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门古戏台建筑形制与木雕装饰艺术研究

2016-11-29春,王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祁门藻井牛腿

胡 春,王 薇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合肥 230022)

祁门古戏台建筑形制与木雕装饰艺术研究

胡 春,王 薇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合肥 230022)

戏台是徽州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是古代宗族祭祀、娱乐与教化的主要场所。祁门古戏台建筑均依附于宗祠而建,布局合理、结构精巧、装饰精美、营造精准,极具地域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但随着历史的推进,人为改建与自然灾害的侵蚀,戏台的保存状况堪忧。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对祁门县古戏台建筑群的修建年代、地点与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梳理,揭示了古戏台深厚的文化背景,典型的建筑形制,以及鲜明的木雕装饰艺术。在理论上为徽州古戏台建筑的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样本,在实践中为徽州古戏台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事实依据。

祁门古戏台;文化背景;建筑形制;木雕装饰艺术

0 引 言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戏曲文化十分繁荣,戏台建筑作为戏曲演出的载体也绵延城乡。徽州现存的古戏台有15余处,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区的祁门、休宁、绩溪等地,其中以祁门县古戏台群最具代表性。祁门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西麓,昌江上游,毗邻江西省婺源县和浮梁县。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幽僻的地理环境,使得大量明清古戏台得以留存。祁门现存11座古戏台(表1),其中8座位于新安乡,3座位于闪里镇,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戏台作为徽州建筑艺术与戏曲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献[1]主要研究安徽古戏台建筑的留存情况、典型实例与建筑特征;文献[2]分析了徽州古戏台的装饰纹样,并与山西古戏台的装饰艺术作南北对比性研究;文献[3]重点分析了徽州古戏台的建筑形式;文献[4]考证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戏剧演出的名目与剧目;文献[5]介绍了戏台在建造中采取的防火安全技术措施;文献[6]阐述了徽州古戏台的建筑特色与文化价值。以上研究从总体上分析了安徽古戏台的留存情况与建筑风格,但对于祁门县古戏台建筑群的专项研究较为欠缺。本文实地调研并测绘了祁门县11座古戏台建筑,分析和研究祁门古戏台的文化背景、建筑形制和装饰艺术,既可以为古戏台的修缮和复原提供信息,又可以为徽州传统建筑的研究提供资料。

表1 祁门古戏台建筑一览表

1 祁门古戏台的文化背景

1.1古戏台与戏曲的发展

徽州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与汉剧、昆曲、弋阳腔等地方剧种相融合,促成了京剧的诞生。徽州的地方剧种也多姿多彩,有黄梅戏、徽剧和皖南花鼓等,而祁门县还保存有“戏曲活化石”——傩舞傩戏,古老悠久的目连戏,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采茶戏。戏曲艺术的兴盛,戏曲演出的频繁,不少戏台也随之兴建。

明清时期戏班演出,会将节目单题写于墙壁之上,现存戏台的题记仍依稀可辨(图1),新安乡珠林村馀庆堂戏台留有题记:“光绪十年十月二十日进门乐也,新同广班”[4],“光绪二十六年栗里复兴班又二十二日到□乐也,目连戏彩班□合旺新同兴”[4],闪里镇坑口村会源堂戏台留有题记:“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四喜班进门,《纷河雁》,潜邑,宋桂珍”[4]。可见,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也曾在这里登台演出。

图1 会源堂戏台墙壁上的题记[7]

1.2古戏台与徽商的繁荣

徽州的商人自小外出经商,飞黄腾达后,常以戏曲结交文人雅士,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徽州商帮在外埠建造会馆、搭建戏台,每逢神诞便邀请徽州戏班演出,扩大了徽班的影响。富有的徽商更是蓄养戏班,如明万历时期著名的“吴徽州班”。徽商衣锦还乡后,续族谱、修宗祠、筑戏台、演戏剧,将戏曲作为炫耀的资本,使得徽州戏台星罗棋布。

1.3古戏台与宗族的传统

徽州人宗族观念强,注重对祖先的祭祀。明清时期,徽州的祭祀与迎神赛会活动,除呈献祭品外,还会供奉戏剧演出,即“张灯演戏”与天地神祗、祖先同乐。祭祀分宗祭、族祭、家祭等,此外还有地方性的春祈秋报、闹元宵、祀五猖、祭越国公、太子会等,[3]大量的祭祀活动,反映出徽州地区的戏剧演出十分普遍。

宗族内部还以“罚戏”为手段,来处罚违背乡规民约的行为。祁门县新安乡叶源村聚福堂《勒石永禁》石碑(图2)道:“丑内毋许私卖入境,违者罚戏一部。”“坟林水口庇木毋许砍斫,违者罚戏一部。”甚至封山、禁茶、护村、保祠等,都以罚戏作为惩戒的手段。罚戏增加了戏剧演出的机会,也反映了徽州人对戏曲的热爱,大量戏台随之涌现。

