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诗汉译之汉诗化方向的不懈追求

2016-12-06董靖历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译诗汉译押韵

董靖历

(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英诗汉译之汉诗化方向的不懈追求

董靖历

(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从事英诗汉译的人须两种语言都要过硬,并具有深厚的诗学造诣,千方百计地捕获英诗中的各种相似性手段,而后在成型的汉诗中或运用或变通,以达到与原诗相似的艺术效果。译者可用自己喜欢的句式,自如而又充分地表达原诗诗意。对于诗体,译者不要按图索骥,削足适履。

译诗;变通;重生;韵脚

D01∶10.19329/j.cnki.1673-2928.2016.06.039

引言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被称为文学之上乘,其特点是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音韵和谐,意境深邃。诗歌凝聚了语言的精华,凝聚了民族的灵魂。诗歌翻译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诗必须译成诗的形式,否则就不能称为诗歌翻译。目前,英诗汉译有三种问题存在。第一,有些译者对原诗节奏及押韵形式的保留越来越趋向于严格,而这种趋势不符合我国的文化审美习惯。第二,多数译者诗词功底浅薄,译出的诗粗糙乏味。第三,有些译者过多地拘泥于所谓的文学性,忘记了诗须上口这一基本原则,译出来的诗艰涩又难懂。这种现象甚至在名家的译作里也时有发现。

1 译诗的诗形与诗韵取向

诗歌翻译只有符合译入语的诗学特点才能算得上像样的译诗。由于中英文化差异,译诗与原诗之间无法取得完全的对等,受这种差异的影响,译者必须做出取舍。所以,一般情况下,译者要么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借助中国固有的意象完成诗体构建,让作者接近读者,使译诗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要么使用异化翻译策略,保留原诗的特点,让读者接近作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做出抉择[1]。既然汉诗英译须套用英诗诗形,那么英诗汉译也必须套用汉诗诗形。目前,英诗汉译基本套用英诗格式,许多译者和理论研究者美其名曰形神兼顾。颇具代表性的看法是,既然是翻译介绍外国的文学作品以丰富主体文化体系,似乎应该更多地遵循异化式翻译策略,从诗学观的角度多作考虑,考虑怎样更多地将异域文化因子引入[2]。实质上,此种译法是按图索骥,削足适履,译出来的诗别别扭扭,令中国读者望而生厌。译者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永远不能忘记译入文本的读者是谁。欲使中国读者欣赏英文诗歌,英诗必须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即英诗汉译应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好作品应当经得起译制或“移植”,才能更具顽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如何正确理解英文诗歌的意蕴,恰如其分地将其译成汉语,并符合中国诗的特点,历来足以令译者不胜踌躇,大费周章。英汉诗歌的诗形体系截然不同。诗是形与质的统一体,“形”即形式,包括语言、韵律、节奏等方面的内容,“质”指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意蕴、精神。因此,在具体的译诗过程中,形的构建与质的传递,译者必须并重。[2]最好把英文诗歌汉译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尽量在译诗中实现最大限度的意蕴、美感传递,在内容上体现出“信”,在语言上体现出“达”,在诗形上体现出“雅”,即汉诗的诗体形式,方能够真正称得上译出了原诗的音美、意美和形美。

论及诗歌,必然涉及诗韵。有些民族就不把诗歌的押韵看得非常重要。但中国诗歌,尤其古诗,是非常讲究押韵的,因为汉语有别于世界其他语言,要想形成节奏就只好借助于押韵了。中国诗歌韵律流传千年,其押韵方式是,同样的或近似的韵母在句尾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如此,强烈的节奏感油然而生。英诗汉译后,可以不求格律工整,但须音韵得趣,诗行决不能随意拼凑。如果诗而无韵,美感趣味先失一半。

2 尝试把英诗的奇数行译为汉诗的偶数行

汉诗段落行数为偶数,这是汉诗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中国诗歌中,只有词的形式允许段落行数为奇数。实际上,没有哪个译者能够真正把一首英诗译为某个词牌。所以,在忠实原诗意的基础上,译成的汉诗以偶数行形式为佳。诗歌翻译本身就是艺术品的再创作,需要用心解读,用心揣摩,使之脱胎新生。例如:

