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活动导向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2016-11-30胡摇华张宏杰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高职

胡摇华,张宏杰

(1.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093;2.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上海 200438)

体育活动导向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胡摇华1,张宏杰2

(1.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 200093;2.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上海 200438)

以企业招聘人才时看重准入员工的职业素养为切入点,以体育活动为导向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大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研究体育活动对职业素养培养的作用和优势,提出体育活动导向下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构建。运用教育学理论、逻辑分析归纳法提出构建体育活动导向下的职业素养课程、编写教材,选择教法,制定评价标准、组建多元化校园体育组织、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力度、规范学校规章制度以及筹办校园体育活动赛事等培养路径,旨在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供操作指引。

体育活动;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是继劳动力市场以资历取向和能力取向为评价标准后发展而成的,现在大多数企业招聘人才时对准入员工的职业素养尤为看重,因为员工的职业技能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获得;员工的资历经验可以通过工作中积累;但员工的职业素养需要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才能形成。如果员工的职业素养较低,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高职院校加大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并且能够在众多企业圈内获得较好的口碑,形成培养优质学生的长效机制,对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能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有很多。其中,体育活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理论疏理和现实依据,运用系统分析法就体育活动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哪些作用提出培养职业素养的路径,旨在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提供操作指引。

1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研究

1.1 职业素养内涵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对职业素养的研究侧重点和定位不同导致出现了差异,但总体的研究趋势是相同的。陈再兵将职业素养划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4个方面。职业道德包括职业义务、职业责任和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职业意识包括奉献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则体现在主动进取、友好合作、服从服务和谦虚低调[1]。洪慧敏认为职业素养可看作是职业人综合运用自身所拥有的物质和意识条件,较好地完成职业所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在努力工作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和面貌[2]。宗美娟认为职业素养实际上就是职业岗位祛除职业技能之外,要求从业者所具备的素养[3]。谭狄溪从“冰山理论”角度把职业素养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冰山理论原理即将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比做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1/8 是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等显性素养,即职业技能;而潜在水面之下的7/8的冰山,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称之为隐性素养[4]。罗兰芬认为作为对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服从意识、敬业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均属于职业素养内涵[5]。本研究认为这几个方面是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缺少而企业又迫切需要的。这几个因素是影响学生就业和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优化职业技能的关键因素。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78.5%的学生认为职业能力是最重要的,也是获得工作机会的唯一通行证。但是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却得出了大相径庭的答案,90.2%的企业管理者认为职业道德、服从意识、诚信等职业素养内容更为重要,这也是员工在获得工作岗位后能否后续晋升的关键因素[3]。然而这部分被企业管理者认为重要的内容却被如今大多数职业院校所忽略,课堂内容专业化程度高,课堂外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很少涉及学生的职业素养内容。因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1.2 大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原因

1.2.1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裘燕南将当前高职学校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教学过程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脑与动手的综合训练;注重专项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培养[6]。黎业芬认为学校片面强调学生对各种实用知识的获得和职业技能的提高,把“现代职业素养”简单理解为职业技能在实践教学中只考虑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而将实践教学系统打乱,附设在理论教学各个阶段,使实践教学只起理论的验证作用,不利于知识、技能和相关能力素质的整合[7]。刘晓波等则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进行了反思,认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的素养教育内容,没有很好的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8]。

1.2.2 教师参与意识薄弱

周建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专业任课教师均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教师将其职责定位于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认为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素养内容的培养属于思想政治等课程的任务[9]。在2012年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交流会上大多数参会者认为现今职业院校教师侧重专业教学,教师的意识还仅仅停留在传递知识上,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尊师重道,服从意识和诚信等职业素养方面谈及的较少。超半数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1.2.3 社会环境影响

在追求经济效率的社会大环境中,通货膨胀、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教师的福利待遇上升较小,以上海高校为例,10年间教师的工资奖金提升不到10%,房价和物价的上升却超过50%以上[10]。教师要体面的生活必须想办法从其他渠道进行弥补,因此在提升学生素养方面课程研究不够充分,导致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无培养润土。罗兰芬认为政府对普通高校投入比重较大,对高职院校投入比重较小的政策倾斜也是导致职业院校对在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不足的原因之一[5]。

2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形成具有的作用

2.1 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抵抗压力的作用

体育运动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力,能够提高大学生在职场中对抗压力的能力。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学生要完成某项任务并达到较好的效果就需要不断的自我挑战,努力完成具有难度的任务。比如在学习篮球中的三步低手投篮的动作,要求学生运球熟练、步伐正确、动作协调、并把球投进篮筐。如果学生在球性不熟练,身体不协调的情况下就需要克服自身困难,一次次重复的做三步上篮的动作,并在练习的过程找出自身问题,完成任务。这不仅仅锻炼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2.2 体育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作用