图2 《勒石永禁》石碑

2 祁门古戏台的建筑形制

2.1空间布局

祁门古戏台均依附于祠堂而建,合理利用门厅空间构筑为戏台。在祠堂中演戏,可以供奉祖宗,和祖宗同乐;可以寓教于乐,施行封建伦理教化;也可以使得同族感到整个宗族的兴盛和繁荣,对维护宗族势力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

古徽州祠堂的平面布局为“三进两天井式”,依次由门坦、门厅、天井、享堂和寝殿组成。门坦,即祠堂前广场。扩大的门前空间,封闭与开敞的强烈对比,彰显了祠堂的重要地位。嘉会堂、敦典堂与聚福堂门坦处有圆形旗杆鼓,可见族中有人考取功名。门厅,出入之用,对内开敞,戏台即位于此。正门设在明间正中间,平时不开启,一般通过前天井两侧耳门进出。前天井两侧多建有观戏楼。享堂,祠堂的主体建筑,家族祭祀、议事的重要场所,前檐完全敞开,是戏台的主要观众厅。寝殿,供奉祖先牌位之处(图3、4)。

图3 馀庆堂平面图

图4 敦典堂平面图

2.2平面布置

祁门古戏台的基本构成为单幢式,即其支撑结构、构成方式和屋顶构造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有些虽然前台稍有凸出,但总体看,仍是一个有机整体。[8]戏台与门厅合二为一,面向享堂,前天井进深较大,能够容纳更多的观众看戏,而两侧廊庑设有观戏楼,四部分构成完整的封闭式演出空间。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融入“纲要”课程教学,需要高校教师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化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认识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

图5 戏台平面布局

祁门古戏台平面形式为台框式,即一面观戏台,三面砌墙,仅演戏的一侧开敞。平面为三开间或五开间,通过木屏风划分前后台,前台中部明间为演出区,两边次间包厢为文武场,稍间为回廊;后台是扮戏、休息空间。前后台之间以出将、入相场门联系(图5)。戏台明间的开间远大于次间,可以增加演出区域的有效面积。

2.3结构

祁门古戏台结构主要采用穿斗式,如敦典堂戏台(图6),四榀屋架,每榀屋架六根木柱,柱与柱之间以穿枋连接,三柱落地,另三柱骑在穿枋上,减少了立柱数量,扩大了空间范围;抬梁式结构较少,仅叙伦堂戏台一座,四榀五架梁架于前后金柱之上,支撑整体结构;或是将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如嘉会堂戏台,中间两榀屋架为抬梁式结构,获得演出需要的大空间,山墙处两榀为穿斗式。

馀庆堂戏台等采用了南方建筑的特色构造——轩,在台口檐柱与金柱之间、藻井两侧,形成拱形的廊下空间。祁门的做法多以轩梁支撑瓜柱,瓜柱架轩桁,其顶部安弯椽以承屋面。以轩桁数量的差别,又分为一枝香轩(图7)与船篷轩(图8)。戏台檐口大多延续了轩的弯椽做法,额枋与檐檩之间不施斗拱,以鹤颈形弯椽代替。弯椽不承重,流线造型装饰性极强。

图6 敦典堂戏台梁架

图7 嘉会堂戏台一枝香轩

图8 敦典堂戏台船篷轩

2.4台基

台基是中国传统建筑构成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具有防水避潮、稳固台基、调适构图、扩大体量、调度空间,标志等级多重功能。[9]作为观演建筑,戏台采用高台基的形式,解决了演出时的视线遮挡问题,同时可以扩大直达声的范围、增强音质效果。

祁门古戏台采用“空台基”的形式。根据使用情况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固定式。台基部分以砖砌筑,其上覆台面板,又称“万年台”,如会源堂戏台,架空部分用以存储物品。固定式戏台的祠堂门厅不设正门,以天井两侧耳门进出。另一种为活动式。台基部分以短柱支撑,台枋以榫卯结构连接,台面板直接铺设于横枋上。祠堂举办重大活动时,可以拆除部分台板,作为祠堂门厅的通道。部分戏台台基尺度较高,无需拆卸台面板,即可开启正门从戏台下方通行,如馀庆堂戏台。

