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2016-12-05孙英敏王振苗祁蓉

时代金融 2016年30期
关键词:凤县文化旅游旅游业

孙英敏+王振苗+祁蓉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凤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凤县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凤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凤县  文化旅游  旅游业

一、凤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凤县现在拥有国家4A级景区3处,3A级景区3处,在省内县域率先实现了旅游景区的3A级以上全覆盖;现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各一处,旅游景区体系内涵丰富。

凤县文化旅游促进了凤县经济的发展。2014年共接待游客303.5万人次,完成旅游综合收入26.4亿元;2015年接待游客34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2亿元;2016年截止目前,全县共累计接待游客119.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1亿元,其中五一假日期间接待17.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使该县数十万群众受益。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凤县人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二、凤县文化旅游业发展问题分析

设计的调查问卷共250份,有效调查问卷230份:当地居民分发调查问卷100份,有效调查问卷99份;从业人员调查问卷50份,有效掉问卷41份;旅游人员调查问卷100份,有效调查问卷90份。通过调查得知凤县文化旅游存在以下问题。

(一)可进入性差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配套。当地居民52%的人认为当地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应有的功用设施设备。是阻碍当地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凤县凤县文化旅游不断升温,凤县文化旅游经典景区和凤县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成为重点打造的旅游品牌,紫柏山、通天河等部分景区班线车辆不稳定,旅游旺季和节假日车次不够,散客乘车难、往返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可观赏性差

凤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大多处于简单、粗糙的开发状态;当地居民对凤县旅游景点了解的只占到40%,47%的居民认为凤县旅游资源丰富,但40%认为凤县旅游资源有待开发。景点景区“散、小、弱、差、浅”,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凤县旅游的女士占比达到58%,以中青年为主,45%的旅游人员关注旅行的舒适度,在旅行中关注住宿的达到了45%,但纷纷表示凤县的文化旅游表现手段落后,展列方式单一,陈列内容陈旧,多为文字及图片的平面介绍,枯燥乏味,体现不了科技含量,不适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者的消费取向,很难产生对游客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三)旅游产业要素体系不完善,可留住性差

文化是凤县旅游的灵魂。要把“过路游”变成“目的游”,不仅需要独特的文化旅游吸引物形成“亮度”,更重要的是要挖掘文化深邃的底蕴和内涵,增加“厚度”,提高文化旅游景点的可持续竞争力。

(四)市场开拓不足,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支撑凤县文化旅游业的主体是省内游客,目前凤县文化旅游市场所吸引的主要是短程游客,还有大部分潜在的短程游客没有被激发出来,市场前景比较广阔。对于中程市场的开拓还是空白,根据客源市场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中程市场乃至国外市场将是凤县文化旅游的目标市场。从业人员本科及以上人员占21%;从业人员非专业人士占69%,自己选择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占80%,无专业培训就上岗的占到26%,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五)传统宣传方式占主导地位

宣传是促进凤县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知晓凤县旅游资源信息旅游的人数占42%,通过旅行社知晓的有24%,网络的占31%。如凤县文化旅游企业采用的是传统的促销方式,散发旅游宣传小册子,开推介会等,这些方式耗费财力、物力、人力,效果却不明显。

三、促进凤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改善交通状况,解决可进入性问题

重点做好县城发往各大旅游景区的旅游班车、旅游租车,解决游客通达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协调跟踪服务,加快通天河桃花坪旅游公路、长坪通村公路等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体系。高效利用旅游专列和“天天游”旅游直达大巴,形成了连接景区、辐射全县、畅通安全的旅游交通网络。围绕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强化智慧旅游服务,免费无线WIFI网络初步覆盖县城和主要景区,景区门票、酒店住宿、旅游土特产品推出了网上预订、销售服务,旅游服务由线下走向线上。

(二)创新思维,深化改革,解决可观赏性问题

创新思维,深化改革,改变旅游结构,合理使用资金,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凭借优势特点打造新鲜旅游产品。围绕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成立凤羌旅游商品开发公司,建成凤县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开发羌族服饰、香包、萨朗酒、花椒芽菜、花椒茶、山核桃、根雕、奇石等特色旅游纪念品,打造特色羌宴、“豆腐宴”、“娃娃鱼宴”、“梅花鹿宴”等餐饮品牌,推出大型民族山水舞蹈诗《凤飞羌舞》,羌舞互动、羌歌对唱、紫柏山探险、灵官峡漂流等互动体验项目,提高凤县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底蕴,解决可留住性问题

培育羌族文化传承保护、展示体验的核心区,转变管理经营思路,积极发展羌族主题酒吧、食肆、客栈等体验项目,布设羌族体育竞技设施,常态化开展羌族民俗体验项目;挖掘整理具有凤县特色的羌族菜品,包装凤县羌宴菜系,在全县宾馆酒店和休闲农家培训推广。加快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增强乡村旅游的羌族文化氛围,扶持发展羌家乐示范点,让喝咂酒、吃羌宴成为凤县旅游的亮点与卖点;整合县内文化创意产品加工力量,包装开发凤飞羌舞周边等具有凤县独特羌族文化符号的文化创意产品,扶龙头,带散户,促进全县文化产品加工的家庭手工作坊向标准化的企业转型;编创一批具有凤县特色,用普通话或者凤县方言发音演唱的羌族酒歌、迎宾歌等,实现羌族歌舞的本土化。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有计划的组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水平。面向社会招录旅游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引进旅游创意、策划、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依托县职业中学,根据旅游发展实际需要,培养一批舞蹈、导游、商品开发人员,切实解决旅游业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

(五)促进市场宣传网络化,旅游广告新闻化

利用信息传递数字化趋势,促进市场宣传网络化。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宣传可大幅度节约成本,让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查阅,彻底打破现在宣传的时间、空间和人为的限制,传播速度提高,传播区域扩大,效率提高。把握广告新闻化趋势,提高宣传效益,旅游广告要想占领更多受众,必须使之新闻化,让受众者在新闻中接受信息,利用新闻与广告间的成本差,节约开支。

参考文献

[1]陈永芝.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2(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16年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孙英敏(1982-),女,汉族,河南濮阳,硕士,讲师,区域经济学;王振苗(1996-),女,汉族,陕西延安,本科,陕西国际商贸财务管理专业2014级学生;祁蓉(1993-),女,汉族,陕西宝鸡,本科,陕西国际商贸财务管理专业2014级学生。

猜你喜欢

凤县文化旅游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惠安盐路与周边市场网络的形成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陕西凤县羌族文化中的“体育元素”以舞蹈为例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