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报刊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6-11-28邱晓芳

求知导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邱晓芳

摘 要:英美报刊阅读被国内众多高校指定为选修课程,主要适用全日制本科生学习,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报纸杂志的能力,能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特点、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然而,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实践中却出现了学生思辨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思辨能力的含义、英美报刊阅读课堂教学现状及思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英美报刊阅读;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一、思辨能力的简述

1993年,美国将思辨能力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列入大学生能力培养范围。我国在2015年出台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提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思辨能力”。思辨能力被我国学术界称为“思维能力”,实际上指的是人本身存在的认知能力。但思辨能力除了包含认知能力,还有情感特质,它是二者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技能、推理技能和评价技能,情感特质则包括五种不同的性格特征。思辨能力的培养会使学生的视角更开阔,对所见事物进行多维度的判断,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方案变得多元化。

二、大学英美报刊阅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体系不成熟

例如,具体授课时没有统一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长期的英语教学使一些教师养成了固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以至于把英美报刊阅读也当做一般的英语阅读课程来讲,仍在单一地教授语言技能,即讲解其中的语法结构和知识重点、难点,没有进行教学体系指导。

2.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在2009年举行的英美报刊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们对英美报刊阅读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达成了共识。在此定位之后,大学课堂对英美报刊的教学原则已有了明确方向,但总体教学计划仍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导致英美报刊阅读的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标准。

三、思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多问

思辨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情感特质的养成。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是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课。老师讲的就是权威,学生不可轻易产生质疑,这种灌入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好奇、质疑的情感特质便会下降,而且会越来越不自信。

要培养学生质疑、好奇的情感特质,第一个需要的是老师教学思维的转变。老师可以将主动变被动,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平等交流。具体可采用学生分组的方式,将学生交流的时间变长。也可采用鼓励制,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语言的学习

思辨能力可以通过恰当的教学和引导来培养,学生可通过课堂上的训练来养成这种思维能力。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但语言上的训练则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组织读报时间,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篇自己感兴趣的英美报刊文章,并在班级进行读报,再进行小组共享、交流。

3.优化评测方式,发挥评估的作用

课程评测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出来的,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从目前的大学课堂评测结果看,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改善。如丰富课堂上的评测方式,采用形成性评测方式,将思辨能力的培养列入评测标准中。

思辨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必然会发挥其主人公的作用。但是,我国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一直存在对思辨能力不重视的问题,且相关的理论基础不够充足,欠缺有效的培养模式,这使得思辨能力的培养成为难题。本文在分析国外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以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大学生课堂特征的培养模式,以期能在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中提升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 峥.英美报刊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与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7):73.

[2]宋 军.基于问题式学习对学术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J].湖北社会科学,2015(10):168-173.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