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积散加减方治疗痰湿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62例

2016-12-06黄雯晖郑秀霞

福建中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不孕症输卵管阻塞性

黄雯晖,郑秀霞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352100)

五积散加减方治疗痰湿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62例

黄雯晖,郑秀霞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352100)

目的观察五积散加减方治疗痰湿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整理93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五积散加减方内服配合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32.26%,对照组治愈率12.9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五积散加减方内服配合外敷对痰湿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显著疗效。

输卵管阻塞;不孕;痰湿瘀阻证;五积散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以及生育观念变化,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输卵管因素不孕占女性不孕症因素的25%~35%。造成输卵管因素不孕的主要原因是盆腔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既往外科手术等造成的输卵管阻塞[1]。对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西医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如输卵管通液、介入治疗、腹腔镜手术、辅助生殖技术等,均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治疗痛苦、费用高等问题,部分患者不易接受。而中医药治疗低风险、无痛苦、廉价、简便而又有效,尤其在减轻输卵管黏膜炎性水肿、渗出及修复输卵管功能等方面疗效显著。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五积散加减方治疗痰湿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不孕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产科学》[2]: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 a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或曾孕育,未避孕而又2 a以上不再受孕者,称为不孕。前者称“原发性不孕”,古称“全不产”;后者称“继发性不孕”,古称“断绪”。

1.2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输卵管炎所致不孕症的诊断标准:①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不通畅、阻塞或积水等;②腹腔镜检查下做输卵管通液证实输卵管不通畅或不通,并有盆腔粘连;③通液或通气2次均不通。以上3项中有1项符合即可以诊断。

1.3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为痰湿瘀阻证。痰湿证:①婚久不孕;②经行延期,或量少,或闭经;③带多黏稠;④形体肥胖;⑤胸闷泛恶;⑥舌苔白腻;⑦脉滑。血瘀证:①婚久不孕;②月经后期,经量多少不一,色紫有块;③少腹疼痛拒按,临经尤甚;④舌黯有瘀点;⑤脉弦或涩。以上①项加其余各项中的3项即可辨为该证。同时符合痰湿证及血瘀证即可辨为痰湿瘀阻证。

1.4 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10年9月—2015年2月我院中医科采用五积散加减方治疗的不孕症患者62例为观察组,采用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的不孕症患者31例为对照组,2组均符合上述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诊断标准及痰湿瘀阻证辨证标准。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

1.5 治疗方法

1.5.1 观察组采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五积散进行化裁,组成:苍术15 g,厚朴10 g,白芷10 g,姜半夏10 g,陈皮10 g,茯苓15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5 g,甘草6 g,地龙15 g,穿山甲10 g,皂角刺6 g,枳实10 g,莪术10 g,延胡索10 g,肉桂6 g。兼证加减:肝郁者加香附10 g,柴胡8 g;气虚者加黄芪15 g,红参6 g;阳虚者加淫羊藿10 g,巴戟天10 g。药物剂量视患者症状轻重酌情调整。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服药,每日1剂,水煎煮2次,去渣,共取汁约300 mL,分2次口服。此外将上述中

药药渣装入纱布袋隔水蒸热,外敷于脐部或者两侧小腹,每晚1次,每次1~2 h,期间用热水袋加温。内服外敷连用20 d,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5.2 对照组采用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取4 000 U的α-糜蛋白酶、5 mg的地塞米松注射液、16万U的庆大霉素、2 mL 2%的利多卡因和25 mL的生理盐水,将上述药物混合在一起,缓慢注入子宫输卵管内。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隔1~2天注入1次,直至排卵期前,连续3个月经周期。术后禁性生活及盆浴2周。

1.6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不孕症疗效判定标准拟定,痊愈:治疗后1 a以内妊娠者;无效:经连续治疗后1 a未妊娠者。

2.2 安全性评估2组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中药外敷后有局部轻微过敏征象,均可自行缓解。

2.3 2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n,%)

3讨论

输卵管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胞脉”“胞络”“两歧”。中医无输卵管阻塞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在中医典籍中可见于“积聚”“癥瘕”“月经不调”“无子”等病名中。近代妇科名家蔡小荪教授认为输卵管炎症的病理过程是局部炎性渗出,炎性组织的增生,促成了痰浊与瘀血性的病理性产物,病属本虚标实,治以化痰活血通络,益气温肾促孕[4]。笔者结合临床研究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属于有形实邪阻于胞脉而不能摄精成孕,多因妇科手术创伤,伤及脏腑、经络、气血,使气血运行不畅而为血瘀;或因不洁性交感受毒邪,从阴户逆行而上与浊血相搏,瘀阻胞脉;或因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感受寒湿,侵入胞宫,阻遏阳气,更使气血凝结;或因社会家庭压力,忧郁寡欢,紧张愤怒等精神因素使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寒湿、气滞可使胞脉阻塞加重。血积既久,化为痰水,痰挟瘀血遂成窼囊,则输卵管水肿、积液。瘀阻胞脉是核心病机,痰、湿、寒、瘀、气互为因果,尤其痰瘀胶结最终导致胞脉闭阻,不能摄精为孕。治疗原则以通为根本,或攻或补,或内外综合治疗,均以使输卵管畅通为基本目的,达到受孕的条件[5]。因此,本研究采用燥湿化痰、活血通络法,选用五积散加减方治疗痰湿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方中陈皮、苍术、半夏、茯苓行气化痰,燥湿利湿;枳实、厚朴破气消积,燥湿祛痰;当归、川芎、白芍活血行气,调经止痛;胞脉闭阻非寻常活血化瘀药能奏效,宜地龙、穿山甲入络搜邪,合皂角刺、莪术化瘀消癥、破积聚;佐以肉桂温肾助阳,白芷散湿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本研究观察发现:该方燥湿而不伤阴,化痰而不伤正,活血而不伤血,行气而不耗气,药性平和,内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合药渣外敷,协同增效,提高药材利用率。中药外敷能促进局部静脉丛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粘连的组织软化并吸收,达到疏通管道的目的,从而恢复输卵管“拾卵”及输送受精卵至宫腔的功能[6]。该病是渐瘀逐闭的缓慢过程,病旷日久。在治疗中,要注意患者情志方面的调理,心情舒畅,气血调和,有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胞脉畅通,为受孕创造有利条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五积散加减方组方合理,配伍恰当,内服配合外敷治疗,经济方便,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无痛苦,无创伤,患者依从性好,在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女性生育功能,提高妊娠率上具有优势,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此外,运用本方治疗女性排卵障碍或其他因素所致不孕症方面是否能也有理想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799.

[2]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276-279.

[4]杨悦娅,王春艳.蔡小荪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思路与临证[J].天津中医药,2007,24(1):8-9.

[5]张少聪,周伟生.名老中医验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3):489-491.

[6]孙淑芳,师晶丽,潘艳玲.中医外敷法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126.

R711.6

B

1000-338X(2016)04-0029-02

2016-05-12

黄雯晖(1983—),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不孕症输卵管阻塞性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输卵管性不孕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输卵管妊娠破裂是什么,护理要点要知道
女性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宫外孕
肺结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