戏台台基尺度较高,戏台前沿多设一道低矮栏杆,高度一般不超过0.3 m。馀庆堂戏台的雕花栏板,从中间往两侧升高,既能保证演员安全,又不影响观众视线。

祠堂戏台的宗旨是为了供奉祖宗,寓教于乐,较少考虑观众的组织,故而观戏楼这一建筑形式,直至清代才得以建筑化和固定化。观戏楼的设置,“在不扩大观剧广场水平范围的前提下开阔了观众席,•••更重要的是,二层看楼的设置,进一步规范了男女分群看戏的规矩与习俗。”[10]观戏楼一般位于前天井廊庑的二层,单开间或三开间,进深约2 m左右,以栏板和窗棂围合。在祁门县11处戏台中,现存观戏楼的有:上汪村叙伦堂戏台(图9)与新安乡朱林村馀庆堂戏台(图10)、良禾仓顺本堂戏台(图11)等3座。

图9 叙伦堂戏台观戏楼

图10 馀庆堂戏台观戏楼

图11 顺本堂戏台观戏楼

3 祁门古戏台的木雕装饰艺术

祁门古戏台装饰精美,戏台的月梁、牛腿和雀替等构件上装饰大量精美木雕,采用浮雕、圆雕和镂空雕的雕刻技艺,多以戏曲故事为主要题材,配饰以花卉、走兽与博古图案。

3.1藻井

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向上凹进为穹隆状的顶棚形式,属于室内顶棚的高级形式,多用于宫殿或大型寺庙。藻井在一般的民间建筑中很少运用,但在戏台中却很常见。藻井一般位于戏台明间天花的正中央,造型华丽。在古代没有扩音设备的情况下,藻井有聚拢声音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响度、清晰度,特别有利于改善演员的自我感觉。[1]

藻井的构造,可分为井口、穹隆和井顶三部分。井口一般呈八边形或圆形;穹隆的剖面呈倒喇叭形,有单层和双层之分,层层递进至井顶;井顶一般雕刻八卦、莲花结等装饰。祁门11座古戏台中设藻井的有四座,馀庆堂戏台顶部有八边形藻井(图12),分为上下两层,以S形弯椽逐层递进,收束于井顶,下层32根,上层24根,井顶绘有八卦图案,井口四角以双蝠捧寿图案装饰。嘉会堂戏台藻井(图13)为聚拢式,井口外方内圆,四角饰以蝙蝠图案,28根S形弯椽汇聚于井顶,井口悬有“一曲昇平”匾。敦典堂戏台顶部的藻井(图14)分上下两层,28根S形弯椽贯穿到井顶,井口外方内圆,四角以蝙蝠木雕装饰,井边悬一匾,上书“一曲昇平”。会源堂戏台顶部的藻井(图15)分为上下两层,井口外方内圆,四角饰以五福捧寿雕刻,30根S形弯椽汇聚于井顶,井顶是莲花结。

图12 馀庆堂戏台藻井

图13 嘉会堂戏台藻井

图14 敦典堂戏台藻井

图15 会源堂戏台藻井

3.2梁

祁门古戏台的木梁形式多为月梁和元宝梁。月梁的梁肩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月梁的装饰多集中于梁的中部和两端,一般采用深浮雕与镂空雕相结合的技艺。月梁中部的雕刻内容以戏曲剧目为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梁肩多以龙须纹、波浪纹和植物花卉装饰。元宝梁一般位于廊轩和上下场门的上端,梁短而阔,下有梁托。元宝梁一般施满雕,雕刻题材多为戏曲故事和植物花卉。

祁门古戏台的月梁雕刻以馀庆堂戏台为最(图16),戏台的梁枋之上雕刻着戏曲故事,场景宏大,人物千姿百态,楼宇鳞次栉比;梁肩处雕刻有凤穿牡丹,寓意祥瑞富贵;观戏楼梁枋处装饰有博古花卉,局部沥粉贴金,显得富丽堂皇。敦化堂戏台的月梁雕刻手法夸张,花卉器物的尺度大于人物,花瓣大如伞盖,极具艺术感染力。敦典堂金柱处梁底雕刻了“五福捧寿”(图17),五只形态各异的蝙蝠拥簇着团寿纹,寓意多福多寿;梁肩处雕刻有祥龙吐瑞;雕饰设色贴金,十分夺目。叙伦堂戏台的月梁戏曲人物形象依稀可辨;观戏楼一层梁枋处饰以人物花卉,二层三根月梁均雕刻以三角形构图的牡丹花卉,韵律感强。

图16 馀庆堂戏台雕刻

图17 敦典堂戏台雕刻

图18 会源堂戏台牛腿雕刻

图19 聚福堂戏台牛腿雕刻

图20 馀庆堂戏台牛腿

3.3牛腿

牛腿是位于檐柱外侧,斜向支撑挑檐檩的木构件。祁门古戏台牛腿的装饰处理,一是全雕型,着重整体形象的塑造,二是图案型,牛腿外形呈图案化装饰。雕刻技法多采用圆雕、镂空雕和深浮雕。雕刻题材有神仙人物、狮子、鸟雀花卉以及博古云纹等,技艺出神入化。