上面的英诗第一首与第二首都是每段五行,译成汉诗,改为六行。若译为汉诗后也是单行,其形式就有残缺之嫌。如此,增一诗行,其结果显得匀称和谐,虽增添成分却不改变本意。

另外,在第二首中,第一段有添加成分。玉米生长的时日必然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直译“那树,那鸟”太干巴。第二段也有添加成分。风雨飒飒时有人引吭高歌,想必开心。另外在第一段和第三段中,为了押韵,诗行顺序有所颠倒。

3 英诗译为汉诗,七言最上口

英汉诗歌所涉及的语言体系与诗形体系截然不同。为使英诗的意蕴、精神能通过汉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中国读者喜闻乐见,英诗汉译过程中的变通与增删是两个必要手段。

一要适当变通。须淡化英诗本身的抑扬格、韵部以及音节轻重甚至语言习惯诸因素,否则,译为汉诗则显得非驴非马。若能把英诗译成五七言诗甚至是格律诗,必定显得雅丽,但要视情况而定,不可强求。要适当增删。增添成分求到位,删减成分免冗余。如此,通过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在不失原意的基础上可求得译诗自然、顺畅、押韵。

下面是一首英国民歌,本文作者尝试着把它译成一首七律。

4 长诗同韵诗味浓

长诗同韵会形成一种听觉预应链条,给人以连续的音韵和谐之感。诗而无韵,味同嚼蜡。押韵形成韵脚而产生节奏,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成一个整体,使人读前一句时预想到后一句的音韵,读后一句时回想起前一句的音韵。经常见到一首英诗汉译后,或是译者拘泥于原诗的押韵形式,完全背离了中国人的欣赏习惯,或是译者根本找不到韵,平铺直叙。其实,这两种情况都不会拥有读者群。汉诗押韵方式有几种,各有其特点,主要有:隔句韵即通常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连句韵即每行都押,很难做到,也无必要;随韵即两句一换,如信天游,但诗体罕用;转韵即中途换韵,出于无奈。所以,对于译成的汉诗,译者必须充分调动语言能力以把住韵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是1907年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写给他儿子的诗。

5 结束语

英诗汉译使中国人了解到英文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丰厚的思想价值和很强的教育功能。千千万万的人是通过英诗汉译熟识了英美文化风情,积淀了自己的思想底蕴,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词汇,提高了自己的素质修养,其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启迪作用世人皆知。

译者只有培养出自己深厚的诗学造诣、透彻的理解力和生动的笔触,方能将英诗的精髓、韵味准确地

表达出来,将英诗译成汉诗形式,以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方能以成功的译作来支持自己的译诗主张。这对普及翻译知识和技能,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和译作质量,对于繁荣和发展我国翻译文学,也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郭勇丽.归化还是异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7).

[2]尹艳佳.以诗之名∶读《中国英诗汉译史论》有感[OL].(2011-11-29).http∶//blog.Sina.cn/s/blog-91e01c170100vnvc.htm1.

Pursuing a Pleasing Quality of Chinese Poems in Translating English Poems into Chinese Ones

DONG Jing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 455000,China)

People who are engaged in translating English poems into Chinese ones have to,above all,master both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have the profound poetry attainments.They can manage to capture the various similar means in the English poems and then apply or accommodate them in the forming Chinese poems in order to attain the artistic effects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poems.Therefore,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s that they like,translators may express freely and fully the original poetic sentiments.After translation, for the poem forms,translators never handle them in a mechanical way,and never cut the feet to fit the shoes.In order to let Chinese readers appreciate English poems,translators should do that∶be sure that English poems must experience a process to be reborn from ash fir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oems;accommodate;reborn from ash fire;rhymes

H315.9

A

1673-2928(2016)06-0121-05

(责任编辑:王彦永)

2015-09-26

董靖历(1958-),男,河南安阳市人,安阳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评论、诗歌翻译。

猜你喜欢

译诗汉译押韵
押韵押出韵味儿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译诗“三美”与国学经典英译的美学问题
听他吟她的《歌》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我给小鸡起名字
描写规范理论在徐志摩译诗作品中的体现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霍克思译《红楼梦》诗词的诗学观照——从两首译诗说起
Watch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