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11-30胡玲红刘建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

王 健 顾 雯 胡玲红 刘建文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

✿论著/护理✿

舒适护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 健 顾 雯 胡玲红 刘建文*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行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舒适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护理满意度93.3%,同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护理满意度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头痛与颈抵抗消失时间、转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对立形势,值得推广使用。

舒适护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在多种病因共同作用下所致的脑底部或脑与脊髓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症类型[1]。由于脑部功能区组织结构复杂,罹患该病症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且预后差,成为当前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介入治疗是随着医学技术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融合了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成为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有效的手段。然而,良好的临床护理仍然是介入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保障。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舒适护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予以观察,现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行介入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39岁~68岁,平均年龄(53.25±1.10)岁;临床表现:剧烈头痛22例、脑膜刺激征8例。观察组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40岁~68岁,平均年龄(53.30±1.15)岁;临床表现:剧烈头痛21例、脑膜刺激征9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无介入治疗禁忌者;(3)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1)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分组比对。

1.2 方 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围术期引导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心理干预、生命体征指标监测、疼痛护理、体位护理等。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畅通,在病房门口处张贴禁止喧哗等醒目标识以营造一个静谧的病房环境[2]。针对患者心理状态作出系统评估,及时对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负性心理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前饮食应以富含纤维素、润便食物为主,增加水摄入量,强化腹部按摩。(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在不影响手术进行的前提下用床褥遮盖患者裸露的皮肤,防止体温过快流失。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处理意外情形。(3)术后护理。为降低术后因交感神经兴奋性症状所致的呛咳、挣扎情形发生,护理人员应采用束腹带固定其肢体并密切观察患者术侧肢体色泽变化、穿刺部位是否发生出血、渗血、血肿情形,在其身体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协助患者术侧、健侧卧位交替翻身、术侧肢体自主活动等运动[3]。在解除制动后应纱布将弹力绷带浸润后逐步将其剥离,避免增加患者痛感[4]。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VAS评分、头痛与颈抵抗消失时间、转清醒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同期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VAS评分、头痛与颈抵抗消失时间、转清醒时间比较

两组VAS评分、头痛与颈抵抗消失时间、转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3 两组VAS评分、头痛与颈抵抗消失时间、转清醒时间比较(x±s)

3 讨 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会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所以尽早对其实施治疗成为挽救生命、降低致残率的关键之所在。而当前采用影像设备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或其他介入器材经由机体自然孔道或者是微小创口直抵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介入治疗成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5]。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良好的临床护理仍然是介入治疗效果的基础保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舒适护理,并发症发生率10%、护理满意度93.3%,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20%、80%。在VAS评分、头痛与颈抵抗消失时间、转清醒时间比较上,观察组各项指标更佳。由上述研究结果可见,相较于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更能够满足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护理需求,大幅提高其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对立形势,值得推广使用。

[1] 李政红.对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0(03):83-85.

[2] 王云,程选飞,韩英.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14(02): 247-248.

[3] 顾春芳.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舒适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7(01):37-38.

[4] 顾芳銮.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1(05):763-764.

[5] 边亚坤,张丽静.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3(08):80-81.

王健,1977年生,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

*刘建文为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16S rRNA基因检测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快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