团队合作能力体现了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具备大局观、与他人积极配合、互相协作等高质量完成任务。杨应威认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自身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同时还会将学生放置在团队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并且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融入团体和团队合作能力[11]。体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很多活动都需要团队协作完成任务,比如野外素质拓展训练、足球、篮球、排球、荷球、多人皮划艇、英式橄榄球等。在这些团队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专项技术和危机时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学到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2.3 体育活动对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的作用

高校学生应对自己所学专业表现出热爱之情,只有这样才会有拼搏的动力,才会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大学生在热爱的基础上才会自觉的参与体育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拼搏的涵义。公平、公正是每项运动的宗旨,也是顾拜旦先生创办奥林匹克的目的,他希望人类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的竞争。因此,各项体育活动都是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的,参与体育活动中的人也会被养成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这种道德意识一旦形成,在生活和工作中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来,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

2.4 体育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作用

体育活动内容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一面,也有强其体魄,育其精神的一面。由于我国政策原因导致现在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的生活让大多数大学生感觉比较幸福,但吃苦耐劳的品质较欠缺,生活与学习中存在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心态。通过体育活动中对各种运动器械的接触能培养大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心态;通过有运动强度的训练能实实在在的让大学生体会到“野蛮其体魄”的一面,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非常大的作用。

3 体育活动导向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内容构建

3.1 职业素养的分类和表述

职业素养分为核心素养和一般素养两个方面,所谓核心素养是某一行业的职业精神所在,比如建筑工人在对成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所具备严谨的态度就体现出了这一行业的核心素养。所谓一般素养指的是在某一行业除了核心素养之外的素养内容,比如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学习意识、服从意识、质量意识等。在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时要懂得分清不同职业的核心素养和一般素养,做到主次分明,合理布局,过程培养有着重点和侧重点,这样也有利于教材的编写,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某种职业素养的名称,同时还要能够深层次了解到职业素养的内涵,在职业过程中把特定的职业素养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这样就需要清晰的职业素养表述,不准确的职业素养表述是不具备行动指导性的。职业素养表述应包括职业素养定义和素养内容两个方面。定义是对特定职业素养总的概括,在之后的教学培养要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定义。如职业道德这一职业素养定义: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12]。素养的内容指某一行业该素养的特定内涵,这部分的内容要结合具体的职业情景和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表述。如职业道德这一素养内涵在设计专业可被描述为:1)未经允许不能拷贝公司和客户的资料。2)能够保守客户和公司开发的秘密。这一职业道德是结合设计专业专门制定的素养内容,有些素养如吃苦耐劳只体现出个人的自我品质,在课程的开发可不需要结合具体的职业任务进行,只需要结合具体的职业情景就可以了。有些素养内容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职业任务和职业情景进行开发,如团队意识,安全意识等需要运用职业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3.2 体育活动作为职业素养内容开发的平台

职业素养是一个员工在职业工作时通过外在表现和内在心理暗示所体现出来的,员工在工作时以及休息时都能体现出职业素养的一面。通过职业能力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只是职业素养的一方面,道德高尚、守时、注重礼仪等是职业素养的另一面,但这些素养不在员工的工作内容之中。只有内涵广泛并丰富的职业活动才包含了如此多的职业素养内容。现在高校主要是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职业课程开发,通过工作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所学职业技能的情况下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一目标。在学生通过所学技能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很多职业素养内容并没有被覆盖,我们可以依据职业素养的类别进行不同方式的开发,比如守时观念、吃苦耐劳的品质,团队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都可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对高职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因为体育活动内容本身就具备这些职业素养培养所需的元素。体育课是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在体育课程里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可以做为培养职业素养课程开发的平台。

3.3 体育活动导向下实现职业素养的内容构建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相对于传统课堂内通过语言表述形式传授具有一定的优势。传统课堂内通过语言表述,意图将职业素养内化到学生内心深处然后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方式效果比较低,原因是忽视了素养培养的实际行动性。比如说吃苦耐劳、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要通过职业行动把抽象的意义表现出来。只在课堂内进行言语传递其内涵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意义不大。体育活动内容可包罗万象,在常规的体育活动中比如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奋斗精神等素养可通过在运动的过程潜移默化的植入到学生身上。另外还可设定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对学生的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学习意识、服从意识等素养进行培养。如素质拓展游戏可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一系列跑,爬、攀之后模拟一个捏泥土制作陶艺的职业情景。教学组织:把一组的几个学生单独放入隔间,一个学生通过指定的图案捏橡皮泥制作成样品,之后给下一个同学观察30秒,然后拍照并复原。下一个同学在复原的情况下制作同样的成品再按相同方式传递给下一个同学,直到最后一个同学制作完成。这个过程对学生的职业学习意识和观察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拓展形式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锻炼身心,又可以通过设定好的情景进行职业素养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下高职院校以提高职业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学环境下不允许在教学内容上做很大的改革来实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那么在体育课内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是可行的。如何能把这种培养模式做出特色并出成效就需要决策者和实施者双管齐下,相互配合。

