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16-12-06陈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列奈瑞格血糖

陈丽萍

(云南省安宁市人民医院,云南 安宁650300)

✿论著/护理✿

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陈丽萍

(云南省安宁市人民医院,云南 安宁650300)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本组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瑞格列奈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过各自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有所改善,并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体重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能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糖尿病;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中已经发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大多数的药物对于控制血糖的长期疗效并不理想,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脑卒中、肝肾损伤以及心脏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1]。二甲双胍是临床早期发现的一种治疗药物,临床中常用盐酸二甲双胍主要的作用是增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继而增强脂肪、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糖糖的摄取及利用,并且还能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2]。以下是针对二甲双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做出的初步研究分析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本组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病例45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5岁-7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6.48±12.63)岁,病程在1年-16年不等,平均病程为(6.15±1.34)年;研究组:病例45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37岁-7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5.16±11.94)岁,病程在2年-17年不等,平均病程为(7.03±1.6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详细的病例资料见下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饮食控制,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瑞格列奈治疗,瑞格列奈0.5-1.0mg,3次/d,餐后口服;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二甲双

胍治疗,二甲双胍0.25g,3次/d,治疗5周后增至1.0g,2次/d,餐后口服,持续治疗12周。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每隔4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上述指标以及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情况、体重指数、肝肾功能(AIT、AST、BUN、Scr)等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且空腹血糖<7.2mmol/L,餐后2h血糖<8.3mmol/L,或较前下降值超过30%;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空腹血糖<8.32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或较前下降值在10%-30%;③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为下降至上述标准[3]。

1.5 统计学分析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空腹血糖)、PG2h(餐后2h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空腹血糖)、PG2h(餐后2h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而经过各自的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体重指数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也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组件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体重指数明显较前下降,并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4。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G2h、HbAlc水平对比分析(±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G2h、HbAlc水平对比分析(±s)

注:“*”表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研究组(n=45)对照组(n=4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BG 10.4±2.1 7.6±1.2*10.3±2.6 8.6±2.0*PG2h 15.9±3.4 10.5±3.1*15.8±2.9 12.6±3.4*HbAlc 9.2±1.7 7.6±1.2*8.9±1.6 8.3±1.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体重指数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体重指数比较(±s)

组别研究组(n=45)对照组(n=4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T 17.6±8.3 17.2±8.7 17.5±8.6 17.4±8.7 AST 14.9±7.6 15.1±7.8 14.2±7.8 14.6±8.2 BUN 4.6±1.5 4.7±1.9 4.4±1.6 4.5±1.5*Scr 87.5±11.8 87.2±12.0 88.3±12.3 87.1±12.0 BMI 26.7±6.4 22.4±5.7 27.4±6.2 26.8±6.8

3 讨论

若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将会给胰岛β细胞造成严重不可逆性损伤。此外,高血糖状态对于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糖尿病一经确诊,应尽快治疗,早期纠正高血糖,恢复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2型糖尿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并且患者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较健康人低,早期治疗是整个疾病控制的最佳时机[4]。

目前临床中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二甲双胍能够促进葡萄糖氧化,增加肌肉、脂肪以及肝脏等组织的脂肪合成和糖原合成,继而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能够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继而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5]。二甲双胍在降糖的同时,还能降低游离脂肪酸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的作用,并且能够改善胰岛素的状态。二甲双胍已经被公认为临床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的首选药物。而瑞格列奈是一种非磺脲类制剂,其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其作用起效快,能够有效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降低肝糖,激活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继而降低餐后血糖[6]。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单纯采用瑞格列奈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给改善作用,经过治疗后FBG、PG2h、HbAlc水平有所改善,但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更明显,并且从上表4可以看出,二甲双胍对于体重指数的改善较为明显。综上,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能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1] 严婷,杨锐,余丹峰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或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种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6):509-511.

[2] 戴梦昭.维格列汀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714-2717.

[3] 张其连.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95-3996.

[4] 董德翠.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山东医药,2010,50(25):74-75.

[5] 李洁,王扬天,许一新等.二甲双胍加用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20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4):1630-1632.

[6] 朱一帆,陈琦,姜军等.格列齐特Ⅱ与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2,41(15):1537-1538.

陈丽萍,1971年生,女,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临床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列奈瑞格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绚烂北极光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危化品停车场选址及运营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
瑞格列奈片口服致头晕及头胀1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