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联合少泽穴放血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36例

2016-12-06蔡贤兵邬俏璇胡珊陈鹏典

福建中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乳腺炎哺乳期乳汁

蔡贤兵,邬俏璇,胡珊,陈鹏典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518028)

·临床报道·

推拿联合少泽穴放血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36例

蔡贤兵,邬俏璇,胡珊,陈鹏典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518028)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放血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口服头孢丙烯0.5 g,1 d 1次,治疗组给予推拿配合放血治疗,比较2组症候改善情况、包块大小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有效率为93.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急性乳腺炎;推拿;放血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乳房部最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是发生于乳房部的阳证疮疡之一,临床以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伴有发热,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常见疾病之一,其中以初产妇最为多见,中医称本病为乳痈。古代医家大多认为本病与产妇哺乳有关,感染来自外界,故又称之为外吹乳痈。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仅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影响了新生儿的哺乳,使得新生儿少了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笔者以推拿联合放血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36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就诊的71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平均年龄(28±3)岁;病程3~11 d,平均(5.0±1.0)d;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27±2)岁;病程4~12 d,平均(6.0±1.0)d。2组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今日中医外科》[1]中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评定:①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发病前常有乳头、乳晕皲裂或乳汁淤积等。②乳房肿胀、疼痛或畏寒发热。③局部红、肿、热、痛,触及浸润性硬块,有压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④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核分叶计数左移。⑤超声波检查有液平段,穿刺抽出脓液。

判定标准:具备前3项可诊断,兼有第4或第5项可确诊。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2]中乳痈初期气滞热壅型的诊断标准: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乳头刺痛,乳汁排出不畅,乳内胀痛难忍,有结块,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全身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脉滑数等症。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乳痈初期(急性乳腺炎)的诊断者;②年龄23~35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23岁或大于35岁者,妊娠期的妇女,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乳头内陷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以及其他不能遵医嘱配合治疗者;③乳痈已化脓者。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①按摩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患侧乳房,在患侧乳房上涂抹少许润滑之品,医生以全掌对乳房施推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全掌轻而柔和地推摩2~3 min;继上式,医者拇指、食指、中指抓住乳头和乳晕处上下提拉15次;然后将手掌小鱼际肌附着于肿块边缘,按压于胸壁上,适当用力反复按揉肿块;继而用指揉法以肿块为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推揉3~5 min,直至肿块变软。可将推摩法与推揉法交替使用。与此同时,医者一手托住乳房,另一只手拇指及食指夹住乳晕,挤按乳头,重复以上手法,直至将乳房内积累的乳汁排出。以上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②放血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轻揉患者小指数次,并自小指掌指关节向指尖方向轻推,使指尖少泽穴处血液积聚;常规进行消

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紧被刺部位,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迅速点刺少泽穴,继而挤压点刺部位,挤出约5~8滴血液;最后,以消毒棉签按压止血,再换另一侧少泽穴点刺放血。

以上治疗3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期间间隔2 d。

2.2 对照组口服头抱丙烯胶囊(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5 g,每天1次,连续服用7 d。

3疗效评定指标

3.1 疗效标准及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相关标准,治愈:局部红、肿、热、痛及其他全身症状完全消除,肿块消失,乳汁排出通畅,血常规正常,彩超未提示炎症回声图像。好转:局部红、肿、热、痛及其他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肿块变小,血常规及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明显改善,彩超看到炎性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未愈:局部红、肿、热、痛及其他全身症状加重,血常规及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及彩超结果均未见改善。

3.2 证候积分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相关标准,①乳汁排出不畅或瘀积结块:乳汁排泄正常,0分;乳汁排泄欠通畅,1分;乳汁排泄不通畅,2分;乳汁不能排出或点滴而下,3分。②乳房胀痛:不胀痛,0分;胀痛轻而可忍,1分;肿痛明显,2分;胀痛难忍,3分。③局部皮色灼热:皮色正常,0分;皮色正常或局部微热,1分;皮色微红或局部灼热,2分。④恶寒发热:无恶寒发热,0分;有恶寒发热,1分。⑤头痛/身痛:无头痛/身痛,0分;轻微头痛/身痛,1分;头痛/身痛明显,2分。⑥口渴/便秘:无口渴/便秘,0分;轻微口渴/便秘,1分;口渴/便秘明显,2分。⑦脉象:脉和缓有力,0分;脉数或弦数,1分。

4结果

4.1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

4.2 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包块大小变化比较见表2。

5讨论

哺乳期妇女在泌乳素的作用下,乳腺腺管高度扩张,分泌大量乳汁,乳汁沿乳腺导管,通过乳头排出。部分产妇,尤其是初产妇,乳头皮肤较嫩,易发生乳头擦伤、皲裂,一旦发生乳头擦伤、皲裂,细菌很容易从乳头破口直接侵入乳腺导管,腺管内瘀积的乳汁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可使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形成乳腺炎[4]。近年,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致病菌对抗生素已不敏感,尤其对早期未化脓的乳腺炎,西医束手无策,最终只能手术切除炎性病灶,不仅让产妇失去了哺乳资格,且手术创伤以及乳房外观的改变对患者的生活也造成了影响。

祖国医学认为:热毒、乳积、气滞是乳痈辨证的关键。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乳痈候》在论及乳汁蓄结的原因时指出,“此由新产后,儿未能饮之,及饮不泄;或断儿乳,捻其乳汁不尽,皆令乳汁蓄结”。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王焘《外台秘要》亦强调乳汁“蓄积不去”“恶汁于内”是乳痈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乳痈的早期治疗应以消为贵,以通为顺。若治疗及时,多能消散吸收,不至化脓。《丹溪心法·卷五·痈疽》提出“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通过循阳明胃经及厥阴肝经手法推拿,可疏经通络,散瘀消肿。少泽穴为十二井穴之一,手太阳小肠经起始点,此经“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点刺少泽穴放血既能疏泄肝气郁结,又能倾泻胃经积热,还有活血化瘀、通络破结作用[5]。此外,少泽穴是治疗产后乳汁不下的常用经验穴,古代医家认为点刺少泽穴放血具有通络活血消胀的功效[6]。

表2 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包块大小变化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包块大小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

[1]王永炎,张伯礼,张允岭.今日中医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9.

[2]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0-291.

[4]林希,郎玮,邵深深,等.消肿解毒膏外敷治疗产后急性乳腺炎3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166.

[5]祝春燕,李军.少泽穴点刺放血配合音频治疗急性乳腺炎6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4):221.

[6]林瑞珠,杜晶玉.少泽穴位放血配合乳房按摩治疗初产妇产后乳胀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8):751-752.

R271.44

B

1000-338X(2016)04-0056-02

2016-05-02

深圳市科技研发基金课题(JCYJ20150402090413028)

蔡贤兵(1981—),男,主治医师。

邬俏璇,女,主任护师。E-mail:15496962@qq.com

猜你喜欢

乳腺炎哺乳期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乳汁点目需谨慎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治疗 好方法全在这里了
哺乳期同房,会怀孕吗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哺乳期妇女应定期换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