4 体育活动导向下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

4.1 构建体育活动导向下的职业素养课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2]。”目前,高校职业技能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课程都有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来支撑,但关于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却不是很完善。职业道德通过传统课堂内语言表述,意图将这种素养内化到学生内心深处然后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方式效果比较低,原因是忽视了素养培养的实际行动性。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比传统课堂内具有优势和操作的便利性。当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大都以单项技术教学为主,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培养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但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教育者施展各种情景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好体育课加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该有别于本科体育课程,改革当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关键是改变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职业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修改体育课程计划大纲,根据不同专业把工作情景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堂可根据职业情景设计不同的体育活动,同时规范课堂要求,开放课堂内容,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学习并提高职业素养。

4.2 编写教材,选择教法,制定评价标准

4.2.1 实施体育活动为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教学,编写专门的教材非常重要。首先要根据高职院校专业特点,由各高职院校安排体育教师进行教材编写。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本校的专业情况和企业对本专业学生要求的素养内容。其次,在教材体例方面应将涉及的职业素养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主题,以不同的主题作为主要章节,在主题之下放置相应的体育活动情景,再辅多个体育活动原则来做具体的阐释说明。“主题—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原则”应成为教材的主要编写体例。第三,素养培养的内容是语言表述教学所不能涵盖的和着重需要强调的,素养内容通常是以体育活动形式呈现。

4.2.2 在进行教学时,体育活动的内容要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清楚怎样做,职业素养的内容思想要提前灌输给学生,但不要让让学生盲从职业素养,而是要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过程中认识到其重要性,能够自觉的去遵守,认可其价值。在情景教学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需从职业素养方面进行设计,同时注意教学的起点,要对学生现有素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从应然状态出发。体育教师在教学时扮演引导者和讲解员的角色,井然有序的组织体育活动的进程,对体育活动内容的目的以及方法要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听,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耐心鼓励学生并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相互鼓励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自主选择并认同某些价值取向。课堂内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动作示范法,观看视频、在角色扮演中进行体育活动、反复演练等。

4.2.3 有效的评价机制对促进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对素养形成的结果。因此,评价标准要从掌握体育活动程度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两方面出发。且评价形式不要单一,要多元化进行评价。既要看学习的过程,也要看学习的结果,既要教师给予评价,也要同学之间互评,达到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学习过程,提高自觉性的作用。

4.3 组建多元化校园体育组织

高校校园体育组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守时观念、学习意识等素养,同时还有助于促进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校园体育组织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后再次对所学体育活动内容进行巩固,同时还能发挥学生的自我想象力和集体智慧。校园体育课外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但却有别于体育课,在促进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组织能力和团队凝聚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下各高职院校校园体育组织较少,而且其建设参差不一,既有比较成熟的校园体育组织,也有只挂名却没有运作的校园体育组织。究其原因是现在高职院校大多数校园体育组织由校团委负责经费预算和发放。管理权限没有下放给体育教师,体育组织的管理模式基本处于学生自我发展,导致校园体育组织机构偏少,功能没有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多元体育组织的发展壮大要注意以下几点:1)发起者与管理者协同合作,管理组织者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专业化程度高,体育活动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运动强度为辅;2)体育活动赛事丰富,奖励机制要到位;3)实行会员制制度,组织规章制度健全,进入与退出机制并存;4)校级单位要出台健全的管理参与者津贴补助方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4.4 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力度

体育教师在新的培养模式下较传统体育课程需要具有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体育教师们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体育教师要学习职业素养的组成和内容,并了解本校专业结构,结合专业特色,创造不同情景的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现有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传统体育课模式下的定势思维难以完成如此高质量的教学任务,因此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的时间和形式可根据各高职院校的情况进行操作。体育院校应开设相关的课程来完善学科建设,同时也为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提供专业指导和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高质量、高素养的人才实现梯次建设。高职院校应给予体育教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福利待遇上要考虑体育教师的隐性劳动,如寒风刺骨的冬日、炎炎夏日里的酷晒、课堂外的训练和校园体育组织的大量工作。体育教师大多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与不怕辛劳的精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有助于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与参与性,对促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4.5 鼓励体育教师团队合作

