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12-08景雅玲刘小荣陈彩云

甘肃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矢状安氏矫治器

景雅玲 刘小荣 陈彩云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疗效分析

景雅玲 刘小荣 陈彩云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类错的矫治效果以及患者侧貌软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15例生长发育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11.2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分别拍摄X线投影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对治疗前后测量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前牙覆覆盖关系基本正常,SNB角增大,ANB角减少,软组织面角增大,颏唇沟深度-H线距离减少,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对于生长发育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有明显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牙矢状关系。

安氏Ⅱ1类错;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头影测量

安氏Ⅱ1类错是临床常见的错畸形,其主要特征为下颌骨发育不足,侧貌表现为下颌后缩,鼻唇颏之间的不协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临床表现磨牙关系多为远中、前牙深覆盖,并常伴有前牙深覆,同时还伴有面部肌功能异常。因此大多数学者提倡早期治疗是必要的,可改善下颌骨的生长发育。Twin-block矫治器是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功能矫治器,通过前移后缩的下颌骨改变髁突周围组织的张力刺激下颌生长,从而改善患者的侧貌,达到单纯固定矫治器不能获得的效果。我们对15例安氏Ⅱ1类错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比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探讨其软硬组织变化特点。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5~2012年在我院正畸科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15例,男9例,女6例。治疗开始年龄10.2~12.5岁,平均11.2岁。患者矫治前均处于恒牙早期,为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患者面型侧貌为明显下颌后缩,牙模型测量显示前牙覆盖≥7.5mm,磨牙关系为远中关系,头影测量分析ANB角通常大于5°,上颌基本正常或轻微前突。所有病例无正畸治疗史,亦无重大系统疾病及全身障碍等。

1.2 矫治方法

1.2.1 矫治设计。第一期矫治均选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Twin-block矫治器临床制作相对容易,是一种塑料咬合垫,上下垫咬合接触时呈45°,通过力使下颌功能性移位,能全天戴用,对支持骨产生持久的功能刺激[1],从而改善侧貌;一般经过4~6个月左右的治疗,切牙达到对刃关系,即可逐渐磨低上后牙垫以便下后牙萌出;同时需注意保留上下垫的斜面关系1~2个月左右,以稳定牙弓的矢状关系,第二期固定矫治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上下牙弓,调整磨牙关系,做进一步的合理调整。

1.2.2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的临床制作及应用常规取上下颌工作模型,并用蜡堤进行口内咬合重建,嘱患者下颌前伸,下颌一般前移5mm左右,在矢状

方向上,尽量建立后牙中性或偏近中关系,在垂直方向上切牙区打开2mm,矢状前移量与垂直打开量之和不超过10mm,通过蜡记录将咬合关系转移到架固定,制作完成Twin-block矫治器。制作完成的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口内试戴。当Twin-block矫治器上下垫咬合接触时引导下颌前伸,患者侧貌明显改善,如果有上颌宽度不调,可在患者上颌基托中线放置扩弓装置,嘱患者初戴的前3天进食时摘下矫治器,待不适消除后全天戴用。4~6周后即可分次磨低上垫使下磨牙萌长,使上下磨牙建,进而改善远中和垂直向的关系。再分次磨除下垫,使前磨牙建。在磨低垫时要注意使上下颌间的板斜面关系维持不变,磨牙中性关系后,下颌不能后退时取模做斜面导板来维持新建立的关系。

1.2.3 直丝弓矫治阶段。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结束后,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上下牙弓,调整关系,做进一步的合理调整。同时配合Ⅱ类牵引,此疗程平均15个月。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治疗前后测量数据的配对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例患者戴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及直丝弓固定矫治后,侧貌均取得明显改善,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基本正常,颏唇沟基本消失,治疗前后X线测量结果比较:SNB角增大,下颌骨长度(Go-Pg)增加,软组织面角(NS-Sn-Pos)增大,颏唇沟深度-H线距离、H角减少,反映出软组织侧貌突度减少,而上颌骨位置不变。见表1。

表1 15例安氏Ⅱ1错病例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比较(±s)

表1 15例安氏Ⅱ1错病例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比较(±s)

