用钻头设计、不同应用泥浆配置;钻孔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定向孔的孔深轨迹理论研究;钻探施工废弃泥浆处理研究;不同钻具组合的造斜率的影响因素;煤层气井玻璃钢套管研究与应用;为了让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更好地结合,就要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速建设开放型实验室,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到便利的教育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

(二)钻掘类课程实践教学与生产结合模式

培养素质能力高、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强与生产一线的联系[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矿大的品牌专业,学院与许多企业、设计院所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许多企业直接参与了实践教学指导活动,并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基地[3-4]。针对钻掘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学院与生产单位共同参与指导,让学生走进生产现场参与实习,与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熟悉现场钻探工艺流程,了解现场钻井事故处理方法,增加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现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认识,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四、完善教学考评体系,塑造创新文化氛围

考评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科学合理的教学考评体系能够引导和推进研究型教学的有效实施。目前教学考评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研究型教学的开展。以往“一考定全局”是传统教学对学生能力考核与教学效果考核的唯一手段,而对于“重实践”的钻掘类课程,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不仅不能够反映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且还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完善钻掘类课程教学考评体系,科学合理地对教学效果与学生能力进行全面客观评价。

通过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教师科研创新项目、学术论文写作、专利发明和申报等反馈学生创新能力的程度与量化关系,引出新的考评发展思路:通过多层次载体来考评学生能力与研究型教学效果。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科研项目,并将所有载体列入学生考评影响因素,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钻掘类系列课程涉及内容复杂,知识面广,既有普遍工科类课程实践性较强的通性,又有其专业性与创新性较强的特性。因此,对于钻掘类人才培养就有了兼顾“实践与创新”更高要求,反馈到钻掘类课程研究型教学中就是要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体系,坚持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钻掘类课程的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整个岩土工程方向的研究型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伟峰, 夏筱红. 把握专业应用需求,注重实践,触发创新—以“岩土钻掘工程”课程创新实践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 2011(1): 55-57.

[2] 陈滨. 面向煤炭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型教学[J]. 煤炭高等教, 2012, 30(6): 120-122.

[3]杨凤, 刘军.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4, 23(5): 110-114.

[4] 张举钢. 地学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 2013(2): 13-15.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教学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