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2016-12-01裴丹雨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设疑导学案探究式教学

裴丹雨

摘 要:一直以来,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根深蒂固,所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新课改强调,变教师的“传授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变学生的“接受型学习”为“创新型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便进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设疑;导学案;合作讨论

一直以来,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根深蒂固,所以,新课改强调,变我们的“传授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变学生的“接受型学习”为“创新型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便进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并受到了广泛应用。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呢?下面,笔者就从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说明与阐述。

一、精心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根源。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有疑问和困惑的问题,喜欢追根究底,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做到精心设疑,创设出一种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从而促使学生以最快速度投入到文本内容的学习与探索中。

比如,在学习《神奇的镜子》一课时,一上课,我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我非绘画家,来者被我画,绘画不用笔,胜过绘画家”,“是镜子!”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没错,是镜子,爱迪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用镜子做了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想!”“好,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爱迪生究竟用镜子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给学生出谜语,并提出富有趣味性和悬念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都想知道镜子神奇在哪,于是,都对本课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进而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对课文的阅读和探索中。

二、编制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独立探究机会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是按照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步骤走,即以自身为主体,向学生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学生基本没有自主分析、探究问题的机会,而导学案则可为学生提供这种机会,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文本内容编制一份导学案,课堂上,让学生参照导学案上的内容对课文自主阅读,并通过认真分析和深入探究,在课文中找出导学案上问题的答案。

如,在学习《凡卡》这一课时,我就给学生编制了一份导学案,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导学案上的内容为参照,对课文进行阅读,导学案上的内容大致如下:(1)了解作者和本篇课文的写作背景;(2)扫除字词障碍,弄清楚作品中的人物关系;(3)思考问题: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有着怎样的身世?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是哪几个自然段?哪些段落是描写凡卡的学徒生活的?读了凡卡乞求爷爷带他回家的部分你有什么体会?文章是以什么为主线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出段意。然后,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仔细阅读与分析,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我就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探究的机会,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三、设置合作讨论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的探究思维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们总是一节课都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还要依据具体的课文内容,为学生设置合作讨论环节,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通过与学生的合作讨论,寻找出合理的方法与答案。

比如,在学习《惊弓之鸟》这一课时,在授课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更嬴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然后,让学生朗读第九自然段,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很快得出了答案,即“更嬴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就掉了下来”这段话,而后,我又继续提出了问题:“更嬴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让学生继续合作讨论,如此,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合作讨论环节,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学生会一直处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中,有利于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以上为笔者对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几点意见,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徐艳.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语文天地,2015.

[2]张戊香.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设疑导学案探究式教学
浅析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