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房起搏比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

2016-11-30金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10期
关键词:窦房结病态综合症

金静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熟215500)

✿论著/心律失常及检查✿

心房起搏比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

金静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熟215500)

目的 探究心房起搏比率(AP%)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因病窦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同时术前无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73例。在患者术后的1、3、6、12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对患者的AP%、心室起搏比率(VP%)、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发作日期及时长等进行收集。心房颤动定义为起搏器记录到AHRE>5min。结果 三组患者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心房颤动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同时发现AP≥60%、高血压、左心房增大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与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所关联,AP%≥60%、高血压及左心房增大为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颤动;心房起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即病窦综合症。该病主要是因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功能障碍,或是窦房结冲动传导至心房的过程受到阻碍,进而引发多种病症,引起该病的病因主要为老年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退行性病变、冠心病、心肌炎等。截止到现在,人工心脏起搏器仍然是症状相关的心动过缓疗效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有关早期数据表明进行起搏器术后患者的心房颤动年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安全威胁较大。因此,尽早的研究出引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并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心房颤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73例患者进行时间长度为1年的随访研究,探究了心房起搏比率对于病窦综合症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现作如下详细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73例因病窦综合症入院首次植入双腔起搏器同时术前无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其中患者年龄53~73岁,平均(64.16±8.63)岁,男女患者分别为38例、35例[1-2]。73例患者中,患糖尿病的有20例,患高血脂有16例,患左心房增大有22例,患冠心病有15例,患陈旧性脑梗死有7例,患高血压有40例。患者入选标准:患者年龄均已满18周岁,确诊为病窦综合症,满足植入起搏器的条件,心功能正常[3]。排除标准:入院前已有置入起搏器经验的患者;有心脏病史如心房颤动、先天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等患者;以往有贫血、甲亢、肾功能不全以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的患者;经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有二尖瓣、三尖瓣或是主动脉瓣中、重度返流的患者;在手术前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发现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手术后服用过抗心律失常药品的患者[4]。

1.2 方 法

73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间为手术前1h左右。起搏器的置入以及参数设置:患者右心耳处置入心房电极导线,右心室间隔部置入心室电极导线;在完成手术后的2d对起搏器进行程控,对起搏阀值、阻抗以及感知灵敏度进行测定;将起搏器的参数分别设置为60次/min的下限频率,150次/min的上限频率,起搏模式设置为DDD,将频率适应性AV间期与动态AV间期功能开启,从而最大化的延长患者的AV间期,最小化心室起搏;之后将房性心律失常高频事件记录功能开启,其记录标准设置为心房起搏频率≥180次/min,同时最少连续5跳。起搏器程控随访:在手术与术后相关事项处理完成后即允许患者出院,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时间点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心房、心室电极的阀值、阻抗和感知数据,记录AHRE的发作日期、频率以及持续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采用χ2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并以(x±s)表示,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平均心房起搏比率(AP%)为(41.43±28.31)%,心室起搏比率(VP%)平均为(4.67±4.23)%。,按第一次检测到心房高频事件时之前的累积心房起搏比率将73例患者分为三组:低心房起搏比率组(AP%<30%,32例)、中心房起搏比率组(30%≤AP%<60%,24例)以及高心房起搏比率组(AP%≥60%,17例)。在随访期间有7例患者检测到AHRE>5min。三组患者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以及心室起搏比率等方面的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房颤动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明显(P<0.05),同时经过分析发现,AP≥60%、高血压、左心房增大是病窦综合症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三组患者心房颤动详情参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部分病症情况对比(x±s)

3 结 论

经过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来看,较高的心房起搏比率对于病窦综合症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确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发现高血压和左心房增大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心房起搏比率的患者心房一般易发生器质性病变,从而更易发展为心房颤动[5]。此外,心房起搏引发心房颤动的机制并不是单一的,例如右心耳起搏后会引起心房的激动时间延长、但其收缩时限却缩短了,这就使得双房的收缩无法同步,继而诱发心房颤动。根据现有的资料文献,已有多项研究均能证明心房起搏比率较高会促进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6],该病发作时常常伴随性引发患者产生心悸、胸闷等病症,严重时甚至是引发患者发生脑卒中以及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患者所受到的风险更大。

到目前来看,为病窦综合症患者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依然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该装置已尽量模仿心脏的工作方式与频率,将对患者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能力提升至最大。此外,将起搏模式设置为DDD是引发心房颤动发生率最低的方式,再加以严格控制患者高血压、左心房增大情况的发生也可起到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的作用。在未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的技术的不断产生,人工心脏起搏器所引发的副作用将越来越小,其所发挥的作用则会越来越大,从而有效预防病窦综合症患者发生心房颤动。

[1] 彭晖,沈潞华,马文英等.心房起搏比例对老年患者起搏术后心房颤动影响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 (8):607-611.

[2] 郭艾武,崔勤,范杰等.厄贝沙坦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03(5):368-370.

[3] 姜文兵,张建华,王毅等.特殊心房起搏算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防价值 [J].心电与循环,2012,31(1): 10-13.

[4] 何丽珍,李小晶,申健等.病窦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PAV间期的优化[J].当代医学,2014,(17):44-44,45.

[5] 舒茂琴,冉擘力,姚青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左上腔静脉永存及右上腔静脉缺如安置心脏起搏器二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5(1):295-296.

[6] 郭艾武,崔勤,范杰等.厄贝沙坦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03(5):368-370.

Influence of percentage of atrial pacing on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ick sinus syndrome

JIN J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shu,Changshu 2155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ercentage of atrial pacing(AP%)on the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ick sinus syndrome.Methods A total of 7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ual-chamb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5 and did not have the medical 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before surgery were enrolled.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t 1,3,6,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and the data on AP%,percentage of ventricular pacing (VP%),and time of onset and duration of atrial high-rate event(AHRE)were collected.Atrial fibrillation was defined as AHRE>5 min recorded by the pacemaker.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and diabet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P 0.05),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P<0.05).It was found that the AP%≥60%,hypertension,and left atrial enlargement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surgery.Conclusion AP%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and AP%≥60%,hypertension,and left atrial enlargement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surgery.

Sick sinus syndrome;Atrial fibrillation;Atrial pacing

猜你喜欢

窦房结病态综合症
HCN4表达变化对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时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心电散点图鉴别诊断窦房结功能横向分离和房性早搏
关注夹腿综合症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性心律失常:一枚硬币的两面?
梦游综合症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S形窦房结动脉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