测量项目SNA SNB ANB Y轴角U1-NA U1-NA(mm) L1-NB L1-NB(mm) U1-L1 Go-Pg(mm) Go-Co(mm) L1-MP MP-FH NS-Sn-Pos FH-Ns-Pg H角Pos-Pog B'-H UL-U1 LL-L1矫治前80.61±2.60 74.81±2.27 5.74±1.07 65.57±1.77 26.44±3.06 6.58±0.98 23.97±1.75 5.72±1.55 113.10±5.86 70.95±3.52 54.30±3.56 93.19±4.06 23.21±3.27 18.60±1.70 84.27±1.79 18.22±1.32 12.12±1.17 6.41±0.82 12.47±1.08 15.79±1.37矫治后80.28±2.60 77.90±2.51 2.38±0.86 66.66±1.70 24.36±2.93 4.85±1.00 26.86±1.81 7.84±1.49 117.46±5.52 72.68±3.27 55.57±3.67 95.59±3.68 26.35±2.90 15.97±1.57 86.21±1.81 15.27±1.25 13.47±1.13 4.48±0.73 14.02±1.53 16.93±1.21 t 5.147 -11.356 11.837 -5.361 17.849 13.105 -19.171 -18.355 -25.687 -15.760 -12.832 -2.429 -9.553 21.590 -10.868 8.776 -16.351 11.096 -10.065 -6.985 P<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5<0.01<0.01<0.01<0.01<0.01<0.01<0.01<0.01

3 讨论

下颌发育不足或后缩是安氏Ⅱ1类错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此类错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发育,改善矢状关系不调,建立磨牙中性关系。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前导下颌,刺激下颌髁突的生长,并调整下颌骨的位置,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充分利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潜力,通过上下颌间垫向斜面的颌间咬合锁结,使下颌功能性前移,改善了上下颌骨间矢状关系的不调,并使自然牙列中导向有利于颌面正常生长的方向[2],最大发挥了下颌骨生长潜力,大大减轻了后期进一步治疗的难度。

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功能矫治器,是Clark教授于1982年为弥补肌激动器的不足发明的一种双垫功能矫治器,在口内是一种上下塑料咬合垫,咬合接触时上下垫呈45°,通过力使下颌前移,并使下颌在此位置上进行功能活动,可刺激髁状突的生长,功能性刺激了下颌骨的生长,能全天戴用。经Twinblock矫治及后期固定矫治后,SNB角增加,ANB角减少,下颌骨长度(Go-P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固定矫治不但能使下颌骨的位置前移,而且还能促进下颌骨的生长[3]。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过功能治疗,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口唇闭合基本自然,这是由于肌肉平衡改变和矫治器全天戴用而发生了快速软组织调节。与侧貌美学密切相关的软组织面角(NS-Sn-Pos)、颏唇沟深度-H线距离、H角都发生了显著改变,颏唇沟深度变浅,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严重影响面下1/3的发育及美观,在恒牙早期利用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力,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调整了上下颌矢状关系不调,纠正了下颌后缩,刺激了下颌骨的生长,解决了因不利于颌骨生长的因素,同时产生了有利于正常颌面生长的矫形力,引导颌骨向正常方向生长。通常4~10个月戴用后,下颌前移达较好的前移位,改善了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垂直关系,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侧貌美观。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二期矫治的难度,在此基础上应用高效能的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牙位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使矫治达到美观、协调、稳定的效果。

[1]张彦,王林,赵春洋.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软组织侧貌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1,31(6):365-367.

[2]左艳萍,徐宝华,刘学聪.双垫矫治器矫治安格尔Ⅱ类错的体会[J].口腔正畸杂志,2000,7(1):31-33.

[3]陈睿,柴红波,陈永吉.Twin-block联合MBT双期矫治安氏Ⅱ′类错的临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2):103-104.

A

1004-2725(2016)11-0837-03

737103甘肃 金昌,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口腔科(景雅玲、刘小荣);730030甘肃 兰州,兰州市口腔医院牙周科(陈彩云)

景雅玲,E-mail:631744521@qq.com

猜你喜欢

矢状安氏矫治器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头顶中间有道棱
——该叫矢状脊还是矢状隆起?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超声测量最小矢状肌厚度在诊治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应用价值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安氏Ⅱ类错畸形咬合接触特征及其与口颌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
孕11~13+6周胎儿后脑结构经后脑横断面的超声观察
大块头安氏中兽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