职业素养培养具有养成性、情境性、统整性和长效性原则。在复杂的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一个体育教师教授30~40多人的班级甚至更多人时,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可根据授课内容安排多个教师进行教学,如情景教学课堂教师们可一起配合演练示范动作,然后各管理不同的环节,达到组织有序、条理清晰、忙而不乱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监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监督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体育活动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习惯。

4.6 规范校园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校规校训有利于学生对自身的管理。一个严谨、合理、健全的制度通过严格执行会让其管辖范围的人产生一种严格遵守规则的素养,反之,则会让人产生一种放任自流的感觉和我行我素、无视规章制度的态度,这是任何企业和单位都不能接受的。只有校园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学生能自觉遵守,那么在课堂里在职业素养的培养才能正常开始,否则学生对守时的素养,对迫切通过考核的心情等都无从培养。校园规章制度不仅学生要遵守,教师也因该遵守,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因此规范体育教师工作中的行为举止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对体育教师上课的着装要求,课堂常规的处理,以及特殊问题的处理方式等都要通过工作章程体现出来,并让体育教师认真遵守,起到正确引导学生和教师自我管理的作用。

4.7 举办体育活动赛事

校园体育活动赛事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大的功效。学校应通过财政和绩效支持鼓励体育部门筹建规模不等的与职业素养相关的体育活动赛事,且参与的人要多,覆盖的范围要广,影响力要大。如田径运动会、单项赛事、团体赛事、团体混合的体育活动赛事等。赛事的举办可由学校为主,校园体育组织和相关企业为辅的多种形式并存。同时邀请各企业负责人来参观体育活动赛事,让其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与合作意识;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效果,为储备企业后备人才做出正确的选择。学生们在各种体育活动赛事中也能练就出稳定的心理素质、培养出顽强的拼搏精神、提高团队的协同合作意识、促进对体育活动的热爱。

5 结束语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毕业后从事职业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甚至能受益终身。良好有效的职业素养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就业、择业和创业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有效缩短毕业生实习与工作的“磨合阵痛期”,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科学择业、成功创业。高校管理者应该重视职业素养的重要位置,深刻解析职业素养教育的科学内涵,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便利性、宜操作性和有效性。在培养的过程中放在职业情景中进行,对现有体育课程模式进行改革、编写新的体育的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组建校园体育组织、加强体育教师的团结协作力度、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筹办校园体育活动赛事等途径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进行长期培养,力争通过正确的体育活动方式促进高校大学生成为身心健康、高素养和高质量的社会人才。

[1]陈再兵.智障学生职业素养调查与教育对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2):22-25.

[2]洪慧敏,王永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及建设[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3-57.

[3]宗美娟,张成涛.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J].职业时空,2013,(6):14-18.

[4]谭狄溪.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实施途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3):12-15.

[5]罗兰芬,袁维新.职业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缺乏社会原因的分析[J].科技风,2008,(4):116.

[6]裘燕南.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0-12.

[7]罗兰芬,黎业芬.高职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研究与探索——从学校层面论高职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缺乏的原因与对策[J].硅谷,2008,(1):121.

[8]刘晓波,吴晓平,张敏敏.高职人才核心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内容浅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10-14.

[9]周建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J].才智,2008,(17):142.

[10]胡文昕.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与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1):126-129.

[11]杨应威,郭佩佩.体育教育对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J].学术探讨,2014,(8):251-253.

[12]许亚琼.活动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Cultivating path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 '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ports activity

HU Yao-hua1,ZHANG Hong-jie2

(1.ShanghaiJuniorCollegeofPublishingandPrinting,Shanghai200093,China; 2.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andTraining,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s,Shanghai200438,China)

It focused on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employees when they are recruiting talents, and takes the sports activities as the orientation to study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By review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t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tudied the role and advantages of sports activiti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ntent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ports activiti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curriculu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ducational theory and the logic analysis induction method, and compiles the textbook, selects the teaching method, sets up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forms the diversified campus sports organization, strengthens the PE teacher training, standardizes the scho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organizes campus sports events and other training path, so as to provide the operational guidelin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ports activity; university students; vocational literacy; cultivation

2016-05-01

胡摇华(1983-),男,湖南郴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张宏杰(1964-),男,河南郑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807.4

A

1009-9840(2016)06-0065-06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职业高职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职业写作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我爱的职业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五花八门的职业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