会源堂戏台的牛腿(图18)为一组完整的木雕作品,采用圆雕和镂空雕技艺,以八仙为题材创作,神仙人物脚踩瑞兽、手持法器,周围雕刻云纹,挑头为鱼化龙造型,共同支撑观戏楼二层的栏板。叙伦堂戏台牛腿雕刻有狮子戏绣球,象征喜庆富裕,狮子倒立在屋檐下,体态舒展、神态威严。聚福堂戏台的牛腿雕刻了一对福禄双星(图19),人物刻画栩栩如生。馀庆堂戏台明间处的牛腿,采用深浮雕的技艺雕刻了莲荷和凤凰(图20),象征着高洁和吉祥。以绽放的荷花为构图中心,配饰荷叶和莲蓬。凤凰位于莲丛下方,凤首上昂,神态自若,羽毛细致流畅。

3.4雀替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度。祁门古戏台在横梁和月梁的两端均设有雕刻精美的雀替,虽然体积较小、功能性不强,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雀替的雕饰多采用浅浮雕和深浮雕,题材内容多为植物花卉和几何纹样。敦化堂戏台采用圆雕技法,明间的雀替是一对威风凛凛的狮子(图21),身披璎珞,卷纹作毛发。会源堂戏台的雀替雕刻了荔枝、海棠、牡丹等花卉植物,形态各异构图饱满。敦典堂戏台的雀替雕刻有草龙纹、楼宇和动物。

图21 敦化堂戏台雀替雕刻

4 结语

祁门古戏台建筑布局合理、构造精巧、装饰精美,极具地域特征,是徽州传统建筑的瑰宝。作为戏剧演出的空间载体,它见证了徽州地区戏曲文化的兴盛;作为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它反映了徽州建筑艺术的成就;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体现了徽州的宗族意识与经济情况;作为戏剧文化的传播媒介,它与徽州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但由于年久失修,许多古戏台的老化、破损现象较为严重。对祁门古戏台建筑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徽州古戏台的认识,为徽州戏曲文化的研究作进一步的补充,为徽州古戏台的研究提供新样本,为古戏台的保护与更新制定正确、有利的措施和方法。

[1]薛林平.安徽传统戏场建筑研究[J].华中建筑,2007,25(8):149-155.

[2]徐力凡.明清古戏台建构的装饰性与南北对比研究——以山西神庙戏台和徽州祠堂戏台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3]任舒雅.徽州古戏台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1.

[4]王玉瑜.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演剧[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5]李俊.一曲昇平——徽州古戏台防火构建之记详[J].上海消防,2003(9):50-55.

[6]章望南.徽州古戏台及其建筑艺术[J].中华民居,2008(12):48-53.

[7]陈琪.藏在宗祠里的徽州古戏台[J].中国文化遗产,2013(5):42-49.

[8]王鹏.陕西传统戏场建筑及音质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9]候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0]薛林平,王季卿.山西清代传统戏场建筑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2):40-46.

Study on the Architectual Form and Wood Carving Decoration Art of Ancient Theater Stages in Qimen

HU Chun, WANG We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eifei 230022,China)

The ancient theater stage is an important heritage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a principal location for sacrifice, entertainment and culture. The Qimen ancient stages are attached to the ancestral temple, and they a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with reasonable layout, exquisite structure, delicate decoration, and accurate construction, thus enjoying high historic,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value. But with the push of history, artificial rebuilding and natural disasters,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 of the ancient theater stages is worrying.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cient theater stages in Qimen, the paper reorganizes the building date, location, and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 architectural form as well as the wood carving decoration. In this way, a referential research example of the ancient stages in HuiZhou is render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factual basis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is given practically.

he ancient stages in Qimen, cultural background ,architectural form, wood carving decoration

TU-8

A

2095-8382(2016)05-036-07

10.11921/j.issn.2095-8382.20160507

2015-09-15

2013安徽省住建厅专项(hpzx2013y-01);2014年安徽建筑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1年安徽建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11TX01)。

胡春(1985-),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祁门藻井牛腿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底部约束变化对搁置状态下整体爬升式钢平台安全性能的影响分析
钢筋混凝土牛腿受力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对于牛腿搭接结构连续梁桥病害的整治技术研究
中唐早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祁门红茶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钢筋混凝土牛腿承载力研究进展
微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篇 比拟苍穹—— 古建筑中的藻井之美
祁门傩舞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全民健身视角*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