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之三境

2016-12-08王江利

烹调知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李渔香菇滋味

王江利

“吃货的人生,就如同一列行进中的火车,光吃,光吃……”这是网上的一个段子,是对吃货的形象解释,也是吃货的自嘲方式。何为吃,口乞为“吃”,也就是说仅仅满足口舌唇齿味蕾之欲还只能算是低水平、浅层次的吃货,只知道“光吃,光吃”的货最终只能成长为没有前途的胖子。而对高大上的吃货来说,需要以一颗细腻柔软的心去慢慢地、细细地体味食物,如是为“品”。

《红楼梦》里妙玉姑娘对于喝茶有个“三杯”论,推及到饮食上显然不合适,莫说一杯,三五碗可能也还没咂摸出个滋味来,更不要说饱了。另外,铁观音工夫茶的品饮有“七泡有余香”之说,故我以为,“品”一杯或七碗只能看作一个泛指,滋味是不该限量版发售的,你是西北汉子,那就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她系江浙美女,那就还是画意诗情、小碟小碗好了。

“品”字是三个口组成,应当是口感上的三层滋味,重重递进,一层更比一层高。这么说似乎有点玄,但事实上“吃”还真是这么玄的一档子事,笔者以为“吃”也有三重境界。

“吃”的第一重境界为“万水千山吃遍”。南甜北咸,西酸东辣,以我有生之年,穷尽天下美味,莫管它是星级酒店还是杏花村巷,有美食的地方就有春天,开口能言“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呐”,也便可谓吃之有成了。

“我吃故我做”是“吃”的第二重境界。苏轼大文豪他自言“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意思是说“全天下的美味呀,你们的存在都是为了供养我这个老馋鬼的哦”,所以为苏老先生代言的,除了关西大汉抱铜琵琶、铁桌板歌“大江东去”,版权所属的还有“东坡肘子”“东坡肉州”“东坡豆腐”等等,更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千古名句流传,可见吃有所得,亦可百世流香。

“吃”的第三重境界也是至高的境界,为“真味只是淡”。此境界妙在大道至简、返璞归真,非资深美食家不可为。李渔就是这样一位大家,他倡导注重本味、淡味、鲜味的健康养生经,不主张肥辛甘,他认为“肉食者鄙”,认为“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所以笋以其“鲜”而使得笠翁老先生青眼有加,并称赞道“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在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的泛滥比科技发展还迅猛的今天,平中见奇、淡中有味的食物如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一样,真真是可遇难求了。

除了笋,李渔还推崇一样养生圣品——“蕈”,他说食蕈就犹如吸取了“山川草木之气”,人人得益,老幼咸宜。这个文绉绉的“蕈”字,其实就是我们现在餐桌上的“抗癌明星”——食用菌,诸如草菇、平菇、鸡腿菇、牛肚菌、羊肚菌、虎掌菌等等。

在韩剧《大长今》里,长今在经历宫廷斗争倾轧、受伤而避难山野时,偶得一老翁救命照顾,这个情节在剧中微不足道,时下诸君能记起来的怕是千万中也难寻一人,可它却深深印在了我这个心里一般不装事的吃货的脑海里,这都是因为那个老伯伯给予长今的粥汤粗食里有一种调味品,其实它是再简单平常不过的香菇虾粉。菇系野生,虾出清溪,阳光下焙干,瓦罐中研磨过筛,如此而已。“吃”真是一门学问,寻常物幻化出别样滋味才是吃的最高境界。在现代化装备一应俱全的今天,香菇磨粉并不难,交给烘干机、研磨机,几分钟轻松搞定,可难就难在用的是不是“得天地精华之润泽、受林风日光之拂照”、源于山野、得之自然、原生态、纯天然、绿色环保的蘑菇。

我最近就从朋友处得了一瓶香菇粉这样的宝贝,那是真正源于湘西深山的乡野神秘滋味。菇粉初品,入口即化,只觉细腻绵软;再品,便有淡淡的甜香,似有若无;三品之后,我索性去磨了一些虾粉配上,拌了个爽口黄瓜,上面再撒几粒芝麻,就着一碗红豆米饭,那是真香啊!

猜你喜欢

李渔香菇滋味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
回忆之城,泪雨之城
倚帝客
果子的滋味私厨
一颗滋味果子
嗜好可当药
红薯的滋味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
李渔的幽默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