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实践情境问题的幼儿园教研活动改进

2016-12-09庞青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范画陈老师主持人

庞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建立相互尊重、协同合作、敢于批判质疑的园本教研,那么这样的教研理念在教研活动中怎么体现?怎样才能改变教研活动中主持人唱独角戏现象、改变教师参研的游离状态、改变教研活动的沉闷氛围?作为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主持人,我结合多年主持教研活动的经验,在此建议从教育实践情境问题入手,进行实践情境问题下的教研活动改进。

一、教研活动的内容来源于“问题”

作为主持人,我们常常喜欢在每次教研活动前设立教研的主题,然后按照事前设计好的主题组织教研活动,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这样的教研否定了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改变这种做法的策略是和教师一起做教研活动计划,使教研活动真正能解决教师的问题,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一)收集整理教育实践情境中的困惑与问题

在每学期结束前,教研主持人可利用教研活动总结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寻找自己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主持人要帮助教师消除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微小或有些幼稚等顾虑,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尽情表述,然后汇集问题成问题树,继而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并将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归类整理成为不同类型的问题。

(二)转换真问题为教研活动话题

教师问题提出后,教研主持人应和教师一起分析问题的“真”与“假”,找出真性问题。真性问题即是需要依据教育原理通过研究分析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问题,而假性问题则只是通过建立规范和明确操作行为等就可解决的问题。将不同类型的真问题设计为一个一个的教研话题,由此也就生发出了教研活动内容。如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提出问题的常常有:“孩子喜不喜欢到数学区去玩怎么办?”“孩子在建构区里不建构玩打仗的游戏怎么办?”“活动区活动的评价都需要集中的方式进行吗?”“我不知道提供的结构材料是否是适宜的?”“用什么方式开启活动区活动更好呢?”等等,如果把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就可归类出关于活动区域活动的创设、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以及指导评价的几个小话题,由问题生成的话题就能成为教师感兴趣的教研话题,因为话题来源于教师的问题。

(三)确定优先话题开启教研研讨

在教师提出的多个问题中,怎么确定研究的先后顺序呢?可让教师思考哪些问题是自己最想急于解决的问题,依次排序后归类确定先后顺序。依据教研活动内容的大小,有些教研话题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完成,有的需分几次教研活动来完成。

二、教研活动的进程依靠“问题”

怎样让教研活动活起来?笔者在多次主持经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可以作为改进教研沉闷等现象的借鉴。

在“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有效的指导策略”教研活动话题讨论中,一位刚工作了两年的年轻教师提出了“教师该不该提供范画”的问题。问题提出后,我一改过去在活动组织中包揽问题并立即回应问题的做法,而是将问题抛给老师们:“谁来回应一下这个问题?”此时活动室内一片安静。于是,我立即转向在幼儿园有一定美术活动教学经验的陈老师:“陈老师,我知道您在这方面有经验,您能说说吗?”于是陈老师就反问年轻教师说:“在你的认识中范画是什么样的?”年轻教师说:“就是我们老师画好的那种绘画作品。”于是陈老师开始就这种范画的特点以及对孩子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陈老师讲完后,我就转向全体老师问:“陈老师的解答你们同意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我就和大家梳理出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一个认识——不能给孩子提供成品的范画,否则会束缚孩子的表现和想象。紧接着我又对大家说:“对这个问题你们还有没有疑虑呢?还遇到过棘手的问题吗?”这时张老师开始发问了:“那孩子画不出来怎么办?”此时我知道对问题深层次的探讨来了,于是我赶紧说:“是啊,没有了范画,孩子画不出来,只是一张白纸怎么办呢?谁能讲讲孩子画不出来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先前有美术经验的陈老师又开始接话了:“那是因为孩子对素材对环境的感知少了。”于是我们又梳理出第二条要让孩子能画出来,必须让孩子有大量感知感受的机会和条件。“怎么让孩子来感受呢?有没有好的办法呢?……”此时,研讨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厚,教师们的思维已经被唤醒,参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为了让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让每个老师都参与到其中,我开始将老师们分成几组进行研讨,于是怎么引导孩子去感知感受的办法,又被大家一一列举出来。这一环节结束后,我又问:“在孩子的绘画结束时,我常常听到老师这样的话,‘小朋友画得满满的真好,你的颜色用得很漂亮,如果你把这呆花画在这个地方就好了……这些话是什么意思?”老师们说是评价,我又提出:“对这样的评价赞同的请举手,觉得有问题的请举手。分成两组,请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次教研活动后,每个老师都很激动,她们都感到这样的教研很有收获,并表示喜欢这样的教研,同时也期盼下一次教研活动仍然是这样来进行。而我自己也很高兴,仿佛思维一下开了窍。反思教研的情境,我悟出要激发教师参研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应该有这样的方法:

方法一:教研活动进程需要依靠问题进行推进,教研主持人需要清楚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做到心中有数。

方法二:主持人多用设问、反问和追问的方式唤起教师思维。教研主持人的作用在于引出问题、引导话题,打破对话平衡,引发观点冲突,以此获得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办法,切不可承包教师问题或直接告知问题答案。

方法三:敏感捕捉教研进程时间。教研活动进程应用多种方式来做推进,一味单纯的议论会使大家感到疲倦。因此,教研活动中主持人应敏感地捕捉到教师在某个环节中的状态及时作出调整,个体陈述、分组讨论、双方辩论等都可激起教师的热情,切不可在整个研究活动中都是老师单独的发言。

三、教研方式的采用借助“问题”

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参与研究,如果幼儿园仅是采用集中教研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尽管在集中教研中有不同形式来进行,但仍然容易使教师形成参与疲劳。由此,幼儿园可在问题平台下采取下列方式来开展。

1.对来源于教师的困惑和问题经归类整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组内人员的确定根据三个原则,一是园内对此类问题最有专业经验和水平的教师;二是没有经验的有困惑和茫然的教师;三是对此类问题感兴趣的教师。依据这三点组成不同的研究小组。

2.分组确定后开启教研的过程研究。研究中不仅教师有研究兴趣,而且小组内有园里在此方面代表最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做引领指导。

3.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后,每个小组都会形成研究的成果,此时教研组可组织交流分享,也可邀请专家对不同研究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总之,教研主持人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历练,多接触教育实践情景,切忌不能成为教研组长或业务园长后就完全脱离教学一线。教研主持人应该经常性地走入实践情景,多接触教师,多关注孩子,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自己专业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在教研活动主持中进发教育智慧,应对自如、淡定从容。

猜你喜欢

范画陈老师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智慧运用“范画”,让小学美术课堂更有效
合理运用的适时而止和适可而止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用范画点亮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