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2016-11-30林美明卢仁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乐克充血性心衰

林美明 卢仁荣 余 新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福建三明365001)

✿论著/心力衰竭✿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林美明 卢仁荣 余 新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福建三明365001)

目的 分析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倍他乐克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在超声心动图的LVEF、LVEDD、LVESD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面,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克效果比单一的应用常规性治疗有显著改善,且能够保证安全有效。

倍他乐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慢性充血性心衰在临床较为常见,其范围较广,如心功能障碍、肺循环充血、体循环充血、心律失常、运动耐力降低等,当其出现时,会伴有神经-体液调节的变化,据统计与临床经验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较高[1]。本文选取我院心内科室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60例,对其进行分组比较研究,探讨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效果疗效及安全性。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选患者均经病史查询、病例分析等相关检查均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衰。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从45岁到75岁,平均年龄为(55.2±0.3)岁,平均病程为(7.3±1.1)年;心功能分级方面,II、III、IV级分别为46例、65例、42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从47岁到79岁,平均年龄为(56.1±2.6)岁,平均病程为(7.4±1.3)年;心功能分级方面,II、III、IV级分别为47例、68例、38例;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因患有不同程度的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有临床意义的心动过缓,故未使用倍他乐克。采用常规发生抗心衰药物治疗。首先要求患者饮食以低盐为主,减少劳累,合理休息,然后给予利尿剂利尿、洋地黄强心;并通过硝酸酯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达到抗心衰治疗的目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每天25~50毫克,分早、晚两次服用[2]。

1.3 判断标准

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检查结果各项指标均明显回归正常值或接近正常值(如心功能改善幅度>2级)则视为显效;若患者部分症状改善,检查结果各项指标有部分好转(1级),则视为有效;若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且检查结果无任何改善(<1级),则视为无效。其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在超声心动图的LVEF、LVEDD、LVESD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2所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2例,头痛乏力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相同症状相同例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306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x±s)

3 讨 论

临床资料显示,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并呈现出上升趋势。心力衰竭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并且可导致死亡。其中大多为左心衰竭。同时,患者多伴有心脏原发性疾病。患者在发病期间,表现为左心房或左心室排血受到严重阻碍。另外,还会增加患者的肺部静脉血管压力,使血管的液体渗透到肺泡当中。在这种病情况下,就会不断弱化肺功能,减少排血量。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患者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心力衰竭患者病发病、病情程度严重,死亡率高[3]。所以,患者如果被确诊后,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慢性充血性心衰在临床较为常见,其范围较广,如心功能障碍、肺循环充血、体循环充血、心律失常、运动耐力降低等,当其出现时,会伴有神经-体液调节的变化,据统计与临床经验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较高;分析其致病因发现,影响因素诸多,通常认为属于各种心脏类疾病的最终阶段;目前的研究表明,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发生,可能与心脏间纤维化密切相关,还有诸如细胞因子、心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细胞凋亡等因素[4]。

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时,通常的临床治疗方法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其手段在于利尿、强心等基础治疗措施,包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其中较为常用的以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后者是临床基本应用治疗的基石,临床上经常使用巴酚丁胺。该药物使用后,可以对β1进行刺激,增强人体肌肉的收缩能力。除此之外,还能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5]。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可增加或者减小剂量,后期停止用药。第五,给予镇静类药物。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病期间,往往伴有胸痛、呼吸困难,过度烦躁症状。此时,需要给患者注射适量吗啡。剂量为3-5mg。15-30分钟,注射一次。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则不能使用。从临床经验与学理分析都有效的证明了此阻滞剂在猝死发生率方面的效用,而且作为临床治疗心衰的基本常识[6]。

倍他乐克是美托洛尔的商品名,是常规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药物,因其药理性质对心脏的β1受体有较大的选择性作用,具有减慢房室传导使窦性心率减慢的作用,并可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降低收缩压。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高血压以及心绞痛,因其对β1受体有选择性的阻断作用,所以对血管以及患者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较强,而对呼吸道的影响相对较弱。该药能保证患者不会出现体位性高血压和体内电解质的紊乱[7]。倍他乐克对胰岛素释放及糖代谢的影响小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因而也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在超声心动图的LVEF、LVEDD、LVESD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用倍他乐克之所以能够达到好的效果,就是因为它属于此类阻滞剂的选择性类型,既具备原有的阻滞作用,又有一些新的作用,比如,对于儿茶酚胺方面的抑制,对于末梢血管的扩张都非常显著,表现出了在降心率、扩室壁、减氧耗、增心肌、轻负荷等多种功效[5],目前来看,对于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且可以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经此次研究表明,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它能够达到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比较突出[8]。

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时,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兄效果比单一的应用常规性治疗有显著改善,且能够保证安全有效。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潘建生,方汉云,庄国礼等.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25(10):1681-1683.

[2] 廖春华.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J].中国医药导报,2012,4(25):33-34.

[3] 邓宪勇.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9):2103-2104.

[4] 董连,王焕杰.厄贝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2):1822-1823.

[5] 杨宏伟,刘毅君,陈婷等.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3):2013-2014,2017.

[6] 朱卫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倍他乐克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5(6):736-737.

[7] 刘素梅,朱国英,赵瑞芳等.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J].中国中医急症, 2013,17(7):933-934,946.

[8] 王朔,王芳.倍他乐克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2(1):65-66.

Clinical effect of metoprolol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LIN Mei-ming,LU Ren-rong,YU X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Sanming,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Sanming 36500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topr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related manifestations..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etoprolol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outcome and related manifest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verall response rat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93.4%vs 80.0%, P<0.05),as was shown in Table 1.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and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ph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A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metoprolol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cardiotonic treatment has 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linical effec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lone and can ensure safety.

Metoprolol;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linical effect

猜你喜欢

乐克充血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大剂量倍他乐克在老年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倍他乐克可以让人长寿?
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理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